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恩深渭阳(恩深渭陽)
谓见舅氏而怀念亡母深恩。语本诗·秦风·渭阳序《渭阳》, 康公 念母也。 康公 之母, 晋献公 之女。 文公 遭 丽姬 之难,未反而 秦姬 卒。 穆公 纳 文公 。 康公 时为太子,赠送 文公 於 渭 之阳,念母之不见也:我见舅氏,如母存焉。及其即位,思而作是诗也。” 汉 史岑 《出师颂》:“我出我师,于彼西疆,天子饯我,路车乘黄,言念伯舅,恩深 渭 阳。”
《漢語大詞典》:枌榆松楸
谓怀念故乡,悼念亲人。枌榆,故乡;松楸,代指亡故的亲人。 元 曾子良 《〈水云村诗〉序》:“ 宋 初, 南丰 儒家望族二,曰 江楼 刘 氏,曰 密国 曾 氏。我 密公 迨 江楼公 相好……至於 子良 之身,而 江楼公 之诸孙 水云村 起潜 君 壎实 ,来顾予於 常安庄 之寓舍,予不胜枌榆松楸之涕。”
《國語辭典》:故宫禾黍(故宮禾黍)  拼音:gù gōng hé shǔ
本指周朝大夫经过故国宫室,看见满地禾黍,而感慨周室颠覆的故事。典出《诗经。王风。黍离。序》。后用来比喻感怀故国。如:「诗人在亡国之后的作品,大都含有故宫禾黍之情。」《野叟曝言》第一三四回:「这也难怪!覆巢之下,遗此孤雏,故宫禾黍之怀,谁能遣得?」
《國語辭典》:春树暮云(春樹暮雲)  拼音:chūn shù mù yún
春天的树,日暮的云。语本唐。杜甫春日忆李白〉诗:「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杜甫在渭北看到春树,便忆起在江南的李白见到的是暮云。后以春树暮云为思念远方友人之辞。
《漢語大詞典》:霜露之感
礼记·祭义:“霜露既降,君子履之,必有悽愴之心,非其寒之谓也。” 郑玄 注:“非其寒之谓,谓悽愴及怵惕,皆为感时念亲也。”后因以“霜露之感”指对父母或祖先的怀念。 唐 王勃 《为原州赵长史请为亡父度人表》:“臣霜露之感,瞻彼岸而神销;乌鸟之诚,俯寒泉而思咽。” 唐 白居易 《大唐故贤妃京兆韦氏墓志铭》:“妃先以《采蘩》之诚奉于上,故能助霜露之感,荐于九庙。” 宋 曾巩 《中大夫尚书左丞蒲宗孟父师道赠太子少师制》:“所以称其显亲之心,慰其霜露之感。”亦省作“ 霜露感 ”。 宋 王安石 《驾自启圣还内》:“天子当怀霜露感,都人亦嘆鼓簫悲。” 清 梁章钜 归田琐记·北东园日记诗:“先畴旧德忆京尘,眷念清门下士贫。二十餘年霜露感,《麦舟》重到 浦 南新。”
《國語辭典》:室迩人远(室邇人遠)  拼音:shì ěr rén yuǎn
迩,近。室迩人远指居处虽近,但人却很远。比喻思念甚深,却不能相见。语本《诗经。郑风。东门之墠》:「其室则迩,其人甚远。」后用以表示思念远人或悼念逝者。也作「室迩人遐」。
《國語辭典》:人去楼空(人去樓空)  拼音:rén qù lóu kōng
语本唐。崔颢 黄鹤楼诗:「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馀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后用以表示旧地重游时人事已非,或对故人的思念。如:「数年后,回到故居,想要寻找昔日的游伴时,已是人去楼空,景物全非。」
《國語辭典》:人亡物在  拼音:rén wáng wù zài
人虽死了,而他所用过的东西仍然存留著。多用以形容睹物思人。《群音类选。官腔类。卷七。犀佩记。势逼改嫁》:「向何方得来,教我好疑猜,人亡物犹在。」
《漢語大詞典》:蒹葭伊人
《诗·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本指在水边思念故人,后常用来表示对人怀念。 明 曾异 《与卓珂月书》:“某自十数年前,则知海内有 珂月 卓子 ,欣赏奇文,每掩卷作蒹葭伊人之思,輒欲奏记自通。”
《國語辭典》:落月屋梁  拼音:luò yuè wū liáng
语本。唐。杜甫梦李白〉诗二首之一:「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表示对故友深切的思念。清。黄宗羲〈寄周子洁〉诗:「落月屋梁长入梦,未知何日遂征帆。」
分類:故人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