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8,分24页显示 上一页 17 18 19 20 21 23 24 下一页
道从正念非邪念得
正念觉
具足念心
念妄想
不念妄想
念不念俱相违妄想
悲念无尽恩
念十方佛
知恩念报
常念三昧
念藏
念具足
身念处
受念处
佛类词典(续上)
念出入息道从正念非邪念得
正念觉
具足念心
念妄想
不念妄想
念不念俱相违妄想
悲念无尽恩
念十方佛
知恩念报
常念三昧
念藏
念具足
身念处
受念处
念出入息
【三藏法数】
息,即鼻中出入之气。念出入息者,谓修禅观之人若遭恐怖之时,应当念息,息是治散乱之良药,入禅定之捷径,如是念念不已,则心不驰散,怖障即除也。
息,即鼻中出入之气。念出入息者,谓修禅观之人若遭恐怖之时,应当念息,息是治散乱之良药,入禅定之捷径,如是念念不已,则心不驰散,怖障即除也。
道从正念非邪念得
【三藏法数】
谓比丘修道,当观察身心内外诸法,悉皆空寂,无有邪念,此所以能得道也,是名道从正念,非邪念得。
谓比丘修道,当观察身心内外诸法,悉皆空寂,无有邪念,此所以能得道也,是名道从正念,非邪念得。
正念觉
【三藏法数】
谓人思念正道,一心专注,无有间杂,不起邪想,是名正念觉。
谓人思念正道,一心专注,无有间杂,不起邪想,是名正念觉。
具足念心
【三藏法数】
谓阿难闻如来所说十二部经,心常忆念思惟,不令忘失,故名具足念心。
谓阿难闻如来所说十二部经,心常忆念思惟,不令忘失,故名具足念心。
念妄想
【三藏法数】
谓妄分别可爱净境,缘念不断,是名念妄想。
谓妄分别可爱净境,缘念不断,是名念妄想。
不念妄想
【三藏法数】
谓妄分别可憎之境,不起缘念,是名不念妄想。
谓妄分别可憎之境,不起缘念,是名不念妄想。
念不念俱相违妄想
【三藏法数】
谓于念不念爱憎之境,违理分别,是名念不念俱相违妄想。
谓于念不念爱憎之境,违理分别,是名念不念俱相违妄想。
悲念无尽恩
【三藏法数】
谓如来悲念一切众生故,留馀福教以救济之。如示同人寿住世百年,而八十即入灭者,则留二十年馀福,以荫末法弟子。复留三藏教法,广令众生,依之修行,皆成胜果。悲悯爱念,利益无穷,是为悲念无尽恩。(三藏者,经藏、律藏、论藏也。)
谓如来悲念一切众生故,留馀福教以救济之。如示同人寿住世百年,而八十即入灭者,则留二十年馀福,以荫末法弟子。复留三藏教法,广令众生,依之修行,皆成胜果。悲悯爱念,利益无穷,是为悲念无尽恩。(三藏者,经藏、律藏、论藏也。)
念十方佛
【三藏法数】
谓修行之人,昔亲狎恶友,信受其言,起诸邪见;今则念十方佛,有大福慧,能救拔我,以此翻破随顺恶友之心也。
谓修行之人,昔亲狎恶友,信受其言,起诸邪见;今则念十方佛,有大福慧,能救拔我,以此翻破随顺恶友之心也。
知恩念报
【三藏法数】
谓修行之人,当知天地盖载、国王水土、父母养育、师长训诲,皆有恩德,于一切时念念不忘,以报其恩也。
谓修行之人,当知天地盖载、国王水土、父母养育、师长训诲,皆有恩德,于一切时念念不忘,以报其恩也。
常念三昧
【三藏法数】
谓修行之人,应当事彼能證三昧法者,即作佛想。念念于此三昧,精勤修习,无有退失也。
谓修行之人,应当事彼能證三昧法者,即作佛想。念念于此三昧,精勤修习,无有退失也。
念藏
【三藏法数】
谓菩萨舍离痴惑,得具足念,能忆知一生乃至无量百千生成住坏空,一劫乃至无数劫一切诸佛出世,各说诸佛名号、授记、修多罗等、十二分经,及众会根性等,尽能记忆,是名念藏。(成、住、坏、空者,即四中劫之名。合此四中劫为一大劫。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梵语修多罗,华言契经。十二分经者,一契经、二重颂、三讽颂、四因缘、五本事、六本生、七希有、八譬喻、九论议、十自说、十一方广、十二授记也。)
谓菩萨舍离痴惑,得具足念,能忆知一生乃至无量百千生成住坏空,一劫乃至无数劫一切诸佛出世,各说诸佛名号、授记、修多罗等、十二分经,及众会根性等,尽能记忆,是名念藏。(成、住、坏、空者,即四中劫之名。合此四中劫为一大劫。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梵语修多罗,华言契经。十二分经者,一契经、二重颂、三讽颂、四因缘、五本事、六本生、七希有、八譬喻、九论议、十自说、十一方广、十二授记也。)
念具足
【三藏法数】
谓修菩萨行,即当存心三宝,思惟实理,不忘戒施。如经所说,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天、念舍,是名念具足。
谓修菩萨行,即当存心三宝,思惟实理,不忘戒施。如经所说,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天、念舍,是名念具足。
身念处
【三藏法数】
身以积聚为义,谓积聚诸根而成身也。菩萨观察所有身中,从我所起,诸不善法,皆悉远离;又当从顶至踵,遍观其身,而悉无我。是身不净,臭秽可恶。作是观时,身中所起贪爱诸欲,及计我想等执,悉不可得,则能成就一切善法,远离一切恶法也。
身以积聚为义,谓积聚诸根而成身也。菩萨观察所有身中,从我所起,诸不善法,皆悉远离;又当从顶至踵,遍观其身,而悉无我。是身不净,臭秽可恶。作是观时,身中所起贪爱诸欲,及计我想等执,悉不可得,则能成就一切善法,远离一切恶法也。
受念处
【三藏法数】
受以领纳为义,谓六根受六尘也。菩萨思惟所有诸受,皆悉是苦,愚人颠倒,计以为乐;贪爱染著,不肯暂舍。菩萨自既勤行断苦受已,复教他人亦如是观。知受是苦,不生贪染也。(六根者,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也。六尘者,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也。)
受以领纳为义,谓六根受六尘也。菩萨思惟所有诸受,皆悉是苦,愚人颠倒,计以为乐;贪爱染著,不肯暂舍。菩萨自既勤行断苦受已,复教他人亦如是观。知受是苦,不生贪染也。(六根者,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也。六尘者,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