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听微决疑(聽微決疑)
注意细微的情节,解决疑难的问题。形容思想缜密,善于通过听察解决疑难。鹖冠子·天则:“圣王者有听微决疑之道,能屏谗权实。”史记·循吏列传:“ 李离 曰:‘理有法,失刑则刑,失死则死。公以臣能听微决疑,故使为理。今过听杀人,罪当死。’” 司马贞 索隐:“言能听察微理,以决疑狱。”
《國語辭典》:同心同德  拼音:tóng xīn tóng dé
同一心意,同一信念。指思想、行动一致。《书经。泰誓中》:「受有亿兆夷人,离心离德;予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金史。卷二。太祖本纪》:「朕得天下,皆我君臣同心同德以成大功。」也作「同德同心」。
《漢語大詞典》:天赋观念
指人生来就有的观念。古希腊柏拉图已有这一思想的萌芽。在近代,笛卡儿明确提出这一观念。它否认观念是客观世界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因而一直受到唯物主义者的反对。
《漢語大詞典》:言不达意(言不達意)
亦作“ 言不逮意 ”。 说的话不能准确地表达思想内容。 宋 程颐 《与吕大临论中书》:“窃恐辞命不明,言不逮意,致高明或未深喻,輒露所见,求益左右。”明史·广西土司传二·思明:“以译者言不达意,復为书晓之。”
《國語辭典》:言不尽意(言不盡意)  拼音:yán bù jìn yì
言语无法把所有的心意表达出来。《易经。系辞上》:「书不尽言,言不尽意。」今常用于书信的结尾,以表情深不尽之意。明。贾仲名《萧淑兰》第三折:「病中作词一阙,词寄菩萨蛮,奉上文郎云杰翰座,谨望挽回春色。词不尽言,言不尽意。」
《漢語大詞典》:学生思想品德评定
也称“操行评定”。指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所作的评价。在中国,由中小学班主任担任,一学期或一学年评定一次,一般只写评语,不评等级。
《漢語大詞典》:一民同俗
谓使人民的思想风俗齐同。晏子春秋·问上十八:“古者百里而异习,千里而殊俗。故明王修道,一民同俗。”
《国语辞典》:想像力  拼音:xiǎng xiàng lì
分析、综合既得的旧观念,以重新创造或构组思想与形象的能力。
《國語辭典》:嬉笑怒骂(嬉笑怒罵)  拼音:xī xiào nù mà
1.指人取笑嘲讽、怒斥责骂的各种感情及动作。《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六回:「只能生个恐惧心,生个忧愤心,那里还有工夫去嬉笑怒骂呢?」
2.比喻写作不拘定格,能任意表现。《宋史。卷三三八。苏轼传》:「尝自谓:『作文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
《漢語大詞典》:先圣先师(先聖先師)
(1).古代本指圣贤和可以师法的前辈。礼记·文王世子:“凡始立学者,必释奠于先圣先师。” 郑玄 注:“先圣, 周公 若 孔子 。”
(2). 汉 以后,儒家思想成为统治思想,历代王朝均庙祀 孔子 。 魏 正始 到 隋 大业 年间,以 孔子 为先圣, 颜回 为先师。 唐 初改以 周公 为先圣, 孔子 为先师。寻复旧。参见“ 至圣先师 ”。
《國語辭典》:至圣先师(至聖先師)  拼音:zhì shèng xiān shī
孔子。明世宗嘉靖九年(西元1530)谥孔子为「至圣先师孔子」,故后世尊称孔子为「至圣先师」。也称为「先师」。
《漢語大詞典》:兴无灭资(興無滅資)
兴无产阶级思想、灭资产阶级思想的简称。
《漢語大詞典》:小整风(小整風)
在较小范围、较短时间内进行的整顿思想作风的活动。 邓小平 《坚持党的路线,改进工作方法》:“老干部都要参加,搞个小整风也好,无非是对照条文看合格不合格嘛。”
《漢語大詞典》:协心戮力(協心戮力)
思想一致,并同努力。新唐书·韦陟传:“若不斋盟质信,以示四方,知吾等协心戮力,则无以成功。” 宋 周密 《齐东野语·嘉定宝玺》:“我辈当念祖父沦亡之痛,协心戮力,仰扣庙堂。”亦作“ 协心同力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四川讨满洲檄》:“协心同力,併復中原。”
《國語辭典》:协力同心(協力同心)  拼音:xié lì tóng xīn
团结一致,共同努力。《旧五代史。卷一○三。汉书。隐帝本纪下》:「协力同心,安邦定国。」《三国演义》第一回:「明日当于园中祭告天地,我三人结为兄弟,协力同心,然后可图大事。」也作「同心协力」。
《漢語大詞典》:小大人
思想行为表现如成人的青少年。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不要像个小大人似的想下去了,活着吃苦不为着小孩子们,还为什么呢?” 刘亚舟 《男婚女嫁》第六章:“ 文彬 上学后,当了少年队的大队长,整天挺挺着小胸脯,说话有板又有眼,走路一摆一摆的,干啥都装个‘小大人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