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吼怒  拼音:hǒu nù
因愤怒而大声吼叫。唐。李白〈远别离〉诗:「皇穹窃恐不照余之忠诚,雷凭凭兮欲吼怒。」《聊斋志异。卷三。庚娘》:「王吼怒,捽妇出。」
分類:怒吼
《漢語大詞典》:震吼
怒吼。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史二:“ 江彬 欲行异志,而山神震吼达曙。”
分類:怒吼
《漢語大詞典》:咤呼
怒吼;高声呼叫。《中国民间故事选·捻军的故事》:“话说 王举人 带着众人,赶着绵羊,洋洋得意地正走着嘞,就听前面咤呼一声:‘站着。’” 柳青 《创业史》第二部第八章:“粗壮结实的中农 杨加喜 总是那么畅快地咤呼着,扯大步赶上前来。”
《漢語大詞典》:喑恶叱咤(喑噁叱咤)
同“喑呜叱吒”。
(1).怒吼。史记·淮阴侯列传:“ 项王 喑噁叱咤,千人皆废。” 司马贞 索隐:“喑噁,怀怒气。”北史·杨玄感传:“喑呜叱咤,所当莫不震慑。” 明 宋濂 《方君招魂碑》:“喑噁叱咤而江水为之涌起。” 鲁迅 《准风月谈·冲》:“一匹疲驴……骑士坐在上面喑呜叱咤,却还很能胜任愉快。”
(2).引申为使人震慑。 元 金仁杰《追韩信》第三折:“ 霸王 酒不饮三,色不侵二,有喑呜叱咤之威,举鼎拔山之力。” 清 黄遵宪 《西乡星歌》:“此外喑呜叱咤之声势,化为妖云为沴气。”
分類:怒吼震慑
《漢語大詞典》:呴吁
怒吼;大叫。 汉 王充 论衡·雷虚:“隆隆之声,天怒之音,若人之呴吁矣。” 汉 王充 论衡·雷虚:“人性怒则呴吁,喜则歌笑。”
分類:怒吼大叫
《漢語大詞典》:暴阚(虣闞)
怒吼。
分類:怒吼
《漢語大詞典》:一呼
(1).一声呼唤。庄子·山木:“一呼而不闻,再呼而不闻,於是三呼邪?则必以恶声随之。” 汉 赵晔 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传:“ 专诸 方与人鬭,将就敌,其怒有万人之气,甚不可当;其妻一呼即还。”
(2).一声怒吼。《淮南子·缪称训》:“勇士一呼,三军皆辟。”晋书·蔡裔传:“ 蔡裔 者,有勇气,声若雷震。尝有二偷入室, 裔 拊牀一呼,而盗俱陨。”
(3).一声号召。 汉 司马迁 《报任安书》:“然 陵 一呼劳军,士无不起。”隋书·裴蕴传:“ 玄感 一呼而从者十万。”《宣和遗事》后集:“ 方腊 一呼,四境响应。” 鲁迅 《摩罗诗力说》:“动吭一呼,闻者兴起。”
《漢語大詞典》:作威
(1).谓利用威权滥施刑罚。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保位权:“所好多则作福,所恶过则作威。” 清 孙枝蔚 《君子行》:“古人贵损怨,今人贵作威。”
(2).指野兽发威,怒吼。 清 阎尔梅 《出都门往游西山》诗:“虎豺乘野乱奔林,当道作威声震怒。”
《國語辭典》:咆哮  拼音:páo xiāo
野兽的怒吼。唐。常建空灵山应田叟〉诗:「日入闻虎斗,空山满咆哮。」《三国演义》第三回:「果然那马浑身上下,火炭般赤,无半根杂毛;从头至尾,长一丈;从蹄至项,高八尺;嘶喊咆哮,有腾空入海之状。」
《國語辭典》:咆哮  拼音:páo xiào
1.形容人在激怒时的吼叫。如:「大声咆哮」、「咆哮如雷」。
2.形容人气势勇猛刚健的样子。《抱朴子。外篇。清鉴》:「咆哮者不必勇,淳淡者不必怯。」唐。白居易汉高祖斩白蛇赋〉:「一呼而猛气咆哮,再叱而雄姿抑扬。」
《漢語大詞典》:虓虎
咆哮怒吼的虎。多用来比喻勇士猛将。《诗·大雅·常武》:“进厥虎臣,闞如虓虎。” 毛 传:“虎之自怒虓然。”《后汉书·庞参传》:“ 宣王 立中兴之功, 文帝 建 太宗 之号。非惟两主有明叡之姿,抑亦扞城有虓虎之助。” 宋 苏轼 《余来儋耳得吠狗曰乌觜戏为作此诗》:“长桥不肯躡,径度清深浦;拍浮似鹅鸭,登岸剧虓虎。” 黄忏华 《亡友周仲穆哀辞》:“飞龙虚出骨,虓虎正争嘷。”
《国语辞典》:哮虎  拼音:xiāo hǔ
怒吼的老虎。汉。应劭《风俗通义。卷二。宋均令虎渡江》:「诗美南仲,阚如哮虎。」
《漢語大詞典》:炰炰
呼吸粗声。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董如彪》:“﹝夜叉﹞目光睒闪,气息烋烋。”
分類:呼吸
《漢語大詞典》:意乌(意烏)
怒吼声。汉书·韩信传:“ 项王 意乌猝嗟,千人皆废。” 颜师古 注引 晋灼 曰:“意乌,恚怒声也。”
分類:怒吼吼声
《漢語大詞典》:气吼(氣吼)
发怒吼叫。 清 洪升 《长生殿·进果》:“请罢休,免气吼,不如把这匹瘦马同骑一路走。”
《漢語大詞典》:咤咄
怒吼声。 清 吴伟业 《廿五日偕穆苑先等游方公山》诗:“他年 子胥 涛,百里闻咤咄。”
分類:怒吼吼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