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怜宥(憐宥)
怜悯宽恕。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阎王:“适见嫂氏受此严刑,骨肉之情,实愴於怀,乞王怜宥。”
分類:怜悯宽恕
《漢語大詞典》:怜拯(憐拯)
怜悯拯救。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象:“象战慄,无敢逃者,惟共仰树上,似求怜拯。” 康有为 《大同书》戊部第二章:“彼非人歟?何不蒙怜拯若是。”
分類:怜悯拯救
《國語辭典》:怜鉴(憐鑒)  拼音:lián jiàn
以怜悯之心加以明察。《梁书。卷一四。列传。江淹》:「下官闻仁不可恃,善不可依,始谓徒语,乃今知之。伏愿大王暂停左右,少加怜鉴。」《西游记》第九回:「今日领母命来寻婆婆,天若怜鉴弟子诚意,保我婆婆双眼复明!」
《国语辞典》:怜孤惜寡(怜孤惜寡)  拼音:lián gū xí guǎ
怜悯同情孤儿寡妇。泛指怜惜悲悯所有孤苦无依的人。明。徐元《八义记》第六出:「怜孤惜寡念贫穷,今日收留我运通。」
《分类字锦》:怜范叔寒(怜范叔寒)
高适 咏史诗 尚有绨袍赠,应怜范叔寒。
分类:
哀怜
【佛学大辞典】
(术语)哀苦之众生也。大经净影疏上曰:「佛心哀怜。」
恩怜
【佛学大辞典】
(术语)恩爱怜悯。心地观经三曰:「母亦恩怜,不弃遗。」
怜念
【佛学大辞典】
(术语)六蔽之一。(参见:六蔽)
六蔽
【佛学大辞典】
(名数)蔽者蔽覆之义,覆净心者有六种。一悭贪,覆布施而使不生。二破戒,覆戒行而使不生。三瞋恚,覆忍辱而使不生。四怜念,覆精进而使不生。五散乱,覆禅定而使不生者。六愚痴,覆智慧而使不生。见智度论三十三,止观八之二。
【佛学常见辞汇】
蔽是覆蔽之义,能蔽净心者,有六种,名为六蔽。一、悭贪能蔽布施,使之不生。二、破戒能蔽戒行,使之不生。三、瞋恚能蔽忍辱,使之不生。四、懈怠能蔽精进,使之不生。五、散乱能蔽禅定,使之不生。六、愚痴能蔽智慧,使之不生。观此可知六蔽乃是六度的反面。
怜悯
【佛学大辞典】
(术语)谓矜恤也。汉书,哀夫老眊孤寡鳏独,或匮于衣食,甚怜悯焉。
七相──菩萨七相怜悯
【三藏法数】
(出瑜伽师地论)
〔一、无畏怜悯〕,谓菩萨于诸有情,以无畏力,起怜悯心,随顺众生身语意业,利益安乐,是名无畏怜悯。(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二、如理怜悯〕,理即法也。谓菩萨于诸有情,如法怜悯,利益一切,而终不以非法、非律、非贤善行,劝化有情,乖违于理,是名如理怜悯。
〔三、无倦怜悯〕,谓菩萨于诸有情,慇勤怜悯,随其所宜,发起一切饶益事业,曾无厌倦,是名无倦怜悯。
〔四、无求怜悯〕,谓菩萨于诸有情,不待求请,自起怜悯,为作利益,是名无求怜悯。
〔五、无染怜悯〕,谓菩萨于诸有情,无爱染心,而起怜悯,广饶益他,不祈恩报,亦不希望当来之果,是名无染怜悯。
〔六、广大怜悯〕,谓菩萨于诸有情,起怜悯心,至广至大,虽遭一切不饶益事,宁自身受苦,终不弃舍,令其安乐,是名广大怜悯。
〔七、平等怜悯〕,谓菩萨以如上种种怜悯众生功德相状,普于一切平等饶益,无有分限,是名平等怜悯。
怜悯相
【三藏法数】
谓菩萨以慈悲菩提之心,悯念一切众生,广行方便,饶益摄受,是为怜悯相。
无畏怜悯
【三藏法数】
谓菩萨于诸有情,以无畏力,起怜悯心,随顺众生身语意业,利益安乐,是名无畏怜悯。(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如理怜悯
【三藏法数】
理即法也。谓菩萨于诸有情,如法怜悯,利益一切,而终不以非法、非律、非贤善行,劝化有情,乖违于理,是名如理怜悯。
无倦怜悯
【三藏法数】
谓菩萨于诸有情,慇勤怜悯,随其所宜,发起一切饶益事业,曾无厌倦,是名无倦怜悯。
无求怜悯
【三藏法数】
谓菩萨于诸有情,不待求请,自起怜悯,为作利益,是名无求怜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