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995,分67页显示  上一页  4  5  6  7  8  10  11  12  13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后念
蓄念
念法
遐念
念白
恩念
念诵
省念
曲念
注念
真念
念新
寅念
邪念
积念
《骈字类编》:后念(后念)
洞元灵宝定观经唯念定心之上豁然无覆定心之下旷然无基注前念不生故云无覆后念不起故曰无基
《國語辭典》:蓄念  拼音:xù niàn
蕴积已久的意念。《文选。班固。西都赋》:「愿宾摅怀旧之蓄念,发思古之幽情。」也作「蓄意」。
分類:蕴蓄意念
《韵府拾遗 洽韵》:念法
书予亦念天即于殷大戾肆不正疏我亦念天所以就于殷致大罪者故以纣不能正身念法故也
分类:念法
《漢語大詞典》:遐念
长思,遥想。 晋 潘岳 《西征赋》:“超长怀以遐念,若循环之无赐。” 南朝 宋 傅亮 《感物赋》:“眇今古以遐念,若循环之无终。” 宋 陈造 《八月晦试院中作》诗:“颇收半段枪,遐念连城璧。”
分類:遥想
《國語辭典》:念白  拼音:niàn bái
戏曲中人物的独白或对话。有韵白、口白两种,韵白接近官话,有明显的旋律和节奏变化,字音较为拖长;口白则接近各地方日常语言,但又比口语誇张。也称为「宾白」、「念白」。
《國語辭典》:念白(唸白)  拼音:niàn bái
戏曲中人的内心独白或对话。有韵白、口白两种。韵白接近官话,字音较为拖长,有明显的旋律和节奏变化;口白则较接近各地生活语言,但又比口语誇张。也称为「宾白」、「念白」。
《國語辭典》:恩念  拼音:ēn niàn
恩惠。《水浒传》第四回:「提辖恩念,杀身难报。」元。无名氏《刘弘嫁婢》第二折:「这恩念报不报知不知,哎,儿也!那的可不在于你。」
分類:恩情恩德
《國語辭典》:念诵(念誦)  拼音:niàn song
1.佛教用语,指心念口诵佛名及经咒。《初刻拍案惊奇》卷六:「城里城外,但是印施的,念诵的,无不生子,真是千唤千应。」
2.因惦记而常在话中提及。《醒世姻缘传》第七七回:「你就有这们些瓜儿多子儿少的念诵我!」《程乙本红楼梦》第三回:「刚才老太太还念诵呢,可巧就来了!」
《漢語大詞典》:省念
回忆;怀念。 宋 袁褧 枫窗小牍卷上:“予迫猝渡 江 ,侨寓 临安 山中。父书手定,都为乌有。第日对窗西乌桕,省念旧闻,得数十事,録之以备遗忘。”
分類:回忆怀念
《漢語大詞典》:曲念
深切怀念。 晋 陆机 《吊魏武帝文》:“若乃繫情累於物外,留曲念於闺房,亦贤俊之所宜废乎?”
分類:深切怀念
《漢語大詞典》:注念
思念;思虑。 明 张居正 《奉谕还朝疏》:“自卿行后,朕惓惓注念,朝夕计日待旋。”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山魈:“忽闻风声隆隆,山门忽然作响。窃谓寺僧失扃。注念间,风声渐近居庐。” 清 刘大櫆 《〈程易田诗〉序》:“或抗论今时之务,注念生人之欣戚,慨然太息,相对而歌。”
分類:思念思虑
《漢語大詞典》:真念
善心,慈悲之心。 唐 白居易 《和晨霞》诗:“ 慈氏 发真念,念此 阎浮 人。”
分類:善心慈悲
《韵府拾遗 真韵》:念新
黄石公素书旧恶念新者亡
《漢語大詞典》:寅念
敬思。书·多方:“洪惟天之命,弗永寅念于祀,惟帝降格于 夏 。” 孔 传:“大惟为王谋天之命,不长敬念于祭祀。”
分類:敬思
《國語辭典》:邪念  拼音:xié niàn
不正当的念头。如:「从小父母亲就教导我们,心胸必须坦荡,不能有半点邪念。」
《漢語大詞典》:积念(積念)
犹积思。刻骨相思。 汉 枚乘 《杂诗》:“夜光照玄阴,长叹恋所思。谁谓我无忧,积念发狂痴。” 清 恽敬 《与来卿书》:“小女性虽孝谨,而负气好高,恐胸中积念深思有不能形之纸笔者,遂尔疏阔。”隋书·房陵王勇传:“﹝臣﹞每恐谗生於投杼,鴆毒遇於杯勺,是用勤忧积念,惧履危亡。”参见“ 积思 ”。
《漢語大詞典》:积思(積思)
(1).专心思考;积久思考。汉书·东方朔传:“陛下富於春秋,方积思於六经,留神於王事。” 晋 陆云 《与兄平原书》之六:“方当积思,思有利钝,如兄所赋,恐不可须。”隋书·经籍志二:“故断自 高祖 ,终於 孝平 、 王莽 之诛,为十二纪、八表、十志、六十九传,潜心积思二十餘年。”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四:“ 逊轩子 曰:‘……﹝ 贾岛 ﹞积思三年,局於声律,卒以“数息树边身”为对,不知反为前句之累。’” 陈去病 《丁未八月海上藏书楼夜坐杂感》诗:“最是委心任运好,不然积思要成痗。”
(2).刻骨相思。 南朝 齐 王融 《奉和南海王殿下咏秋胡妻》之一:“且协金兰好,方愉琴瑟情。佳人忽千里,幽闺积思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