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咒念
亦作“咒念”。 犹诅咒;咒骂。《醒世姻缘传》第十六回:“千万叫你两个看奶奶分上,背后不要咒念他。”《中国民间故事选·智歼邵本良》:“有的老太太一个劲儿咒念 邵本良 得不着好死。”
分類:诅咒咒骂
《国语辞典》:念歌  拼音:niàn gē
1.用吟唱歌谣来表达意念。宋。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卷八二。靖康中帙》:「正见公在郊台边,被害时,神色不动,仰天长叹,念歌一首。只记临后两句:『道矫首向天兮天卒无言,忠臣死难兮死亦何愆。』」《西游记》第五○回:「后边跟一个年幼的僮仆,折一枝腊梅花,自坡前念歌而走。」
2.以说唱形式传递情思的一种艺术。
《国语辞典》:纪念会(纪念会)  拼音:jì niàn huì
追忆某事件的聚会。如:「明天将在大礼堂举行二二八纪念会。」
《国语辞典》:纪念物(纪念物)  拼音:jì niàn wù
具有纪念意义的物品。如:「这条项鍊是妳母亲留给妳的纪念物。」
《漢語大詞典》:酽念(釅念)
深厚的思念。 清 魏源 《游山后吟》之六:“何怪云月泉石南面王,浓情釅念畴不芟。”
分類:深厚思念
《漢語大詞典》:演念
谓诵读。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喇嘛打鬼》:“前以鼓吹导引,众番僧执曲锤柄鼓,鸣锣吹角,演念经文,遶寺周匝,迎祥驱祟。”
分類:诵读
《漢語大詞典》:环念(環念)
反复思虑。 南朝 宋 王玄谟 《报义宣书》:“环念周回,始悟知己之为难也。”
《漢語大詞典》:白念
不配乐的朗诵。 郭沫若 《〈孔雀胆〉后记》:“因为 阿盖 的念诗,如要配上音乐, 车力特穆尔 的表白会被搅乱,不配上音乐吧,白念是难得讨好的。”
《漢語大詞典》:凤念(鳳念)
珍贵的怀念。用作敬词。 南朝 梁 萧统 《锦带书十二月启·南吕八月》:“或叨凤念,不黜鱼缄。”一本作“风念”。
《漢語大詞典》:忖念
思念。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陆水部》:“方忖念间,忽见一老翁,年约七旬,方袍古冠,扶笻而至。”
分類:思念
《國語辭典》:叨念  拼音:dāo niàn
1.因挂念而常常提起。如:「你妈天天都叨念著你什么时候回来。」也作「叨念」。
2.口中不停的喃喃自语。如:「别再叨念了好不好,烦死了。」也作「叨念」。
《漢語大詞典》:祷念(禱念)
祈祷诵念。 曹禺 《王昭君》第三幕:“ 呼韩邪 摇摇头。他半跪着,用手托着前额,低下了头,仿佛对着 玉人 在祷念着什么。”《中国歌谣资料·河北民歌·碉堡像座枉死城》:“多少百姓受折磨,日夜祷念八路军。”
分類:祈祷诵念
《漢語大詞典》:谛念(諦念)
谓专心思念。 晋 葛洪 抱朴子·杂应:“但諦念 老君 真形。”
《國語辭典》:念叨  拼音:niàn dao
1.惦记想念。如:「这位就是我常念叨的好友。」也作「念到」、「念道」。
2.唠叨。如:「事情已过,你还念叨些什么?」
分類:念叨
《漢語大詞典》:念到
亦作“ 念叨 ”。亦作“ 念道 ”。
(1).由于记挂而一再说起。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三本第一折:“俺小姐至今脂粉未曾施,念到有一千番 张殿试 。” 老舍 《骆驼祥子》二二:“我们全时常念道你!”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十章:“他回家来常念叨 林老师 好, 林老师 教他打 日本 呢。”
(2).念;说。儿女英雄传第三六回:“他还得耳轮中聒噪着探花,眼皮儿上供养着探花,嘴唇儿边念道着探花,心坎儿里温存着探花。” 孙犁 《白洋淀纪事·村歌下篇》:“ 李三 说:‘现在开会,各组的人往一块凑凑吧,回头还要讨论哩!谁先说说?’他回头望着代表们问。‘三哥念道念道吧!’代表们说。” 陈登科 《赤龙与丹凤》第一部七:“我们庄上信 耶苏 的人,吃饭时,像下神一样,鼓着嘴念叨。”
(3).谈论,商量。 贺敬之 《秦洛正》:“ 洛正哥 !这两天咱们村里的事,你大半也知道了,今儿我来,咱们再念道念道。” 梁斌 《红旗谱》三八:“到了 严志和 家,敲门进去,和 江涛 、 严志和 、 涛他娘 念叨了一会子开大会的事。”
《漢語大詞典》:念黄犬
见“ 忆黄犬 ”。
《漢語大詞典》:忆黄犬(憶黄犬)
秦 丞相 李斯 受 赵高 陷害,被腰斩于 咸阳 ,临刑时对儿子说:“吾欲与若復牵黄犬俱出 上蔡 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见史记·李斯列传。后用为大臣受陷害被处死的典故。 唐 元稹 《酬翰林白学士代书一百韵》:“犹胜忆黄犬,幸得早图之。”亦作“ 悲东门 ”、“ 悲黄犬 ”、“ 念黄犬 ”。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十七:“ 李公 悲东门, 苏子 狭 三河 。” 清 顾炎武 《淮东》诗:“踟躇念黄犬,太息呼诸子。” 清 赵翼 《青山庄歌》:“填尸圜土悲黄犬,回首欢场付爽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