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全晋文
佛念,凉州人。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一 译经科一
凉州人。少年出家。有敏识。为人慈和。学兼内外。晓华戎之音。名著关中。秦建元中。僧伽跋澄昙摩难提译诸经。时多名流。念独出其右。至译增一阿含。念多析别研练。尽其义味。两年乃毕。自世高支谦以来。无如念者。故为苻姚两朝译人之冠。又出菩萨璎珞十住断结曜胎中阴等经。方就绪未定藁。遂卧疾终于长安。道俗嗟惜焉。
高僧传·卷第一 译经上
竺佛念。凉州人。弱年出家志业清坚。外和内朗有通敏之鉴。讽习众经粗涉外典。其苍雅诂训尤所明达。少好游方。备观风俗。家世西河洞晓方语。华戎音义莫不兼解。故义学之誉虽阙。洽闻之声甚著。符氏建元中有僧伽跋澄昙摩难提等入长安。赵正请出诸经。当时名德莫能传译。众咸推念。于是澄执梵文。念译为晋。质断疑义音字方明。至建元二十年正月。复请昙摩难提出增一阿含及中阿含。于长安城内集义学沙门。请念为译。敷析研覈二载乃竟。二含之显。念宣译之功也。自世高支谦以后莫踰于念。在符姚二代为译人之宗。故关中僧众咸共嘉焉。后续出菩萨璎珞十住断结及出曜胎经中阴经等。始就治定。意多未尽。遂尔遘疾卒于长安。达近白黑莫不叹惜。
僧念 朝代:南朝宋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一 义解科
不知何许人。博学精天文。弃家为沙门。深入法窟。讲大涅槃。为学者宗向。元嘉七年。新兴太守陶仲祖。建灵味寺以居之。时彭城任函著无三世论。舍因作神不灭论以抗之。又作圣智圆鉴法身无生等论。及法华宗疏义。无疾而化于浔。
武念 朝代:南朝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465 【介绍】: 南朝宋新野人。出身郡将,从刘骏临雍州,中道为沔中蛮偷袭,奋击摧退之。擢参军督护,后每有军旅,常有战功。刘骏即位(孝武帝),迁建威将军、桂阳太守。刘诞叛,追未及,免官。后出为龙骧将军、南阳太守。明帝初,奉命还雍州绥西土,受诈,为袁顗所杀。
僧念 朝代:南梁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15—504 【介绍】: 南朝梁女僧。泰山南城人,俗姓羊。十岁出家,为比丘尼法护弟子。禅思精密,博涉诸经。齐孝武永明中移住禅林寺,咨学者众,竟陵王萧子良四时供养。
比丘尼传·卷第四
僧念。本姓羊。泰山南城人也。父弥州从事吏。念即招提寺昙睿法师之姑也。圭璋早秀才监明达。立德幼年十岁出家。为法护尼弟子。从师住太后寺。贞节苦心禅思精密。博涉多通文义兼美。蔬食礼忏老而弥笃。诵法华经日夜七遍。宋文孝武二帝常加资给。齐永明中移住禅林寺。禅范大隆诸学者众。司徒竟陵王四事供养。年九十。梁天监三年卒。葬秣陵县中兴里内。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51—525 【介绍】: 南朝梁太原祁人。少好儒术,尤明内典。仕魏起家州主簿,迁颍川太守,遂据郡归梁,封南城县侯。历安城、武阳、宣城内史,皆著政绩。后为青冀二州刺史。性刚正,善骑射。官至爪牙将军。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27 【介绍】: 北魏时人,羌族。父莫折太提为秦州城兵,于北魏孝明帝正光五年据秦州起事,杀刺史,称秦王,旋卒。念生率众称帝,建元天建,设百官。即位后,率众破岐州等地,遣兵攻凉州,城民响应。极盛时,曾攻占潼关。后为魏将萧宝夤所败,念生先诈降,旋即复起。孝明帝孝昌三年,为其部将杜粲所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37 【介绍】: 北魏宗室,鲜卑族,字众念。元子华弟。元天穆当权,荐子思为御史中尉。元颢败,封安定县子。东魏孝静帝时,官至侍中,坐与西魏通,被杀。
全后魏文·卷十五
子思字众念,苌次子。孝庄初,以元天穆荐为御史中尉,封安定县子。孝静时迁侍中,以通使关西赐死。
张伦 朝代:北魏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魏上谷沮阳人,字天念。张衮曾孙。年十余岁,入侍左右。历护军长史、大司农少卿、燕州大中正。孝明帝熙平年间柔然遣使来朝,不修臣敬,抗敌国之书,朝议将依汉答匈奴故事,遣使报之。伦乃上表反对应颁诏示,帝不从。孝庄帝初迁大司农卿。
全后魏文·卷二十一
伦,字天念,白泽子。累官护军长史、员外常侍,转大司农少卿、燕州大中正。熙平中,出为后将军、肆州刺史。孝庄初,进太常少卿,不拜,转大司农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539 【介绍】: 西魏金城枹罕人,字盖卢。颇涉书史。初以军功除别将。从尔朱荣入洛,兼尚书仆射、东道行台。魏孝武帝永熙间累迁为中军北面大都督,进爵安定郡公。西魏文帝大统中官秦州刺史,转太师、都督、河州刺史、大将军,还朝,兼录尚书事。河桥之役,不力战而先还,名颇减。卒谥昭定。
僧志念 朝代:南北朝末隋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35—608 【介绍】: 隋僧。冀州信都人,俗姓陈。初从道长法师学,后游历诸讲肆,备探经论玄妙,务尽其幽微。时《迦延》本经脱落四纸,由来已久,志念乃推测本经上下文补成之,一如原著。著有《迦延杂心论疏》及《广钞》各九卷行世。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二 义解科(二)
俗缘陈氏。冀州信都人。其先颖川盖蕃之裔也。后因仕宦徙焉。念既出家。即志访道。昉受具。趋邺都道长法师学智论。历数载。卒与其座下所谓诞劄休继等。齐名。俄诣道宠法师。究十地论。时高昌国慧嵩法师。专解小乘。世号毗昙孔子。其弟子有道猷智洪晃觉散魏。尤英俊。念欲依之而不果。会刺史任城王彦。帝之介弟。方镇乡里。为张法席。召与僧琼法师对讲。前开智度。后发杂心。时州都正法继谓念。以为必名垂不朽。于是二十年中。频弘二论。逮周氏废教。遂同俗服。逃祸海隅。隋兴。诏访其所在。开皇四年。先使其法弟志湛。宣言于明彦法师。而彦公因与门人洪该等三百馀辈邀之。以阐心论。撰疏及钞各九卷。盖能正其谬误。且补其遗脱云。得其传者。如法懿怀正等。数百人。俄汉王谅镇晋阳。别筑城置塔。构开义寺迎居之。遣开府咨议参军王颇宣教旨命。即弘演于大兴国寺。仁寿二年。献后崩。念偕王入朝。复扬唱焉。听者千计。留百馀日。仍还住宝相寺开授。未几。文帝晏驾。汉王即世。念归乡里。绍承旧业。寔沙门空明之力为多。大业初。住慧日。屡诏不赴。四年卒。春秋七十四。
续高僧传·卷第十一 义解篇七
释志念。俗缘陈氏。冀州信都人。其先颖川寔蕃之后胤也。因官而居河朔焉。念冰清表志岳峙澄神。俊朗绝伦观方在虑。爰至受具问道邺都。有道长法师精通智论。为学者之宗。乃荷箱从听经于数载。便与当席擅名。所谓诞礼休继等。一期俊列连衡齐德。意谓解非满抱终于盖棺。乃游诸讲肆。备探冲奥务尽幽赜。又诣道宠法师。学十地论。听始知终闻同先览。于即道王河北。流闻西秦有高昌国慧嵩法师。统解小乘。世号毗昙孔子。学匡天下众侣尘随。沙门道猷智洪晃觉散魏等。并称席中杞梓慧苑琳琅。念顾眄从之。成名猷上。皆博通玄极堪为物依。乃旋踵本乡将弘法泽。时刺史任城王彦。帝之介弟。情附虚宗。既属念还为张法会。与僧琼法师。对扬道化。盛启本情双演二论。前开智度后发杂心。岠对勍锋无非丧胆。时州都沙门法继者。两河俊士燕魏高僧。居坐谓念曰。观弟幼年慧悟超迈若斯。必大教由兴。名垂不朽也。于即频弘二论一十馀年。学观霞开。谈林雾结。齐运移历周毁释经。遂乃逃迸海隅同尘素服。重寻小论亟动天机。疑虑廓销伫聆明运。值隋国创兴佛日还复。敕访之始即预出家。而包蕴迦延未遑敷述。至开皇四年。谓弟沙门志湛曰。吾穷冠小乘。自揣与罗汉齐镳也。但时未至故且敛翮耳。湛夙餐法味。欣其告及。以事达明彦法师。彦成实元绪素重念名。与门人洪该等三百馀人。躬事邀延阐开心论。遂骋垂天之翼。弘盖世之功。俯仰应机披图广论。名味之聚缘重之识。卷舒夐古之下。立废终穷之前。大义千有馀条并为轨导。至如迦延本经传谬来久。业揵度中脱落四纸。诸师讲解曾无异寻。念推测上下悬续其文。理会词联皆符前作。初未之悟也。后江左传本。取勘遗踪。校念所作片无增减。时为不测之人焉。撰迦延杂心论疏及广钞各九卷。盛行于世。受学者数百人。如汲郡洪该。赵郡法懿。漳滨怀正。襄国道深。魏郡慧休。河间圆粲。俊仪善住。汝南慧凝。高城道照。洛寿明儒。海岱圆常。上谷慧藏。并兰菊齐芳踵武传业。关河济洽二十馀年。隋汉王谅作镇晋阳。班条卫冀搜选名德预有弘宣。念与门学四百馀人。奉礼西并将承王供。谅乃于宫城之内更筑子城。安置灵塔别造精舍。名为内城寺。引念居之。开义寺是也。劳问殷至特加尤礼。又令上开府咨议参军王颇宣教云。寡人备是帝子民父。莅政此蕃。召请法师等远来降趾。道不虚运必藉人弘。正欲阐扬佛教使慧日清朗兆庶蒙赖法之力也。宜铨举业长者。可于大兴国寺宣扬正法。当即大众还推念焉。既预经纶即弘敷训。先举大论末演小乘。辩注若飞流。声畅如天鼓。三乘并骛四部填堙。其知名者。则慧达法景法楞十力圆经法达智起僧鸾僧藏静观宝超神素道杰等五百馀人。并九土扬名五乘驰德。精穷内外御化一方。销鄙吝于筵中。断封疑于理际。仁寿二年献后背世。有诏追王入辅。王乃集僧曰。今须法师一人神解高第者可共寡人入朝。拟抗论京华传风道俗。众皆相顾未之有对。王曰。如今所观念法师堪临此选。遂与同行。既达京师。禅林创讲。王自为檀越经营法祀。念登座震吼四答冰消。清论徐转群疑潜遣。由是门人慕义千计盈堂。遂使义窟经笥九衢同轨。百有馀日盛启未闻。王又与念同还并部。晋阳学众伫想来仪。王又出教令。于宝基寺开授。方面千里法座辍音。执卷承旨相趋阶位。会隋高晏驾。中外相疑。汉王列境举兵鲸鲵海陆。念乘衅还里。与沙门明空等讲宣二论。绍业沧溟望风总集。大业之始载荡妖氛。招引义学充诸慧日。屡诏往徵。频辞不赴。以大业四年卒于沧土。时年七十有四。渤海太守金紫光禄大夫历阳公宋元亮。及诸缁素。若丧厥亲。为之建塔。益州福成寺道基法师。慧解通徵祖习有所。乃为之行状。援引今古。文质存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周金城枹罕人。念贤子。官至开府仪同三司、合州刺史。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字敬祖,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温彦博之孙。武后垂拱间为左司郎中,后官至太仆少卿。事迹散见《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二中》、《元和姓纂》卷四、《金石萃编》卷六一《美原神泉诗碑》。翁念能诗,垂拱时曾游美原县神泉,见县尉韦元旦有《五言夏日游神泉诗》,遂作诗唱和。《全唐诗外编》存诗1首。
全唐诗补逸
温翁念字敬祖,太原祁人,温彦博孙。武后垂拱间为左司郎中,后官至太仆少卿。诗一首。(《全唐诗》无温翁念诗)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玄宗天宝中名倡,善歌,玄宗曾遣高力士传呼觅令歌唱。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省念(九二六~九九三),俗姓狄,莱州(今属山东)人。受业于本部南禅院。初往汝州首山,为第一世开堂。太宗淳化四年卒,年六十八。《景德传灯录》卷一三有传。今录偈二首。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26—993 【介绍】: 宋僧。莱州人,俗姓狄。受业于本郡南禅寺,常密诵《法华经》,人称为“念法华”。法嗣风穴沼禅师。历住首山、广教、宝应。
禅林僧宝传·卷第三
禅师讳省念。生狄氏。莱州人也。幼弃家。得度于南禅寺。为人简重。有精识。专修头陀行。诵法华经。丛林畏敬之。目以为念法华。至风穴。随众作止。无所参扣。然终疑教外有别传之法。不言也。风穴每念。大仰有谶。临济一宗。至风而止。惧当之。熟视座下。堪任法道。无如念者。一日升座曰。世尊以青莲目。顾迦叶。正当是时。且道个什么。若言不说。而说又成埋没先圣。语未卒。念便下去。侍者进曰。念法华无所言。而去何也。风穴曰渠会也。明日念与真上座。俱诣方丈。风穴问真曰。如何是世尊不说说。对曰。勃姑树头鸣。风穴曰。汝作许多痴福何用。乃顾念曰。何如。对曰。动容扬古路。不堕悄然机。风穴谓真曰。何不看渠语。又一日升座。顾视大众。念便下去。风穴即归方丈。自是声名重诸方。首山在汝城之外。荒远处。而念居之将终身焉。登其门者。皆丛林精练衲子。念必勘验之。留者才二十馀辈。然天下称法席之冠。必指首山。尝问僧。不从人荐得底事。试道看。僧便喝。曰好好相借问。恶发作么。僧又喝。念曰。今日放过即不可。僧拟议。念喝之。又问僧。近离何处。曰襄州。曰夏在何处。曰洞山。念曰还我洞山鼻孔来。僧曰不会。念曰却是老僧罪过。又问僧。近离何处。对曰广慧。曰穿云不渡水。渡水不穿云。离此二途。速道。曰昨夜宿长桥。念曰。与么则合吃首山棒也。曰尚未参堂。曰两重公案。僧曰恰是。念曰耶耶。又问僧。近离何处。对曰襄州。曰有事相借问。得么。对曰便请。念曰鹞子过新罗。僧入室。念便喝。其僧礼拜。便打之。僧曰。如何是不生不灭法。曰新罗人吃冷淘。夜有僧入室。念曰谁。僧不对。曰识得汝也。僧笑。念曰。更莫是别人么。因作偈曰。轻轻踏地恐人知。语笑分明更莫疑。知者只今猛提取。莫待天明失却鸡。尝谓众曰。佛法无多子。只是汝辈。自信不及。若能自信。千圣出头来。无奈汝何。何故如此。为向汝面。前无开口处。祇为汝自信不及。向外驰求。所以到这里。假如便是释迦佛。也与汝三十棒。然虽如是。初机后学。凭个什么道理。且问汝辈。还得与么也未。良久曰。若得与么。方名无事。又曰。诸上座。不得胡喝乱喝。寻常向汝道。宾即始终宾。主即始终主。宾无二宾。主无二主。若有二宾二主。即是两个瞎汉。又曰。我若立。汝须坐。我若坐。汝须立。坐即共汝坐。立即共汝立。虽然如是。到这里。著眼始得。若也定动中间。即千里万里。何故如此。如隔窗见马骑相似。既然如此。直须子细。不得掠虚好。他时后日。赚著汝。有事近前。无事珍重。因举。临济曰。今日更不用如何若何。便须单刀直入。还有出来。对众證据者么。时有僧出。礼拜起便喝。临济亦喝。僧又喝。临济亦喝。僧礼拜。临济曰。须是这僧即得。若是别人。三十棒。一棒校不得。为这僧会宾主句。他一喝不作一喝用。且道前一喝是。后一喝是。那个是宾。那个是主。所以老僧寻常向汝道。这里一喝不作一喝用。有时以喝作问行。有时作探竿影草。有时作踞地师子。有时作金刚王宝剑。若作问行来时。须急著眼始得。若作探竿影草时。你诸人合作么生。若作踞地师子时。野干须屎尿出始得。若作金刚王宝剑用时。天王也须脑裂。只与么横喝竖喝。总唤作好道理商量。却既知如此。也须亲近上流。博问先知。自己亲證始得。莫与么掠虚。过却平生。他时后日。因果历然。僧问。学人乍入丛林。乞师指示。曰阇梨在老僧会。多少时。对曰已经冬夏。曰莫错举似人。乃曰。若论此事。寔不挂一元字脚。便下座。尝作纲宗偈曰。咄哉拙郎君(汾阳注曰。素洁条然)。巧妙无人识(运机非面目)。打破凤林关(荡尽玲珑性)。著靴水上立(尘泥自异)。咄哉巧女儿(汾阳曰。妙智埋圆融)。撺梭不解织(无间功不立)。看他斗鸡人(旁观审腾距。争功不自伤)。水牛也不识(全力能负。不露头角)。念道被天下。移宝安山广教院。众不过四十辈。老于宝应。淳化三年十二月初四日。留僧过岁。作偈曰。吾今年迈六十七。老病相依且过日。今年记取明年事。明年记著今年日。至明年十二月初四日。升座辞众曰。诸子谩波波。过却几恒河。观音指弥勒。文殊不奈何。良久曰。白银世界金色身。情与无情共一真。明暗尽时都不照。日轮午后示全身。午后泊然而化。阇维得五色舍利。塔于首山。嫡嗣昭禅师。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首山省念禅师。莱州狄□子。幼弃家。得度于南禅寺。为人简重有精识。尝诵法华经。众目为念法华。晚于风穴会中。充知客。随众作止。无所参扣。然终疑教外有别传之妙不言也。风穴。每念大仰谶临济法道有遇风则止之语。惧身当之。注意于念。一日升座曰。世尊以青莲华目。顾迦叶。正当是时。且道个甚么。若言不说而说。又成埋没先圣。语未卒。念便下去。侍者进曰。念法华。无言而去。何也。穴曰。渠会也。明日念与真园头。同上问讯。穴问真曰。如何是世尊不说说。对曰。鹁鸠树头鸣。穴曰。汝作许多痴福何用。因问师。师曰。动容扬古路。不堕悄然机。穴谓真曰。看渠下语。穴一日又升座。顾视大众。师便下去。穴即归方丈。自是声名重诸方。一日白兆楚和上。至汝州宣化。穴令师往传语。才相见。提起坐具便问。展即是不展即是。兆曰。自家看取。师便喝。兆曰。我曾亲近知识来。未尝辄敢如此造次。师曰。草贼大败。兆曰。来日若见风穴。待一一举似。师曰。一任一任。不得忘却。师乃先还。举似穴。穴曰。今日又被汝收下一员草贼也。师曰。好手不张名。兆次日见穴。举前话。穴曰。非但昨日。今日和赃捉败。师后开法首山。为第一世。登其门者。皆丛林精练衲子。然天下称法席之冠。必指首山。尝谓众曰。佛法无多子。只是汝辈自信不及。若能自信。千圣出头来。无奈汝何。何故如此。为向汝面前。无开口处。祇为汝自信不及。向外驰求。所以到这里。假如便是释迦佛。也与汝三十棒。然虽如是。初机后学。凭个什么道理。且问汝辈还得与么也未。良久曰。若得与么。方名无事。僧问。临济喝。德山棒。未审明什么边事。师曰。汝试道看。僧便喝。师曰瞎。僧又喝。师曰。这瞎汉。只管乱喝作么。僧礼拜。师打之。因曰。诸上座。不得胡喝乱喝。寻常向汝道。宾则始终宾。主则始终主。宾无二宾。主无二主。若有二宾二主。即是两个瞎汉。所以我若立汝须坐。我若坐汝须立。坐则共汝坐。立则共汝立。虽然如是。也须著眼始得。师道被天下。移宝安山广教院。众不过四十辈。老于宝应。淳化三年十二月四日。留僧过岁。作偈曰。吾今年迈六十七。老病相依且过日。今年记取来年事。来年记著今朝日。至明年是月是日。升座辞众曰。白银世界金色身。情与无情共一真。明暗尽时都不照。日轮午后示全身。言讫安坐。日将昳而逝。茶毗得五色舍利。塔于首山。 系曰。当大仰为谶时。沩山固问之。仰良久曰。将此身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即有越俎代庖之意。故首山即大仰后身无疑也。伸脚在缩脚里。又何怪沩仰之后寥寥哉。
念金锁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人。太宗时官深州刺史。太平兴国中与玄哲等率兵屯定州,于徐河击败来犯契丹兵。见深州人王济,颇器重之,因托后于济。及卒,济为抚养其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