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996,分67页显示  上一页  32  33  34  35  36  38  39  40  41 下一页
佛类词典(续上)
念佛三昧经
念佛念法念僧
念佛三昧宝王论
念定
念法
念念
念念相续
念念无常
念持
念施
念食
念珠
念珠经
念根
念常
念佛三昧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菩萨念佛三昧经之略名。
念佛念法念僧
【佛学大辞典】
(术语)忆念佛法僧三宝之恩德也。
念佛三昧宝王论
【佛学大辞典】
(书名)三卷,唐终南山飞锡撰,开二十门而劝赞念佛。
念定
【佛学大辞典】
(术语)正念与正定也。维摩经佛国品曰:「念定总持。」注「肇曰:念正念,定正定。」
【佛学常见辞汇】
正念与正定。
念法
【佛学大辞典】
(术语)六念之一。念佛法之胜利妙德也。
【佛学常见辞汇】
六念之一。
【三藏法数】
谓法是如来所有功德,即十力、四无所畏等,我以清净质直之心,得亲近法,心生欢喜,以欢喜故身得快乐,得快乐故其心得定,以得定故其心平等。修念法观,必趣涅槃,是名念法。(十力者,知是处非处智力、知过现未来业报智力、知诸禅解脱三昧智力、知诸根胜劣智力、知种种解智力、知种种界智力、知一切至处道智力、知天眼无碍智力、知宿命无漏智力、知永断习气智力也。四无所畏者,一切智无所畏、漏尽无所畏、说障道无所畏、说尽苦道无所畏也。)
【三藏法数】
谓修禅观之人,若遭恐怖障难之时,应当念法,法力广大,通达无碍,能灭烦恼。如是,一心念念不舍,怖障即除也。
【三藏法数】
谓诸佛教法,为修行之轨则,能除爱欲尘劳诸结使缚,时常专心系想,念念不忘,是名念法。(结使者,谓一切惑业缠结,而能驱使众生受生死之苦也。)
念念
【佛学大辞典】
(术语)梵语刹那,译曰念,刹那者,时之极少,凡物变化于极少时者,莫如心念,故刹那义翻为念。念念者,刹那刹那也。胜鬘宝窟中末曰:「外国刹那,此云念也。」探玄记十八曰:「刹那者,此云念顷。」维摩经方便品曰:「是身如电,念念不住。」无量义经曰:「诸法本来空寂,代谢不住,念念生灭。」宝积经九十六曰:「是身无量过患,微尘积集,生住异灭念念迁流。」又前后之心念,亦云念念。
【佛学常见辞汇】
连续不断的意念。
【俗语佛源】
指极短的时间,起灭连续不断。在佛教中,「念」是梵语「刹那」的意译,指一动心念的短暂时间,念念,犹言刹那、刹那。佛典中有「念念不住」、「念念生灭」、「念念相续」、「念念无常」等说法;俗语中则有「念念不忘」等。《维摩诘经·方便品》:「是身如电,念念不住。」《无量义经》:「诸法本来空寂,代谢不住,念念生灭。」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归心》:「若有天眼,鉴其念念随灭,生生不断,岂可不怖畏耶?」明·王世贞《鸣凤记·忠佞异议》:「你念念不忘严府,恐被他人笑骂。」又如刘观德《我的财富在澳洲》:「加薪是我蓄谋已久的计划,自从当上打工仔的第一天开始,便一直梦寐以求,念念不忘。」(张文良)
念念相续
【佛学大辞典】
(术语)行者所起之心念系住一处而不散,后念继前念,中间不杂馀念,即一向专念也。又世所谓口称不绝也。楞伽经曰:「譬如心意于无量百千由旬之外忆先所见种种诸物,念念相续,疾诣于彼。」观念法门曰:「念念相续,毕命为期者。十即十生,百即百生。」
念念无常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二无常之一。一切有为之法,刹那刹那生灭而不停住,是曰念念无常。见智度论四十三。
【佛学常见辞汇】
二无常之一。(参见:二无常)
【三藏法数】
谓一切有为之法,念念生灭而不停住,故名念念无常。
念持
【佛学大辞典】
(术语)忆念受持也。八十华严经一曰:「皆勤念持一切诸佛所有名号。」智度论四十八曰:「念持智慧,在缘中不令散恼,故名念持。」
【佛学常见辞汇】
忆念和受持。
念施
【佛学大辞典】
(术语)六念之一。忆持而不忘布施之功德也。
【佛学常见辞汇】
六念之一。
【三藏法数】
谓念己所施,获得善利。一切世间为悭嫉所覆,我于今者,得离如是悭贪之垢,住舍心中,于一切物心无吝惜,持用布施,既布施已,我心应喜,以喜心故身得快乐,以快乐故其心得定,以得定故其心平等。修念施想,必趣涅槃,是名念施。
【三藏法数】
谓布施能破悭贪,生长福果,及所施之后,无有悔心,亦不求报;但起慈心,利益一切,时常专心系想,念念不忘,是名念施。
念食
【佛学大辞典】
(术语)九食之一。修行之人忆念所得之善法而不忘,即得增长善根,资益慧命,犹如世间之食资益自身,是名念食。
【三藏法数】
谓修圣道之人,常持正念,长养一切善根。如世之食,资益身根,是为念食。
【三藏法数】
念即护念,亦忆念也。谓修行之人,常当忆持所得出世善法,存心定意,护念不忘,即得增长善根,资益慧命,犹世间之食,能养诸根,支持其命,故名念食。
念珠
【佛学大辞典】
(物名)即数珠也,又以捻数珠而云。唐书李辅国不茹荤血,常为僧行。视事之暇,手持念珠。
【佛学常见辞汇】
念佛时所使用的记数珠。
【俗语佛源】
是佛教的法器,又叫做「数珠」,梵语Pasakamala。一般用香木制作,也有用玉石、玛瑙、菩提子等制作的。用绳索把小圆珠贯穿成串,随身携带,以便念佛、诵咒时计数,调伏身心。一串念珠的数目,以一百零八颗为常见,其象征意义是破「百八烦恼」,證「百八三昧」。也有多至一千零八十颗或少至十四颗的。《旧唐书·李辅国传》载:「辅国不茹荤血,常为僧行,视事之暇,手持念珠。」净土宗强调持名念佛,常用念珠计数。唐代飞锡和尚以出入息计数念佛,他说:「吾则以出入息为念珠焉,称佛名号,随之于息。」(《念佛三昧宝王论》)此外,在印度古代,贯穿三十颗黑白相间的珠子,用来计算日期。这可能是念珠的来源。在小说中引用如:鲁迅《彷徨·离婚》:「两个老女人也低声哼起佛号来,她们撷著念珠,又都看爱姑,而且互视,努嘴,点头。」(李明权)
念珠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金刚顶瑜伽念珠经之略名。一卷,不空译。佛敕金刚手菩萨说念珠之功德利益。
念根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五根之一。(参见:根)
【佛学常见辞汇】
五根之一。
【三藏法数】
谓但念正道及诸助道,一心观想,不令邪妄得入,是名念根。
【佛学大辞典】
(术语)Indriya,能生之义。增上之义。草木之根,有增上之力,能生干枝,因而眼之眼根,有强力,能生眼识,则名为眼根。信有生他善法之力。则名为信根。又人性有生善恶作业之力,则名为根性。俱舍论二曰:「根者是何义?最胜自在光显名根,由此总成根增上义。」大乘义章四曰:「能生名根,」俱舍光记三曰:「胜用增上,故名为根。」
【佛学常见辞汇】
1。能生的意思。2。增上的意思。
念常
【佛学大辞典】
(人名)元沙门,念常,号梅屋。世世居华亭。十二岁于平江圆明院出家。博究群书。后参佛智晦机和尚有省。礼五台,游燕京,帝师发思八尊宠使预金书藏经之列众,因撰佛祖通载二十二卷(今本有三十四卷),时元顺帝至正元年也。住持嘉兴祥符禅寺。见佛祖通载序,续释氏稽古略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