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06,分41页显示  上一页  8  9  10  11  12  14  15  16  17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正志
亡为
饬身
修养
逸想
格心
手语
蕴积
涵蓄
业力
思至
批判
情变
诛心
心用
《漢語大詞典》:正志
(1).正确的思想。荀子·解蔽:“壹于道则正,以赞稽物则察;以正志行察论,则万物官矣。”
(2).正当的志向。汉武帝内传:“此子勤心已久,而不遇良师,遂欲毁其正志。” 元 袁裒 《求志赋》:“求正志之所藴兮,庶无忝於祖武。”
(3).端正志向。 宋 张载 《正蒙·三十》:“以 孔子 之圣而下学於困,则其蒙难正志,圣德日躋,必有人所不及知而天独知之者矣。”
《漢語大詞典》:亡为(亡爲)
古代道家的一种哲学思想。主张一切顺应自然的变化。汉书·董仲舒传:“ 孔子 曰:‘亡为而治者,其 舜 虖!’”
《漢語大詞典》:饬身(飭身)
警饬己身,使自己的思想言行谨严合礼。 汉 刘向 说苑·辨物:“既知天道,行躬以仁义,飭身以礼乐。” 明 李东阳 《拟杨文懿公谥议》:“昔 孔文子 失於飭身而不闻謚懿。” 清 姚鼐 《四川川北道按察副使鹿公墓志铭》:“有懿夫人,飭身约己。佐公清节,谊不为侈。”
《國語辭典》:修养(修養)  拼音:xiū yǎng
1.修治涵养使学问道德臻于精美完善。元。张养浩寿子〉诗:「由弗修养,道乃违叛。」《红楼梦》第五三回:「贾敬素不茹酒,也不去请他。于后十七日祀祖已完,他便仍出城去修养。」
2.品德、风度。如:「他是一位很有修养的人。」
《國語辭典》:逸想  拼音:yì xiǎng
超出尘世的思想。宋。朱熹 登阁诗:「凭栏生逸想,投迹远人群。」
《國語辭典》:格心  拼音:gé xīn
改过向善之心。《礼记。缁衣》:「夫民,教之以德,齐之以礼,则民有格心。」
《國語辭典》:手语(手語)  拼音:shǒu yǔ
1.以手势示意。唐。裴铏《昆崙奴》:「知郎君颖悟,必能默识,所以手语耳。」《聊斋志异。卷三。夜叉国》:「徐再与手语,夜叉似微解。」
2.以手的姿势或动作示意的语言。用来教诲聋哑儿童,为聋哑与聋哑、或聋哑与谙手语的常人间沟通思想的工具。
《漢語大詞典》:蕴积(藴積)
(1).蕴藏;积聚。 梁启超 《〈史记·货殖列传〉今义》:“ 中国 数千年未闢之地利,藴积以俟今日。”《文汇报》1983.2.22:“火山底下蕴积的地压越大,熔岩喷射得越高。”
(2).指郁结在心中的某种思想感情。 三国 魏 曹植 《陈审举表》:“使臣得一散所怀,攄舒藴积,死不恨矣。” 唐 刘禹锡 《〈彭阳唱和集〉后引》:“输写藴积,相视泫然。”
《國語辭典》:涵蓄  拼音:hán xù
1.蕴藏于内而不宣露在外。也作「含蓄」。
2.词意未尽,耐人寻味。也作「含蓄」。
《國語辭典》:业力(業力)  拼音:yè lì
1.语言、动作等各方面所表现的行为。《宋书。卷五七。蔡廓传。史臣曰》:「蔡廓虽业力弘正,而年位未高,一世名臣,风格皆出其下。」
2.佛教用语。指会产生苦乐果报的行为力量。南朝梁。沈约 佛记序:「分五道于人天,设重牢于厚地,各随业力,的焉不差。」宋。陆游 西林傅庵主求定庵诗二首之二:「业力驱人举世忙,西林袖手一炉香。」
《漢語大詞典》:思至
(1).谓灵感到来,思想集中。后汉书·朱穆传:“及壮耽学,鋭意讲诵,或时思至,不自知亡失衣冠,颠队阬岸。”
(2).谓由思考而得。 南朝 梁 沈约 《谢灵运传论》:“至於高言妙句,音韵天成,皆闇与理合,匪由思至。”
《國語辭典》:批判  拼音:pī pàn
1.在公文上批示或判决。《三国演义》第五七回:「统手中批判,口中发落,耳内听词,曲直分明,并无分毫差错。」
2.是非的判断。哲学上有二义:一为对一种学说基本假设正确与否的判断。二为对我们认识能力所能达到界限的判断。
《國語辭典》:情变(情變)  拼音:qíng biàn
情感的变化。如:「我们希望经过情变后,对于感情的看法能更成熟。」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明诗》:「故铺观列代,而情变之数可监。」
《漢語大詞典》:诛心(誅心)
谓揭露、指责人的思想、用心。 明 沈周 《石田杂记》:“传闻于天下,以为王公诛心之鉞也。”儿女英雄传第五回:“如今 安公子 正在个疑鬼疑神的时候,遇见了这等一个神出鬼没的脚色,一番话説得言言逆耳,字字诛心,叫那 安公子 怎样的开口?” 夏衍 《观剧偶感》:“讽喻之妙,在于诛心。”
《漢語大詞典》:心用
(1).思想行为。南史·顾宪之传:“四海之大,庶黎之众,心用参差,难卒澄之。”
(2).犹称心,信任。 王莹 《宝姑》:“在他家这些佣人中,我看 张妈 要算得婆婆心用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