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启蒙哲学(启蒙哲学)  拼音:qǐ méng zhé xué
哲学上指十七、十八世纪时,支配英、德、法思想界的学风。其特徵为崇理性、重自由、破因袭。
《国语辞典》:人际传播(人际传播)  拼音:rén jì chuán bò
双方在面对面直接接触的方式下,进行思想、情感等的交换。也称为「面对面传播」。
《国语辞典》:人外无诗(人外无诗)  拼音:rén wài wú shī
清代诗人龚自珍主张真挚的思想感情与作品应合而为一。清。龚自珍〈书汤海秋诗集后〉:「皆诗与人为一,人外无诗,诗外无人,其面目也完。」
《国语辞典》:共通意志  拼音:gòng tōng yì zhì
法国大思想家卢梭的重要政治思想理念。认为由社会契约所产生的政治体──国家,本身具有生命与意志,此意志即「共通意志」。其构成必须具备有出自全体国民、以全体国民为对象、以共同利益为目的三项条件。
《国语辞典》:和平主义(和平主义)  拼音:hé píng zhǔ yì
主张一切争端以仲裁解决,反对一切战争与武力冲突的思想。
《国语辞典》:腐化分子  拼音:fǔ huà fèn zǐ
思想陈旧、行动落伍、生活堕落的人。如:「他是个跟不上时代社会的腐化分子。」
《国语辞典》:各怀异心(各怀异心)  拼音:gè huái yì xīn
各有各的心思想法。比喻不能同心齐力。《三国演义》第六回:「操见绍等各怀异心,料不能成事,自引军投扬州去了。」
《国语辞典》:九流十家  拼音:jiǔ liú shí jiā
汉朝刘歆在所著的《七略》中,曾将先秦至汉初的诸子思想分为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等十个派别,称为「十家」。小说家除外即称为「九流」。
《国语辞典》:经济史观(经济史观)  拼音:jīng jì shǐ guān
1.认为物质条件是影响社会变迁主要因素的思想;一般称为「唯物史观」。
2.书名,美国经济学者塞利格曼(Edwin Robert Anderson Seligman,西元1861~1939)于1902年出版《经济史观》(The Economic Interpretation of History)一书,以经济史观诠释马克思学说。该书由陈石孚翻译为中文,1920年在上海出版,是中国最早专门介绍马克思唯物史观的专书之一。
《国语辞典》:精神生活  拼音:jīng shén shēng huó
物质生活以外的心灵生活。如宗教、艺术、思想等生活。
《国语辞典》:精神感召  拼音:jīng shén gǎn zhào
用伟大的人格、思想感化号召他人。如:「同学们受到校长的精神感召,大家一起参与社区劳动服务。」
《国语辞典》:理性主义(理性主义)  拼音:lǐ xìng zhǔ yì
一种哲学思想,盛行于欧洲大陆文艺复兴时期。强调个人的独立思考,反对权威,主张凡事要用理性来判断,而此种能力是天生的,并非来自于后天的学习。其主要的思想家有法国的笛卡儿、荷兰的斯比诺莎、德国的莱布尼兹。
《国语辞典》:理得辞顺(理得辞顺)  拼音:lǐ dé cí shùn
诗文的思想内容丰富,语言表达顺畅。这是宋朝黄庭坚评论诗文的标准。宋。黄庭坚〈与王观复书〉三首之一:「好作奇语,自是文章病,但当以理为主,理得而辞顺,文章自然出群拔萃。」
《国语辞典》:老庄思想(老庄思想)  拼音:lǎo zhuāng sī xiǎng
老子和庄子思想的通称。主张宇宙的本源是虚无,故宜以无为处事,而无为实即无所不为。老庄思想教人要顺应自然、知足常乐、清心寡欲,故亦具实用功效,实不同于单纯的消极思想。如:「魏晋时代知识分子的哲学论辩,以老庄思想为谈论内容,不涉及现实事务。」
《国语辞典》:老庄哲学(老庄哲学)  拼音:lǎo zhuāng zhé xué
老子和庄子的哲学思想。是先秦时期道家思想的主流。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如:「老庄哲学并不是消极避世的思想,而是追求生命自在、逍遥的一种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