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铁生生(鐵生生)
形容神情严肃,态度生硬。 康濯 《春种秋收·代理支书》:“他爹又有点铁生生地冒火:‘你一个党员干部,工作上要光只靠爹帮助,那还算个啥?’”
《國語辭典》:厌世主义(厭世主義)  拼音:yàn shì zhǔ yì
以为宇宙万有的本质是意志,而繁衍种族,保全生命是人类的本能,在漫无目的,任由意志不断促成新形式下,生命亦无所谓的进步发展,终至迷惘苦痛。唯有取消生命意志,否定世界,方能获得解脱。欧洲思想家福禄特尔曾因诋訾政教而倡厌世观,叔本华亦有类似的主张。也称为「厌世观」。
《國語辭典》:一团和气(一團和氣)  拼音:yī tuán hé qì
形容态度和蔼可亲。《二程语录》卷一七:「明道先生坐如泥塑人,接人则浑是一团和气。」《水浒传》第一九回:「王头领待人接物,一团和气,如何心地倒恁窄狭?」
《國語辭典》:颐指气使(頤指氣使)  拼音:yí zhǐ qì shǐ
形容以高傲的态度指使属下。唐。元稹 追封李逊等母制:「今逊等有地千里,有禄万钟,颐指气使,无不随顺。」明。朱鼎《玉镜台记》第二八出:「公卿颐指气使,果然鼠凭社贵,真个狐藉虎威,好气势也呵!」
《國語辭典》:一反常态(一反常態)  拼音:yī fǎn cháng tài
完全异于平时的状况、态度等。如:「他平时口若悬河,能言善道,今日却一反常态,一句话也不说,倒是令人百思不解。」
分類:平常态度
《國語辭典》:一本正经(一本正經)  拼音:yī běn zhèng jīng
一部正规的经典。形容人态度庄重认真。如:「看他说得一本正经的样子,不像是开玩笑。」
《國語辭典》:一鼻孔出气(一鼻孔出氣)  拼音:yī bí kǒng chū qì
比喻彼此互通声息,采取相同的态度、主张。《醒世姻缘传》第六回:「那晁住媳妇就是合珍哥一个鼻孔出气,也没有这等心意相投。」
《漢語大詞典》:细雨和风(細雨和風)
(1).细润的雨,和煦的风。 前蜀 韦庄 《登咸阳县楼望雨》诗:“乱云如兽出山前,细雨和风满 渭川 。” 朱德 《和毛泽东〈登庐山〉》:“细雨和风经 白鹿 ,拨云开雾见青天。”
(2).用以比喻和婉不粗暴的方式或态度。 顾笑言 《你在想什么》二:“ 高连生 还显得很有修养,虽然受到一大群人的围攻,有的甚至出言不逊,他还是和颜悦色,细雨和风。”
《漢語大詞典》:下气怡声(下氣怡聲)
谓和悦声气,态度恭顺。礼记·内则:“及所,下气怡声,问衣燠寒。” 韦君宜 《似水流年·乘公路汽车旅行记》:“我走上前去,下气怡声提出我的要求,说明我的情况,恳求他们帮忙,能带一带我。”
《国语辞典》:下眼相看  拼音:xià yǎn xiāng kàn
低头看人。形容态度傲慢、瞧不起人的样子。《警世通言。卷一。俞伯牙摔琴谢知音》:「手下人那知言谈好歹,见是樵夫,下眼相看。」
《國語辭典》:小受大走  拼音:xiǎo shòu dà zǒu
父母处罚,若是轻打就接受,若是重打则逃走,以免受伤而陷父母于不义。参见「小杖则受,大杖则走」条。《聊斋志异。卷六。马介甫》:「小受大走,直将代孟母投梭。」
《國語辭典》:心平气和(心平氣和)  拼音:xīn píng qì hé
心气平和,不急不怒。《宋史。卷四三四。儒林传四。吕祖谦传》:「心平气和,不立崖异,一时英伟卓荦之士皆归心焉。」《官场现形记》第三三回:「外国人瞧不起我们中国的官,也不自今日为始了。这件事我碰著了,倒还是心平气和。」也作「心平静气」、「心平气定」、「心和气平」。
《國語辭典》:心回意转(心回意轉)  拼音:xīn huí yì zhuǎn
改变原来的心意和态度。元。萧德祥《杀狗劝夫》第四折:「因此上烧香祷告,背地里设下机谋,才得他心回意转。」也作「回心转意」、「意转心回」。
《漢語大詞典》:心浮气盛(心浮氣盛)
形容性格浮躁,态度傲慢。 孙犁 《秀露集·文学和生活的路》:“好在还没惹出什么大祸,我后来就不敢再这样心浮气盛了。”
《漢語大詞典》:亵昵(褻昵)
过分亲近而态度轻佻。 明 冯梦龙 《智囊补·上智·选押伴使》:“ 白沙 陈公甫 ,访 定山 庄孔易 , 庄 携舟送之,中有一士人,素滑稽,肆谈褻昵,甚无忌惮。” 茅盾 《林家铺子》七:“ 张寡妇 转过身来,找寻是谁唤她;那警察却用了亵昵的口吻叫道:‘不要性急!再过一会儿就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