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8,分24页显示 上一页 5 6 7 8 9 11 12 13 14 下一页
念佛回向
念佛门
念佛宗
念佛者
念佛观
念佛三昧
念佛往生
念佛为本
念佛为先
念佛为宗
念佛行者
念佛回向
念佛正信偈
念佛往生愿
佛类词典(续上)
念佛念佛回向
念佛门
念佛宗
念佛者
念佛观
念佛三昧
念佛往生
念佛为本
念佛为先
念佛为宗
念佛行者
念佛回向
念佛正信偈
念佛往生愿
念佛
【佛学大辞典】
(术语)念佛有总别之分。就总言之,有三种,一称名念佛,口称佛名也。二观想念佛,静坐而观念佛之相好功德也。三实相念佛,观佛之法身非有非空中道实相之理也。此于往生要集配对定散有相无相,而为四种:一定业念佛,即上之观想念佛也。二散业念佛,即上之称名念佛也。三有相念佛,即上之定业念佛与散业念佛也。四无相念佛,即上之实相念佛也。以上所述。乃定散事(有相)、理(无相)之四者。此中有相念佛,即定散之二者,故言其体,则为定散与实相之三种。顾就总之念佛而论,念佛之言,虽通于定散事理,然净土门所劝者,乃属于散业之称名,事之念佛也。其次就别言之,乃对于观佛而别立念佛之言也。此时于观佛之中,摄观想与实相之二种念佛,因之称名念佛,单名之曰念佛。如观佛三昧,念佛三昧之对称是也。念佛专取称名者,乃净土门一家之洪范,于念声是一之释而知之。今念佛之言,虽通于诸佛,而诸大乘之说,独限于阿弥陀佛也。往生要集下末曰:「明寻常念相者,此有多种,大分为四:一定业,谓坐禅入定观佛。二散业,谓行住坐卧,散心念佛。三有相业,谓或观相好,或念名号,偏厌秽土,专求净土。四无相业,谓虽称念佛欣求净土,而观身土即毕竟空,如幻如梦,即体而空。虽空而有非有非空,通达此无二,真入第一义空,是名无相业。」观无量寿经曰:「若念佛者,当知此人是人中分陀利华。」楞严经五曰:「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起信论曰:「以专意念佛因缘,随愿得生他方佛土。」往生要集中本曰:「往生之业,念佛为本。」
【佛学常见辞汇】
有三种,即称名念佛、观想念佛、实相念佛。称名念佛是口中称念佛的名号;观想念佛是在静坐之中观念佛的相好功德;实相念佛是观佛的法身非有非空中道实相的道理。
【佛学次第统编】
念佛有总别之分,就总言之有三种:
一、称名念佛 口称佛名也。
二、观想念佛 静坐而观,念佛之相好功德也。
三、实相念佛 观佛之法身,非有非空,中道实相之理也。
此于往生要集,配对定散有相无相而为四种:
一、定业念佛 即上之观想念佛也。
二、散业念佛 即上之称名念佛也。
三、有相念佛 即上之定业念佛与散业念佛也。
四、无相念佛 即上之实相念佛也。
以上所述,乃定散事(有相)理(无相)之四者,此中有相念佛,即定散之二者,故言其体,则为定散与实相之三种。顾就总之念佛而论,念佛之言,虽通于定散事理,然净土门所劝者,乃属于散业之称名,事之念佛也。
其次就别言之,乃对于观佛,而别立念佛之言也。此时于观佛之中,摄观想与实相之二种念佛,因之称名念佛,单名之曰念佛,如观佛三昧念佛三昧之对称是也。念佛专取称名者,乃净土门一家之洪范,于念声是一之释而知之。
往生要集曰:「明寻常念相者,此有多种,大分为四:一定业,谓坐禅入定观佛。二散业,谓行住坐卧散心念佛。三有相业,谓或观相好,或念名号,遍厌秽土,专求净土。四无相业,谓虽称念佛,欣求净土,而观身土,即毕竟空,如幻如梦,即体而空,虽空而有,非有非空,通达此无二真入第一义空,是名无相业。」
「念佛三昧」有二种:
一、一心观佛之相好,或一心观法身之实相,(此二者即观想念佛)或一心称佛名(称名念佛),此等修行法,谓之念佛三昧,是因行之念佛三昧也。
二、为此三种之因行所成,如心入禅定,或佛身现前,或法身实相,谓之念佛三昧,是果成之念佛三昧也。因行之念佛三昧,谓之修,果成之念佛三昧,谓之发得。
念佛三昧经云念佛三昧,则为总摄一切诸法,是故非声闻缘觉二乘境界。智度论曰:「念佛三昧,能除种种烦恼及先世罪。」
【俗语佛源】
念佛吃斋,是佛教信徒的基本特征和较普遍的修行方法。《观佛三昧经·十观佛密行品》谓:「佛告阿难:住于念佛者,心印不坏,亦复如是。」念佛就是一心专注地观想佛(也指菩萨)的相好光明,或者一心念诵佛的名号。据说,念佛可以消除烦恼、业障。原始佛教一般专念释迦牟尼佛,后起的大乘佛教则主张念十方世界诸佛。其中,净土宗又主张念西方净土教主阿弥陀佛(包括阿弥陀佛的胁侍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如著名的净土经《观无量寿经》云:「若念佛者,当知此人是人中分陀利华。」净土宗的念佛法门包括持名念佛、观像念佛、观想念佛和实相念佛。其中,最流行的是持名念佛。这也是净土宗的主要特色。行住坐卧皆可念佛,有时默念,有时出声。强调佛号要从心起,从口出,从耳入,念得历历分明,一心不乱。著名的唐代诗人白居易晚年好念佛,「朝也阿弥陀,暮也阿弥陀」。念佛的归俗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如清·省庵《观修净土诗》云:「劝君念佛归西去,利比娑婆万信赢。」又如老舍《茶馆》第二幕:「可是呀,这兵荒马乱的年月,能有个事儿作,也就得念佛!」(李明权)
【三藏法数】
谓念佛具足十号,大慈大悲,智慧光明,神通无量,能拔众苦。我以清净质直之心,得亲近佛,心生欢喜。以欢喜故身得快乐,以快乐故其心得定,以得定故其心平等。修念佛观,必趣涅槃,是名念佛。(十号者,一如来、二应供、三正遍知、四明行足、五善逝、六世间解无上士、七调御丈夫、八天人师、九佛、十世尊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三藏法数】
谓修禅观之人,若遭恐怖障难之时,应念诸佛慈悲,救济众生,功德无量。如是,一心念念不舍,怖障即除也。
【三藏法数】
谓于如来相好功德,时常专心系想,念念不忘,是名念佛。
(术语)念佛有总别之分。就总言之,有三种,一称名念佛,口称佛名也。二观想念佛,静坐而观念佛之相好功德也。三实相念佛,观佛之法身非有非空中道实相之理也。此于往生要集配对定散有相无相,而为四种:一定业念佛,即上之观想念佛也。二散业念佛,即上之称名念佛也。三有相念佛,即上之定业念佛与散业念佛也。四无相念佛,即上之实相念佛也。以上所述。乃定散事(有相)、理(无相)之四者。此中有相念佛,即定散之二者,故言其体,则为定散与实相之三种。顾就总之念佛而论,念佛之言,虽通于定散事理,然净土门所劝者,乃属于散业之称名,事之念佛也。其次就别言之,乃对于观佛而别立念佛之言也。此时于观佛之中,摄观想与实相之二种念佛,因之称名念佛,单名之曰念佛。如观佛三昧,念佛三昧之对称是也。念佛专取称名者,乃净土门一家之洪范,于念声是一之释而知之。今念佛之言,虽通于诸佛,而诸大乘之说,独限于阿弥陀佛也。往生要集下末曰:「明寻常念相者,此有多种,大分为四:一定业,谓坐禅入定观佛。二散业,谓行住坐卧,散心念佛。三有相业,谓或观相好,或念名号,偏厌秽土,专求净土。四无相业,谓虽称念佛欣求净土,而观身土即毕竟空,如幻如梦,即体而空。虽空而有非有非空,通达此无二,真入第一义空,是名无相业。」观无量寿经曰:「若念佛者,当知此人是人中分陀利华。」楞严经五曰:「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起信论曰:「以专意念佛因缘,随愿得生他方佛土。」往生要集中本曰:「往生之业,念佛为本。」
【佛学常见辞汇】
有三种,即称名念佛、观想念佛、实相念佛。称名念佛是口中称念佛的名号;观想念佛是在静坐之中观念佛的相好功德;实相念佛是观佛的法身非有非空中道实相的道理。
【佛学次第统编】
念佛有总别之分,就总言之有三种:
一、称名念佛 口称佛名也。
二、观想念佛 静坐而观,念佛之相好功德也。
三、实相念佛 观佛之法身,非有非空,中道实相之理也。
此于往生要集,配对定散有相无相而为四种:
一、定业念佛 即上之观想念佛也。
二、散业念佛 即上之称名念佛也。
三、有相念佛 即上之定业念佛与散业念佛也。
四、无相念佛 即上之实相念佛也。
以上所述,乃定散事(有相)理(无相)之四者,此中有相念佛,即定散之二者,故言其体,则为定散与实相之三种。顾就总之念佛而论,念佛之言,虽通于定散事理,然净土门所劝者,乃属于散业之称名,事之念佛也。
其次就别言之,乃对于观佛,而别立念佛之言也。此时于观佛之中,摄观想与实相之二种念佛,因之称名念佛,单名之曰念佛,如观佛三昧念佛三昧之对称是也。念佛专取称名者,乃净土门一家之洪范,于念声是一之释而知之。
往生要集曰:「明寻常念相者,此有多种,大分为四:一定业,谓坐禅入定观佛。二散业,谓行住坐卧散心念佛。三有相业,谓或观相好,或念名号,遍厌秽土,专求净土。四无相业,谓虽称念佛,欣求净土,而观身土,即毕竟空,如幻如梦,即体而空,虽空而有,非有非空,通达此无二真入第一义空,是名无相业。」
「念佛三昧」有二种:
一、一心观佛之相好,或一心观法身之实相,(此二者即观想念佛)或一心称佛名(称名念佛),此等修行法,谓之念佛三昧,是因行之念佛三昧也。
二、为此三种之因行所成,如心入禅定,或佛身现前,或法身实相,谓之念佛三昧,是果成之念佛三昧也。因行之念佛三昧,谓之修,果成之念佛三昧,谓之发得。
念佛三昧经云念佛三昧,则为总摄一切诸法,是故非声闻缘觉二乘境界。智度论曰:「念佛三昧,能除种种烦恼及先世罪。」
【俗语佛源】
念佛吃斋,是佛教信徒的基本特征和较普遍的修行方法。《观佛三昧经·十观佛密行品》谓:「佛告阿难:住于念佛者,心印不坏,亦复如是。」念佛就是一心专注地观想佛(也指菩萨)的相好光明,或者一心念诵佛的名号。据说,念佛可以消除烦恼、业障。原始佛教一般专念释迦牟尼佛,后起的大乘佛教则主张念十方世界诸佛。其中,净土宗又主张念西方净土教主阿弥陀佛(包括阿弥陀佛的胁侍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如著名的净土经《观无量寿经》云:「若念佛者,当知此人是人中分陀利华。」净土宗的念佛法门包括持名念佛、观像念佛、观想念佛和实相念佛。其中,最流行的是持名念佛。这也是净土宗的主要特色。行住坐卧皆可念佛,有时默念,有时出声。强调佛号要从心起,从口出,从耳入,念得历历分明,一心不乱。著名的唐代诗人白居易晚年好念佛,「朝也阿弥陀,暮也阿弥陀」。念佛的归俗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如清·省庵《观修净土诗》云:「劝君念佛归西去,利比娑婆万信赢。」又如老舍《茶馆》第二幕:「可是呀,这兵荒马乱的年月,能有个事儿作,也就得念佛!」(李明权)
【三藏法数】
谓念佛具足十号,大慈大悲,智慧光明,神通无量,能拔众苦。我以清净质直之心,得亲近佛,心生欢喜。以欢喜故身得快乐,以快乐故其心得定,以得定故其心平等。修念佛观,必趣涅槃,是名念佛。(十号者,一如来、二应供、三正遍知、四明行足、五善逝、六世间解无上士、七调御丈夫、八天人师、九佛、十世尊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三藏法数】
谓修禅观之人,若遭恐怖障难之时,应念诸佛慈悲,救济众生,功德无量。如是,一心念念不舍,怖障即除也。
【三藏法数】
谓于如来相好功德,时常专心系想,念念不忘,是名念佛。
念佛回向
【佛学大辞典】
(术语)念佛之后所唱之回向文也。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之十六字,为观无量寿经之文。
【佛学常见辞汇】
念佛完毕之后所唱的回向文,就是观无量寿经所记载的「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的十六个字。
(术语)念佛之后所唱之回向文也。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之十六字,为观无量寿经之文。
【佛学常见辞汇】
念佛完毕之后所唱的回向文,就是观无量寿经所记载的「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的十六个字。
念佛门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专念弥陀如来往生净土之法门也。往生要集上本曰:「依念佛一门聊集经论要文。」同下本曰:「四十八愿中,于念佛门,别发一愿。」
(术语)专念弥陀如来往生净土之法门也。往生要集上本曰:「依念佛一门聊集经论要文。」同下本曰:「四十八愿中,于念佛门,别发一愿。」
念佛宗
【佛学大辞典】
(流派)称弥陀名号而愿往生之宗门也。为唐道绰,善导等诸师所弘通。即净土宗也。日本谓之净土真宗。五会法事赞曰:「持戒坐禅名正法,念佛成佛是真宗。」
【佛学常见辞汇】
净土宗的别名。
(流派)称弥陀名号而愿往生之宗门也。为唐道绰,善导等诸师所弘通。即净土宗也。日本谓之净土真宗。五会法事赞曰:「持戒坐禅名正法,念佛成佛是真宗。」
【佛学常见辞汇】
净土宗的别名。
念佛者
【佛学大辞典】
(术语)称弥陀名号愿净土往生之人也。观无量寿经曰:「若念佛者,当知此人是人中分陀利华。」
(术语)称弥陀名号愿净土往生之人也。观无量寿经曰:「若念佛者,当知此人是人中分陀利华。」
念佛观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五停心观之一。恶业障多者,一心观佛之相好而治之也。
【佛学常见辞汇】
五停心观之一。(参见:五停心观)
(术语)五停心观之一。恶业障多者,一心观佛之相好而治之也。
【佛学常见辞汇】
五停心观之一。(参见:五停心观)
念佛三昧
【佛学大辞典】
(术语)有二种:一、一心观佛之相好,或一心观法身之实相(此二者即观想念佛),或一心称佛名(称名念佛),修行法,谓之念佛三昧。是因行之念佛三昧也。二、为此三种之因行所成,如心入禅定,或佛身现前,或法身实相。谓之念佛三昧。是果成之念佛三昧也。因行之念佛三昧谓之「修」,果成之念佛三昧谓之「发得」。观无量寿经曰:「于现身中得念佛三昧。」又曰:「见此事者,即见十方一切诸佛。以见诸佛,故名念佛三昧。」念佛三昧经七曰:「念佛三昧,则为总摄一切诸法,是故非声闻缘觉二乘境界。」智度论七曰:「念佛三昧能除种种烦恼及先世罪。」【又】如法华三昧,二十五三昧,弥陀三三昧为法会勤行式之名。
【佛学常见辞汇】
念佛时念到一心不乱的境界。
(术语)有二种:一、一心观佛之相好,或一心观法身之实相(此二者即观想念佛),或一心称佛名(称名念佛),修行法,谓之念佛三昧。是因行之念佛三昧也。二、为此三种之因行所成,如心入禅定,或佛身现前,或法身实相。谓之念佛三昧。是果成之念佛三昧也。因行之念佛三昧谓之「修」,果成之念佛三昧谓之「发得」。观无量寿经曰:「于现身中得念佛三昧。」又曰:「见此事者,即见十方一切诸佛。以见诸佛,故名念佛三昧。」念佛三昧经七曰:「念佛三昧,则为总摄一切诸法,是故非声闻缘觉二乘境界。」智度论七曰:「念佛三昧能除种种烦恼及先世罪。」【又】如法华三昧,二十五三昧,弥陀三三昧为法会勤行式之名。
【佛学常见辞汇】
念佛时念到一心不乱的境界。
念佛往生
【佛学大辞典】
(术语)由弥陀大悲愿力之回向,信心发得,入于念佛三昧,一生造恶之凡夫身亦直往生于极乐也。或谓行口称念佛,心念不乱,往生极乐。或谓以定善散善之回向而往生,皆以念佛为本,故概称往生弥陀佛国者,曰念佛往生。
【佛学常见辞汇】
一心一意的念佛,于命终时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术语)由弥陀大悲愿力之回向,信心发得,入于念佛三昧,一生造恶之凡夫身亦直往生于极乐也。或谓行口称念佛,心念不乱,往生极乐。或谓以定善散善之回向而往生,皆以念佛为本,故概称往生弥陀佛国者,曰念佛往生。
【佛学常见辞汇】
一心一意的念佛,于命终时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念佛为本
【佛学大辞典】
(术语)往生极乐净土之业因,以弥陀本愿正定业之称名念佛一行为根本也。
(术语)往生极乐净土之业因,以弥陀本愿正定业之称名念佛一行为根本也。
念佛为先
【佛学大辞典】
(术语)谓念佛为胜于一切馀行之净土往生业因也。乐邦文类二曰:「功高易进,念佛为先。」选择集曰:「往生之业,念佛为先。」
(术语)谓念佛为胜于一切馀行之净土往生业因也。乐邦文类二曰:「功高易进,念佛为先。」选择集曰:「往生之业,念佛为先。」
念佛为宗
【佛学大辞典】
(术语)以念佛三昧为经之宗也。即弥陀教(弘愿)之经宗是。
(术语)以念佛三昧为经之宗也。即弥陀教(弘愿)之经宗是。
念佛行者
【佛学大辞典】
(术语)修行念佛之人。唱六字名号之人。
(术语)修行念佛之人。唱六字名号之人。
念佛回向
【佛学大辞典】
(术语)念佛者,回向其功德于净土,或回向于死者也。亦谓念佛后所唱之回向文。其文即观无量寿经所载之「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之文也。
【佛学常见辞汇】
1。念佛的人,将所修的功德回向于净土,或是回向给亡者。2。念佛之后所唱的回向文。
(术语)念佛者,回向其功德于净土,或回向于死者也。亦谓念佛后所唱之回向文。其文即观无量寿经所载之「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之文也。
【佛学常见辞汇】
1。念佛的人,将所修的功德回向于净土,或是回向给亡者。2。念佛之后所唱的回向文。
念佛正信偈
【佛学大辞典】
(书名)日本亲鸾著。在净土文类钞中。由六十行百十二句而成。与正信念佛偈少异,而义意则全然相同。正信偈由第十八之因愿文「三信十念」而题为正信念佛。此偈由其成就之文「闻名欢喜,」而命名念佛正信。
(书名)日本亲鸾著。在净土文类钞中。由六十行百十二句而成。与正信念佛偈少异,而义意则全然相同。正信偈由第十八之因愿文「三信十念」而题为正信念佛。此偈由其成就之文「闻名欢喜,」而命名念佛正信。
念佛往生愿
【佛学大辞典】
(术语)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中之第十八,使念佛之众生往生西方净土之愿也。无量寿经上曰:「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佛学常见辞汇】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中的第十八愿。(参见:四十八愿)
(术语)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中之第十八,使念佛之众生往生西方净土之愿也。无量寿经上曰:「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佛学常见辞汇】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中的第十八愿。(参见:四十八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