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神怒人怨  拼音:shén nù rén yuàn
鬼神震怒,人民痛恨。形容为非作歹,罪大恶极,引起众怒。《晋书。卷七七。殷浩传》:「神怒人怨,众之所弃。倾危之忧,将及社稷。」也作「神怒民痛」、「神怒民怨」。
《國語辭典》:室怒市色  拼音:shì nù shì sè
语本《左传。昭公十九年》:「彼何罪?谚所谓室于怒,市于色者,楚之谓矣。」和家人生气,却以怒色对待市人。比喻迁怒。元。郝经〈居庸行〉:「百年一偾老虎走,室怒市色还猖狂。」
《漢語大詞典》:惹怒
指处于被激怒的忿恨状态
激怒人。例如:他粗声粗气的讥讽和下流的议论惹怒了老板。
《高级汉语词典》:上干天怒
惹起上天震怒
《漢語大詞典》:睊怒
侧目表示忿怒。 梁启超 《论进取冒险》:“时则有一窶人子,孑身万里,四渡航海,舟人失望,睊怒之极,欲杀之而饮其血。”
分類:侧目忿怒
《骈字类编》:桷怒
陈谯八咏楼赋见栋飞下
《韵府拾遗 遇韵》:惧怒(惧怒)
易林杂目惧怒不居其安
《漢語大詞典》:惊风怒涛(驚風怒濤)
喻生活中的艰辛险恶。 清 刘大櫆 《谢氏妹六十寿序》:“唯 谢氏 妹衣食粗足,而遭家多难,未尝得一日安居。其婿 师其 既殂,吾妹维持门户,抚其孤,纔六岁,恐惧忧伤,备尝艰苦……回思三十年前,惊风怒涛,恍如梦寐。”
分類:艰辛险恶
《漢語大詞典》:惊涛怒浪(驚濤怒浪)
同“ 惊涛骇浪 ”。 宋 韩拙 《论观画别识》:“颠崖峻壁之间,一水飞出,如练千尺悬洒于万仞之下,有惊涛怒浪,涌瀼腾沸,喷溅漂流。”明史·方震孺传:“河广不七十步,一苇可航,非有惊涛怒浪之险,不足恃者一。” 清 《新滩观捕鱼歌》:“君不见 新滩 奇险天下闻,惊涛怒浪如山立。”
《漢語大詞典》:鲸波怒浪(鯨波怒浪)
犹言惊涛骇浪。 清 昭槤 啸亭续录·端午龙舟:“ 乾隆 初,上於端午日命内侍习竞渡於 福海 中,皆画船簫鼓,飞龙鷁首,络绎於鲸波怒浪间。”
分類:惊涛骇浪
《國語辭典》:金刚怒目(金剛怒目)  拼音:jīn gāng nù mù
本指寺院护法菩萨睁目凸眼的样子。后引申为凶怒时的表情或威猛的形象。也作「金刚努目」。
《國語辭典》:金刚努目(金剛努目)  拼音:jīn gāng nǔ mù
本指寺院护法菩萨睁目凸眼的样子。后引申为凶怒时的表情或威猛的形象。《太平广记。卷一七四。薛道衡》:「金刚努目,所以降伏四魔;菩萨低眉,所以慈悲六道。」也作「金刚怒目」。
《漢語大詞典》:闷怒(悶怒)
郁闷愤怒。 郑振铎 《取火者的逮捕》二:“ 宙士 抖擞着威风,更庄严的正坐着,暗地里在寻思着怎样开始发泄他的久已不能忍耐的闷怒。”
分類:郁闷愤怒
《國語辭典》:雷霆之怒  拼音:léi tíng zhī nù
形容非常愤怒。《三国志。卷五八。吴书。陆逊传》:「今不忍小忿,而发雷霆之怒,违垂堂之戒,轻万乘之重,此臣之所惑也。」《精忠岳传》第二九回:「主公暂停雷霆之怒,这牛皋是一员勇将,乃是岳飞的结义弟兄。」
《國語辭典》:老羞变怒(老羞變怒)  拼音:lǎo xiū biàn nù
羞愧到了极限而转变成恼怒。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一二出:「想因却奁一事,太激烈了,故此老羞变怒耳。」也作「恼羞成怒」。
《國語辭典》:老羞成怒  拼音:lǎo xiū chéng nù
羞愧到了极限而转变成恼怒。《儿女英雄传》第一六回:「那一个老羞成怒,就假公济私,把他参革。」也作「恼羞成怒」。
《國語辭典》:老羞成怒  拼音:lǎo xiū chéng nù
羞愧到了极限而转变成恼怒。《儿女英雄传》第一六回:「那一个老羞成怒,就假公济私,把他参革。」也作「恼羞成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