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8,分24页显示 上一页 4 5 6 7 8 10 11 12 13 下一页
金刚顶瑜伽青颈大悲王观自在念诵仪轨
金刚顶瑜伽金刚萨埵五秘密修行念诵仪轨
金刚顶瑜伽他化自在天理趣会普贤修行念诵仪轨
金刚顶经一字顶轮王瑜伽一切时处念诵成佛仪轨
金刚顶胜初瑜伽经中略出大乐金刚萨埵念诵仪轨
金轮王佛顶要略念诵法
念
念力
念天
念不退
念死
念如意足
念戒
念言
佛类词典(续上)
金刚药叉瞋怒王息灾大威神验念诵仪轨金刚顶瑜伽青颈大悲王观自在念诵仪轨
金刚顶瑜伽金刚萨埵五秘密修行念诵仪轨
金刚顶瑜伽他化自在天理趣会普贤修行念诵仪轨
金刚顶经一字顶轮王瑜伽一切时处念诵成佛仪轨
金刚顶胜初瑜伽经中略出大乐金刚萨埵念诵仪轨
金轮王佛顶要略念诵法
念
念力
念天
念不退
念死
念如意足
念戒
念言
金刚药叉瞋怒王息灾大威神验念诵仪轨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唐金刚智译,说金刚药叉之念诵法。
(经名)一卷,唐金刚智译,说金刚药叉之念诵法。
金刚顶瑜伽青颈大悲王观自在念诵仪轨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唐金刚智译。说青颈观音之修法。
(经名)一卷,唐金刚智译。说青颈观音之修法。
金刚顶瑜伽金刚萨埵五秘密修行念诵仪轨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唐不空译。说五秘密之法。
(经名)一卷,唐不空译。说五秘密之法。
金刚顶瑜伽他化自在天理趣会普贤修行念诵仪轨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唐不空译。说普贤菩萨之念诵法。
(经名)一卷,唐不空译。说普贤菩萨之念诵法。
金刚顶经一字顶轮王瑜伽一切时处念诵成佛仪轨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唐不空译。说一字顶轮王之修法者。
(经名)一卷,唐不空译。说一字顶轮王之修法者。
金刚顶胜初瑜伽经中略出大乐金刚萨埵念诵仪轨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唐不空译。说念诵金刚萨埵之法。大乐金刚为金刚萨埵之异名。
(经名)一卷,唐不空译。说念诵金刚萨埵之法。大乐金刚为金刚萨埵之异名。
金轮王佛顶要略念诵法
【佛学大辞典】
(书名)一卷,唐不空译。说金轮佛顶之修法。
(书名)一卷,唐不空译。说金轮佛顶之修法。
念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于所对之境记忆不忘也。唯识论三曰:「云何为念?于曾习境,令心明记不忘。」法界次第曰:「念者,内心存意之异名也。」大乘义章十二曰:「守境为念。」又深思其事也。法华经信解品曰:「即作是念,我财物库藏今有所付。」又心之发动,迁流于三世,谓之念。如前念,后念,念念等是也。
【佛学常见辞汇】
1。思念。2。讽诵。
(术语)于所对之境记忆不忘也。唯识论三曰:「云何为念?于曾习境,令心明记不忘。」法界次第曰:「念者,内心存意之异名也。」大乘义章十二曰:「守境为念。」又深思其事也。法华经信解品曰:「即作是念,我财物库藏今有所付。」又心之发动,迁流于三世,谓之念。如前念,后念,念念等是也。
【佛学常见辞汇】
1。思念。2。讽诵。
念力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五力之一。专念之力,能抗他之障碍,谓之念力。遗教经曰:「若念力坚强,虽入五欲贼中,不为所害。」普贤经曰:「念力强故,得见我身。」
【佛学常见辞汇】
五力之一。
【三藏法数】
谓念正道及助道法,若念根增长,则能破诸邪想,成就一切出世正念功德,是为念力。
(术语)五力之一。专念之力,能抗他之障碍,谓之念力。遗教经曰:「若念力坚强,虽入五欲贼中,不为所害。」普贤经曰:「念力强故,得见我身。」
【佛学常见辞汇】
五力之一。
【三藏法数】
谓念正道及助道法,若念根增长,则能破诸邪想,成就一切出世正念功德,是为念力。
念天
【佛学大辞典】
(术语)六天之一。小乘说念欲界天,大乘说念一切三界之天,是欲使念天之富乐。而修施戒等之善业也。智度论二十二曰:「声闻法中说念欲界天,摩诃衍中说念一切三界天。行者未得道时,或心著人间五欲,以是故佛说念天。若能断淫欲,则生上二界天中。若不能断淫欲,生六欲天中。是中有妙细清净五欲,佛虽不欲令人更生受五欲,有众生不任入涅槃,为是众生说念天。如国王子在高危处立,不可救护,欲自投地,王使人敷厚绵蓐,堕则不死,差而堕地。」
【佛学常见辞汇】
六念之一。
【三藏法数】
谓念欲界天等,悉因往昔戒施善根,得生彼处,受天快乐。我亦见有如是戒施功德,舍命之时,必生彼天,以念天故,离于恶法,心生欢喜,心欢喜故身得快乐,得快乐故其心得定,以得定故其心平等。修念天想,必趣天道,是名念天。
【三藏法数】
谓修禅观之人,若遭恐怖障难之时,应当念四天王天,乃至他化自在天,如是等天,果报清净,利安一切。如是,一心念念不舍,怖障即除也。(四天王者,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也。他化自在天,即欲界第六天也。)
【三藏法数】
谓诸天善业成就,感报胜身,众福具足;而我亦当修如是善业,感如是身,时常专心系想,念念不忘,是名念天。
(术语)六天之一。小乘说念欲界天,大乘说念一切三界之天,是欲使念天之富乐。而修施戒等之善业也。智度论二十二曰:「声闻法中说念欲界天,摩诃衍中说念一切三界天。行者未得道时,或心著人间五欲,以是故佛说念天。若能断淫欲,则生上二界天中。若不能断淫欲,生六欲天中。是中有妙细清净五欲,佛虽不欲令人更生受五欲,有众生不任入涅槃,为是众生说念天。如国王子在高危处立,不可救护,欲自投地,王使人敷厚绵蓐,堕则不死,差而堕地。」
【佛学常见辞汇】
六念之一。
【三藏法数】
谓念欲界天等,悉因往昔戒施善根,得生彼处,受天快乐。我亦见有如是戒施功德,舍命之时,必生彼天,以念天故,离于恶法,心生欢喜,心欢喜故身得快乐,得快乐故其心得定,以得定故其心平等。修念天想,必趣天道,是名念天。
【三藏法数】
谓修禅观之人,若遭恐怖障难之时,应当念四天王天,乃至他化自在天,如是等天,果报清净,利安一切。如是,一心念念不舍,怖障即除也。(四天王者,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也。他化自在天,即欲界第六天也。)
【三藏法数】
谓诸天善业成就,感报胜身,众福具足;而我亦当修如是善业,感如是身,时常专心系想,念念不忘,是名念天。
念不退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不退之一。谓菩萨既断根本无明,一分中道之正念,永不退失也。
【三藏法数】
谓别教菩萨从初地已去,破无明惑,则永不退失中道正念,故名念不退。
(术语)三不退之一。谓菩萨既断根本无明,一分中道之正念,永不退失也。
【三藏法数】
谓别教菩萨从初地已去,破无明惑,则永不退失中道正念,故名念不退。
念死
【佛学大辞典】
(术语)八念之一。人于一切时中常念其身必有死而不忘也。智度论二十二曰:「念死者有二种死:一者自死,二者他因缘死。是二种死,行者常念,是身若他不杀必当自死。(中略)是身一切时中皆有死,不待老。」
【佛学常见辞汇】
八念之一。
【三藏法数】
谓修禅观之人,若遭恐怖障难之时,应当念死,死有二种:一者,自死,谓报尽而死;二者,他缘死,谓遇恶缘而死。此二种死,从生以来,常与身俱,无可避处。如是,一心念念不已,怖障即除也。
【三藏法数】
谓人之生,犹如梦幻,诸根不久,终当散坏;即须昼夜精修,以求出离,时常专心系想,念念不忘,是名念死。
(术语)八念之一。人于一切时中常念其身必有死而不忘也。智度论二十二曰:「念死者有二种死:一者自死,二者他因缘死。是二种死,行者常念,是身若他不杀必当自死。(中略)是身一切时中皆有死,不待老。」
【佛学常见辞汇】
八念之一。
【三藏法数】
谓修禅观之人,若遭恐怖障难之时,应当念死,死有二种:一者,自死,谓报尽而死;二者,他缘死,谓遇恶缘而死。此二种死,从生以来,常与身俱,无可避处。如是,一心念念不已,怖障即除也。
【三藏法数】
谓人之生,犹如梦幻,诸根不久,终当散坏;即须昼夜精修,以求出离,时常专心系想,念念不忘,是名念死。
念如意足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四如意足)
【三藏法数】
念者,专注彼境,一心正住,故名念。谓若非一心,观法断绝;若能一心,所愿皆得,是为念如意足。
(术语)(参见:四如意足)
【三藏法数】
念者,专注彼境,一心正住,故名念。谓若非一心,观法断绝;若能一心,所愿皆得,是为念如意足。
四如意足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又名四神足。为三十七科道品中次四正勤所修之行品。四种之禅定也。前四念处中修实智慧,四正勤中修正精进,精进智慧增多,定力小弱,今得四种之定以摄心,则定慧均等,所愿皆得,故名如意足,又名神足。如意者如意而得也。为六通中之身如意通。又总曰六通,是定所生之果也。足者所依之义,如身依足而立。又六通等之如意,依此四种之定而起,故名定为足,又神者灵妙之德,此定为能生灵妙果德之所依,故名足。智度论十九曰:「问曰:四念处四正勤中已有定,何以故不名如意足?答曰:彼虽有定,智慧精进力多,定力弱故,行者不得如意愿。四种定者:欲为主得定,精进为主得定,心为主得定,思惟为主得定。」然四如意足之称目,异说颇多,智度论及法界次第,列欲,精进,心,思惟,辅行七列欲,精进,一心,思惟,是同一也。俱舍论则列欲勤心观,四教仪则列欲念心慧。俱舍光记二十五曰:「此四者依加行而立名:一欲神足,欲于加行位起此定,依欲之力,故定引发而起。二勤神足,于加行位勤修此定,依勤之力,故定引发而起。三心神足,于加行位,一心专住依心之力,故定引发而起。四观神足,于加行位观察理,依观之力,故定引发而起。加行位中虽有多法,而此四法资益最胜,故从此四者而名。」俱舍论二十五曰:「何缘于定立神足名,诸灵妙德所依止故。(中略)神谓受用种种神境,分一为多,乃至广说。足谓欲等四三摩地,此中佛说定果名神,欲等所生等持名足。」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四神足,原系四种禅定,谓修此四者,则能如意开发神通。一、欲如意足,谓修道趣果的欲望增进。二、念如意足,谓念念一心,住于正理。三、进如意足,谓精进直前,功无间断。四、慧如意足,谓真照离妄,心不散乱。
【佛学次第统编】
名四神足。前之四念处中,修实智慧。四正勤中,修正精进。精进智慧增长,定力小故。今得四种之定以摄心,则定慧均等,所愿皆得,故名如意足。
一、欲 欲如意足。欲者希向慕乐,庄严彼法,故名为欲。谓凡所修习一切诸法,若无乐欲之心,事必不遂。若能乐欲,所愿皆得,是为欲如意足。
二、念 念如意足。念者专注彼境,一心正住,故名念。谓若非一心,观法断绝,若能一心,所愿皆得,是为念如意足。
三、进 精进如意足。精进者,无杂曰精,无间曰进。谓惟专观理,使无间杂,故曰精进。凡所修习一切诸法,若无精进,事必不成。若能精进,所愿皆得,是为精进如意足。
四、慧 思惟如意足。思惟者,思惟彼理,心不驰散也。谓凡所修习,若能思惟,所愿皆得,是为思惟如意足。
【三藏法数】
(出法界次第)
〔一、欲如意足〕,欲者,希向慕乐,庄严彼法,故名为欲。谓凡所修习一切诸法,若无乐欲之心,事必不遂;若能乐欲,所愿皆得,是为欲如意足。(庄严彼法者,谓修希即心,令四念处身受心法之观成就也。)
〔二、念如意足〕,念者,专注彼境,一心正住,故名念。谓若非一心,观法断绝;若能一心,所愿皆得,是为念如意足。
〔三、精进如意足〕,精进者,无杂曰精,无间曰进。谓惟专观理,使无间杂,故曰精进。凡所修习一切诸法,若无精进,事必不成;若能精进,所愿皆得,是为精进如意足。
〔四、思惟如意足〕,思惟者,思惟彼理,心不驰散也。谓凡所修习,若能思惟,所愿皆得,是为思惟如意足。
【三藏法数】
谓所修之法,如愿满足也。一、欲如意足,谓希慕所修之法,如愿满足也。二、精进如意足,谓于所修之法,专注一心,无有间杂,如愿满足也。三、念如意足,谓于所修之法,记忆不忘,如愿满足也。四、思惟如意足,谓心思所修之法,不令忘失,如愿满足也。
(术语)又名四神足。为三十七科道品中次四正勤所修之行品。四种之禅定也。前四念处中修实智慧,四正勤中修正精进,精进智慧增多,定力小弱,今得四种之定以摄心,则定慧均等,所愿皆得,故名如意足,又名神足。如意者如意而得也。为六通中之身如意通。又总曰六通,是定所生之果也。足者所依之义,如身依足而立。又六通等之如意,依此四种之定而起,故名定为足,又神者灵妙之德,此定为能生灵妙果德之所依,故名足。智度论十九曰:「问曰:四念处四正勤中已有定,何以故不名如意足?答曰:彼虽有定,智慧精进力多,定力弱故,行者不得如意愿。四种定者:欲为主得定,精进为主得定,心为主得定,思惟为主得定。」然四如意足之称目,异说颇多,智度论及法界次第,列欲,精进,心,思惟,辅行七列欲,精进,一心,思惟,是同一也。俱舍论则列欲勤心观,四教仪则列欲念心慧。俱舍光记二十五曰:「此四者依加行而立名:一欲神足,欲于加行位起此定,依欲之力,故定引发而起。二勤神足,于加行位勤修此定,依勤之力,故定引发而起。三心神足,于加行位,一心专住依心之力,故定引发而起。四观神足,于加行位观察理,依观之力,故定引发而起。加行位中虽有多法,而此四法资益最胜,故从此四者而名。」俱舍论二十五曰:「何缘于定立神足名,诸灵妙德所依止故。(中略)神谓受用种种神境,分一为多,乃至广说。足谓欲等四三摩地,此中佛说定果名神,欲等所生等持名足。」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四神足,原系四种禅定,谓修此四者,则能如意开发神通。一、欲如意足,谓修道趣果的欲望增进。二、念如意足,谓念念一心,住于正理。三、进如意足,谓精进直前,功无间断。四、慧如意足,谓真照离妄,心不散乱。
【佛学次第统编】
名四神足。前之四念处中,修实智慧。四正勤中,修正精进。精进智慧增长,定力小故。今得四种之定以摄心,则定慧均等,所愿皆得,故名如意足。
一、欲 欲如意足。欲者希向慕乐,庄严彼法,故名为欲。谓凡所修习一切诸法,若无乐欲之心,事必不遂。若能乐欲,所愿皆得,是为欲如意足。
二、念 念如意足。念者专注彼境,一心正住,故名念。谓若非一心,观法断绝,若能一心,所愿皆得,是为念如意足。
三、进 精进如意足。精进者,无杂曰精,无间曰进。谓惟专观理,使无间杂,故曰精进。凡所修习一切诸法,若无精进,事必不成。若能精进,所愿皆得,是为精进如意足。
四、慧 思惟如意足。思惟者,思惟彼理,心不驰散也。谓凡所修习,若能思惟,所愿皆得,是为思惟如意足。
【三藏法数】
(出法界次第)
〔一、欲如意足〕,欲者,希向慕乐,庄严彼法,故名为欲。谓凡所修习一切诸法,若无乐欲之心,事必不遂;若能乐欲,所愿皆得,是为欲如意足。(庄严彼法者,谓修希即心,令四念处身受心法之观成就也。)
〔二、念如意足〕,念者,专注彼境,一心正住,故名念。谓若非一心,观法断绝;若能一心,所愿皆得,是为念如意足。
〔三、精进如意足〕,精进者,无杂曰精,无间曰进。谓惟专观理,使无间杂,故曰精进。凡所修习一切诸法,若无精进,事必不成;若能精进,所愿皆得,是为精进如意足。
〔四、思惟如意足〕,思惟者,思惟彼理,心不驰散也。谓凡所修习,若能思惟,所愿皆得,是为思惟如意足。
【三藏法数】
谓所修之法,如愿满足也。一、欲如意足,谓希慕所修之法,如愿满足也。二、精进如意足,谓于所修之法,专注一心,无有间杂,如愿满足也。三、念如意足,谓于所修之法,记忆不忘,如愿满足也。四、思惟如意足,谓心思所修之法,不令忘失,如愿满足也。
念戒
【佛学大辞典】
(术语)六念之一。谓忆念戒行功德也。
【佛学常见辞汇】
六念之一。
【三藏法数】
谓念诸禁戒,能遮诸恶烦恼。我以清净质直之心,得亲近戒,心生欢喜,以欢喜故身得快乐,以快乐故其心得定,以得定故其心平等。修念戒想,必趣涅槃,是名念戒。
【三藏法数】
谓修禅观之人,若遭恐怖障难之时,应当念戒,戒是无上菩提之本,能遮诸恶,得安隐处。如是,一心念念不舍,怖障即除也。(梵语菩提,华言道。)
【三藏法数】
谓佛所制之戒,能息诸恶,成就道品。犹如璎珞,可以严身。时常专心系想,念念不忘,是名念戒。
(术语)六念之一。谓忆念戒行功德也。
【佛学常见辞汇】
六念之一。
【三藏法数】
谓念诸禁戒,能遮诸恶烦恼。我以清净质直之心,得亲近戒,心生欢喜,以欢喜故身得快乐,以快乐故其心得定,以得定故其心平等。修念戒想,必趣涅槃,是名念戒。
【三藏法数】
谓修禅观之人,若遭恐怖障难之时,应当念戒,戒是无上菩提之本,能遮诸恶,得安隐处。如是,一心念念不舍,怖障即除也。(梵语菩提,华言道。)
【三藏法数】
谓佛所制之戒,能息诸恶,成就道品。犹如璎珞,可以严身。时常专心系想,念念不忘,是名念戒。
念言
【佛学大辞典】
(术语)心念口言也,又念中之言,心念中所作之言辞也。法华经信解品曰:「覆自念言:我若久住,或见逼迫。」
(术语)心念口言也,又念中之言,心念中所作之言辞也。法华经信解品曰:「覆自念言:我若久住,或见逼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