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怒不可抑  拼音:nù bù kě yì
愤怒到不能抑制的地步。形容愤怒到了极点。如:「他在遭人羞辱下,怒不可抑的拿起桌上茶杯朝对方脸上摔去。」也作「怒不可遏」。
《国语辞典》:怒目相向  拼音:nù mù xiāng xiàng
彼此相互怒视。如:「他们两个人个性都很急躁,常因意见不合而怒目相向。」《聊斋志异。卷一一。王大》:「有举人重赀作巨商者,衣锦厌粱肉,家中起楼阁、买良沃。而竟忘所自来。一取偿,则怒目相向。质诸官,官则曰:『我不为人役也。』」
《国语辞典》:怒目咬牙  拼音:nù mù yǎo yá
张眼瞪视、咬牙切齿。形容生气、痛恨到了极点。《三国演义》第一二回:「典韦怒目咬牙,冲杀出去。」也作「怒目切齿」。
《国语辞典》:怒目攒眉(怒目攒眉)  拼音:nù mù cuán méi
眼冒怒火,眉毛紧蹙。形容非常生气的表情。《西游记》第三○回:「只见那怪怒目攒眉,咬牙切齿。」
《国语辞典》:怒猊渴骥(怒猊渴骥)  拼音:nù ní kě jì
愤怒的狮子用脚挑动石头,口渴的骏马奔向水泉。比喻书法的骨力雄健,笔势奔驰。语本《新唐书。卷一六○。徐浩传》:「尝书四十二幅屏八体皆备,草隶尤工。世状其法曰:『怒猊抉石,渴骥奔泉』。」
《国语辞典》:怒气冲发(怒气冲发)  拼音:nù qì chōng fā
形容极度愤怒、激动的样子。《三国演义》第五一回:「周瑜怒气冲发,金疮崩裂,以致口中喷血。」
分类:愤怒激动
《国语辞典》:怒气攻心(怒气攻心)  拼音:nù qì gōng xīn
忿怒之气直攻心扉。形容盛怒。《儒林外史》第二七回:「听了这一句话,怒气攻心,大叫一声,望后便倒。」
《国语辞典》:怒气填胸(怒气填胸)  拼音:nù qì tián xiōng
胸中充满怒气。形容非常气愤、忿怒。《三国演义》第九回:「及至吕布来时,却又擂鼓收军去了,激得吕布怒气填胸。」《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一些笑颜也没有,一句閒话也不说,却像个怒气填胸,寻事发作的一般。」
《国语辞典》:怒涛排壑(怒涛排壑)  拼音:nù táo pái huò
波涛汹涌,奔腾激荡于坑谷之间。形容声势浩大,一发不可收拾。如:「人民对民主自由的追求,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止。」
《国语辞典》:咆哮大怒  拼音:páo xiāo dà nù
形容人或动物生气时怒吼。如:「遇事就咆哮大怒,并不能解决问题。」《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七:「物类皆咆哮大怒,腾振蹴踏之。」
《国语辞典》:拍案怒骂(拍案怒骂)  拼音:pāi àn nù mà
用手拍桌子大声叫骂,形容非常愤怒。如:「拍案怒骂不是解决事情的方法,你该冷静下来。」
《国语辞典》:满腔怒火(满腔怒火)  拼音:mǎn qiāng nù huǒ
心中充满著怒气。如:「他满腔怒火像是要吃人的样子,大概又发生事情了。」
《国语辞典》:神怒天诛(神怒天诛)  拼音:shén nù tiān zhū
形容罪大恶极,天地不容。唐。欧阳詹〈暗室箴〉:「天不长慝,神实正直,神怒天诛,未始有极。」
《国语辞典》:神怒鬼怨  拼音:shén nù guǐ yuàn
形容罪大恶极,鬼神都为之愤怒。《封神演义》第二七回:「皇后谏陛下造此惨刑,神怒鬼怨,屈魂无申。」
《国语辞典》:神怒民痛  拼音:shén nù mín tòng
鬼神震怒,人民痛恨。形容为非作歹,罪大恶极,引起众怒。《晏子春秋。外篇。重而异者》:「不思谤讟,不惮鬼神,神怒民痛,无悛于心。」也作「神怒民怨」、「神怒人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