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唐忠和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四一二
唐忠和,景祐中为左班殿直、代州茹越寨兵马监押。见民国《重修滑县志》卷五。
曹琮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真定灵寿人,字宝章。曹彬子。初补衙内都指挥使。累除秦凤路副都总管兼知秦州,度羡材为仓廪,大积谷古渭、冀城。西夏攻宋,拜同州观察使,复知秦州,上攻、守、御三策。迁步军副都指挥使,与夏竦屯鄜州。还为马军副都指挥使。御军整严,死时家无余赀。谥忠恪。
全宋文·卷四一三
曹琮,字宝章,真定灵寿(今河北灵寿)人,曹彬之子。兄珝娶秦王女兴平郡主。仁宗册兄玘女为后,礼皆琮主办。官至陕西副都总管、经略安抚招讨副使,拜步军副都指挥使。与夏竦屯鄜州,还为马军副都指挥使。以疾卒,赠安化军节度使兼侍中,谥忠恪。《宋史》卷二五八有传。
樊守忠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四七九
樊守忠,仁宗景祐四年为益州路提点刑狱。见《宋会要辑稿》职官一一之一二。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灵州回乐人,字之纯。少隶朔方军,以材武称,真宗常令宿卫。仁宗时,历延州兵马都监、鄜延路兵马都监、副总管、副都总管等,在边与西夏兵前后十余战,多战功。后召还,任马军副都指挥使。善抚将士,所得禄赐皆分与部下。及卒,家无余资。享年七十六。谥忠毅。
王克忠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简介
庆历二年(1042)任贝州知州。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03—1058 【介绍】: 宋应天府虞城人,字伯庸。仁宗天圣五年进士。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宋夏战事起,历任陕西体量安抚使、泾原路安抚使,于边防部署、将帅任用,多所建白。后为权三司使,奏止增收民房租及夔州盐井岁课。仁宗皇祐三年升枢密副使,务裁抑侥幸。至和三年拜参知政事。卒谥文安。神宗时改谥文忠。有《崇文总目》及文集。
全宋诗
王尧臣(一○○三~一○五八),字伯庸,应天府虞城(今河南虞城北)人。仁宗天圣五年(一○二七)进士。通判湖州。召直集贤院。出知光州。入为三司度支判官,迁右司谏。擢知制诰,同知通进银台司,提举诸司库务,迁翰林学士。宝元二年(一○三九),权三司使。皇祐三年(一○五一),拜枢密副使。嘉祐元年(一○五六),为参知政事。三年,卒于位,年五十六(《欧阳文忠公集》卷三二《王公墓志铭》)。谥文安。《宋史》卷二九二有传。
全宋文·卷五九五
王尧臣(一○○三——一○五八),字伯庸,宋州虞城(今河南虞城)人。天圣五年举进士第一,授将作监丞、通判湖州,改秘书省著作郎、直集贤院。景祐四年,擢知制诰、同知通进银台司,进翰林学士、知审官院。西夏用兵,为陕西体量安抚使。还朝,以户部郎中权三司使。皇祐三年,拜枢密副使。嘉祐元年以户部侍郎参知政事,进吏部侍郎。三年八月卒,年五十六,谥文安。尧臣以文学进,文辞温丽,典内外制十馀年。尝与欧阳修等编撰《崇文总目》六十六卷。见欧阳修《文安王公墓志铭》(《欧阳文忠公集》卷三二),《宋史》卷二九二本传。
戴国忠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光化人。仁宗庆历间进士。仕终屯田郎中。忠信孝悌,为欧阳修所称。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04—1083 【介绍】: 宋洛阳人,字彦国。仁宗天圣八年举茂才异等。庆历二年为知制诰,使契丹,力拒其割地之挟索,然许增岁币。三年,迁枢密使,与范仲淹等推行“庆历新政”。至和二年,拜中书门下平章事,务守成,号贤相。神宗问边事,曰“愿二十年口不言兵”。次年拜相。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出判亳州,复以抵制青苗法被劾降官。以韩国公致仕。卒谥文忠。有《富郑公诗集》。
全宋诗
富弼(一○○四~一○八三),字彦国,河南(今河南洛阳)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举茂才异等,授签书河阳判官。通判绛州,迁直集贤院,开封府推官、知谏院。庆历二年(一○四二),为知制诰。三年,拜枢密副使,与杜衍、范仲淹等主持庆历新政。四年,出知郓州。历知青、郑、蔡、河阳、并等州府。至和二年(一○五五),召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英宗即位,为枢密使。居二年,出判扬州,封祁国公,进封郑。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徙判汝州。二年,以左仆射、门下侍郎拜同平章事。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出判河南,改亳州。后因阻青苗法受责,求归洛阳养疾,不久即致仕。元丰六年卒,年八十。有奏议、安边策、文集等,今存《富郑公集》一卷。《宋史》卷三一三有传。 富弼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所收《两宋名贤小集》卷四九《富郑公集》为底本,酌校他书引诗。另从《伊川击壤集》等书中辑得集外诗若干,编于卷末。
全宋文·卷五九九
富弼(一○○四——一○八三),字彦国,河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天圣八年,举茂材异等,授将作监丞,迁直集贤院、知谏院、史馆修撰。庆历二年,知制诰,纠察在京刑狱,曾两使契丹。次年,拜枢密副使。至和二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嘉祐六年,以母忧去位。英宗立,召拜枢密使,封祁国公,进封郑。熙宁二年,以左仆射、门下侍郎同平章事。时王安石用事,弼与之不合,求退,以同平章事出判河南,改亳州。复以诋青苗法被劾,以仆射判汝州。遂请老,拜司空,进韩国公致仕。元丰六年卒,年八十,赠太尉,谥文忠。弼谙熟边事,与范仲淹分主西、北边务,又尝与仲淹推行「庆历新政」。有奏议十二卷、劄子十六卷等,今存《富郑公诗集》一卷。见《范忠宣集》卷一七《富郑公行状》,《东坡集》卷三七《富郑公神道碑》,《韩南阳集》卷二九《富文忠公墓志铭》,《宋史》卷三一三本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06—1097 【介绍】: 宋汾州介休人,字宽夫。仁宗天圣五年进士。累迁殿中侍御史。庆历七年,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以镇压贝州王则起义,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皇祐三年被劾罢相,出知许、青、永兴等州军。至和二年复相。嘉祐三年,出判河南等地,封潞国公。神宗朝,反对王安石变法,极论市易损国体,惹民怨,出判大名、河南府。元丰六年以太师致仕。哲宗元祐初,因司马光荐,为平章军国重事。五年,复致仕。历仕四朝,任将相五十年。卒谥忠烈。有《潞公集》。
全宋诗
文彦博(一○○六~一○九七),字宽夫,汾州介休(今属山西)人。仁宗天圣五年(一○二七)进士。历御史、转运副使、知州判府、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平章军国事,拜太师,封潞国公。哲宗绍圣四年卒,年九十二。徽宗崇宁间预党籍,后追复太师,谥忠烈。一生更事仁、英、神、哲四朝,荐跻二府,七换节钺,出将入相五十馀年。著有《潞公集》四十卷。《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三、《宋史》卷三一三有传。 文彦博诗六卷,以明嘉靖五年平阳王溱刻《文潞公文集》四十卷本为底本(藏北京图书馆)。参校明嘉靖五年王溱刻,清季锡畴、瞿熙邦校本(简称季校本,藏北京图书馆);明嘉靖五年王溱刻、傅增湘校补本(简称傅校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另从《施注苏诗》、《舆地纪胜》等辑得集外诗九首、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六四一
文彦博(一○○六——一○九七),字宽夬,汾州介休(今山西介休)人。天圣五年进士。历殿中侍御史、河东转运副使、都转运使,擢龙图阁、枢密直学士,知秦州、益州,召拜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庆历八年拜同平章事。皇祐三年罢,出知许、青、永兴等州军。至和二年复相。嘉皊三年出判河南、大名、太原等府,封潞国公。英宗朝入为枢密使。熙宁中因极论新法之害,力引去。拜司空,河东节度使,寻以太师致仕。元祐初平章军国重事,居五年,复致仕。绍圣四年卒,年九十二。逮事仁、英、神、哲四朝,任将相五十年。有《文潞公文集》四十卷(存)。《宋史》卷三一三有传。
耶律良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66 【介绍】: 辽乾州人,字习撚,小字苏。补寝殿小底。道宗至鸭子河,良作《捕鱼赋》,为帝所赏。迁知制诰。奏请编御制诗文为《清宁集》。帝名良诗为《庆会集》,亲为作序。授敦睦宫使。察觉皇叔重元谋乱,事变时,率兵抵御,以功迁汉人行宫都部署,出知中京留守。卒谥忠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07—1072 【介绍】: 宋吉州庐陵人,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欧阳观子。少贫,从母郑氏学。仁宗天圣八年进士。调西京推官,与尹洙、梅尧臣以歌诗唱和。景祐间为馆阁校勘,作文为范仲淹辩,贬夷陵令。庆历中召知谏院,改右正言、知制诰,赞助新政。新政失败,上疏反对罢范仲淹政事,出知滁、扬、颍等州。召为翰林学士。嘉祐二年知贡举,倡古文,排抑“太学体”,文风大变。五年,擢枢密副使,次年拜参知政事。英宗初,以尊英宗父濮王为皇,起濮议之争。神宗立,请出知亳、青、蔡三州。以反对王安石新法,坚请致仕。能诗词文各体,为当时古文运动领袖,后人称唐宋八大家之一。平生奖掖后进,曾巩、王安石、苏洵父子俱受其称誉。亦擅史学,与宋祁等修《新唐书》,自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公集》、《集古录》、《六一词》等。
全宋诗
欧阳修(一○○七~一○七二),字永叔,号醉翁,晚又号六一居士,卢陵(今江西吉安)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初仕西京留守推官。景祐元年(一○三四),召试学士院,充馆阁校勘。三年,因范仲淹事切责谏官高若讷,降为峡州夷陵令。四年,移乾德令。宝元二年(一○三九),迁武成军判官。康定元年(一○四○),复馆阁校勘。庆历三年(一○四三),知谏院,擢同修起居注,知制诰。四年,为河北都转运使。五年,庆历新政失败,因力为新政主持者范仲淹、韩琦、杜衍等申辩,贬知滁州,徙扬州、颍州。至和元年(一○五四),权知开封府。五年,拜枢密副使。六年,进参知政事。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罢为观文殿学士,转刑部尚书知亳州。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徙知青州,因反对青苗法,再徙蔡州。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五年,病逝颍州汝阴,年六十六。谥文忠。有《欧阳文忠公集》。又撰有《新唐书》、《新五代史》等。《宋史》卷三一九有传。宋胡柯编有《庐陵欧阳文忠公年谱》。 欧阳修诗,以《四部丛刊》影元本《欧阳文忠公集》(一百五十三卷、附录五卷)为底本。参校宋庆元二年周必大刻本(卷三至卷六缺,简称周本,藏北京图书馆)、宋刻本(存《居士集》五十卷,有校,简称宋刻、宋刻校,藏北京图书馆)及明正统刻《居士集》(有元曾鲁考异,简称曾本、曾本校)。底本系年原注目录下,今移至正文题下。底本孙谦益等所作校记,除删去少数异体字校外,皆予保留;卷末所附考證及续添校记,亦以续校名义补入正文。另辑得集外诗句,附于卷末。
词学图录
欧阳修(1007-1072) 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卒谥文忠。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宋史》有传。有《新五代史》、《集古录》、《欧阳文忠集》、《六一词》。
全宋文·卷六六三
欧阳修(一○○七——一○七二),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幼孤力学,天圣八年第进士,任西京留守推官。景祐初召试学士院,充馆阁校勘。以范仲淹谪降事致书责谏官高若讷,贬峡州夷陵令,移光化军乾德令。康定初召还复职,庆历间历知谏院,同修起居注,知制诰,出为河北都转运使。以支持「庆历新政」,贬知滁州,徙扬州、颍州。至和初召为翰林学士,修《唐书》。累擢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治平末,出知亳州。神宗立,徙知青州。议青苗法与王安石异,再徙蔡州。熙宁四年致仕归颍,明年卒于汝阴,年六十六,谥文忠。尝集三代以来金石铭刻为一千卷,撰《新唐书》纪、志、表七十五卷,《五代史》七十四卷,《诗本义》十四卷,后人集其文为一百五十三卷。见吴充撰行状、韩琦撰墓志铭,《宋史》卷三一九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65 【介绍】: 宋曹州济阴人,字景彝。王博文子。以父荫补将作监主簿。第进士,累迁太常博士、翰林学士。吏治审密,文辞严丽,以贾昌朝荐,编修《唐书》。仁宗猎近郊,畴引十事以谏。英宗时,官至枢密副使。卒谥忠简。
全宋诗
王畴(一○○七~一○六五),字景彝,曹州济阴(今山东曹县西北)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累迁右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英宗治平元年(一○六四),拜枢密副使。次年卒,年五十九,谥忠简。《隆平集》卷一○《宋史》卷二九一有传。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六六○
王畴(一○○七——一○六五),字景彝,曹州(治今山东曹县)人,博文子。中进士第,迁太常博士,改编修《唐书》。皇祐中,直秘阁,为开封府推官,历三司度支判官、修起居注、知制诰、判吏部流内铨、权御史中丞。英宗即位,甚器异之,论事多有补于朝政。迁翰林学士、尚书礼部侍郎。治平元年十二月拜枢密副使。二年二月卒,年五十九,谥忠简。见《东都事略》卷五五,《隆平集》卷一○,《宋史》卷二九一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08—1089 【介绍】: 宋成都华阳人,字景仁。仁宗宝元元年进士第一。累官知谏院,尝连上十九章劝仁宗立嗣,因罢谏职,改集贤殿修撰。英宗即位,迁翰林学士,旋出知陈州。神宗立,复为翰林学士。极力反对王安石变法,遂致仕。哲宗时,起为端明殿学士,提举崇福宫。累封蜀郡公。卒谥忠文。尝与修《新唐书》、《仁宗实录》,著有《范蜀公集》、《东斋记事》等。
全宋诗
范镇(一○○八~一○八九),字景仁,成都华阳(今四川成都)人。仁宗宝元元年(一○三八)进士(《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二二),调新安主簿。召试学士院,授直秘阁、判吏部南曹,开封府推官。擢起居舍人、知谏院,改集贤殿修撰,纠察在京刑狱,同修起居注,遂知制诰。英宗立,迁翰林学士。明年,出知陈州。神宗即位,召复翰林学士兼侍读、知通进银台司。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熙宁三年(一○七○)以户部侍郎致仕。哲宗立,起提举中太一宫兼侍读,恳辞不就,改提举崇福宫。数月复告老,再致仕,累封蜀郡公。元祐三年闰十二月卒,年八十一。谥忠文。有文集百卷,已佚。事见宋韩维《南阳集》卷三○《忠文范公神道碑》。《宋史》卷三三七有传。 范镇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两宋名贤小集》卷三九《范蜀公集》为底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全宋文·卷八六二
范镇(一○○八——一○八八),字景仁,成都华阳(今四川成都)人。宝元元年进士及第,调新安主簿,累擢起居舍人、知谏院,言事务引大体。仁宗无子,镇连上十九章请立嗣。乃罢知谏院,改集贤殿修撰,同修起居注,遂知制诰,判太常寺,出知陈州。神宗即位,复为翰林学士兼侍读、知通进银台司。反对王安石变法,以户部侍郎致仕。哲宗立,拜端明殿学士,起提举宫观,欲以为门下侍郎,固辞,复告老,累封蜀郡公。元祐三年闰十二月卒,年八十一,谥忠文。有文集百卷,又著《东斋记事》十卷(今有辑本)等。见韩维《范公神道碑》(《南阳集》卷三○),苏轼《范景仁墓志铭》(《东坡集》卷三九),《宋史》卷三三七本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08—1075 【介绍】: 宋相州安阳人,字稚圭,号赣叟。仁宗天圣五年进士。累迁右司谏,疏罢王随、陈尧佐、韩亿、石中立等四人。益、利岁饥,为体量安抚使,缓赋调、逐贪吏、汰冗役,活饥民九十万。宝元间进枢密直学士、陕西四路经略安抚招讨使,与范仲淹久在兵间,名重一时,天下称韩范。后召为枢密副使,与范仲淹、富弼同时登用。庆历新政败,出知扬州,徙郓州、定州。嘉祐中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时仁宗有疾,琦力请立皇嗣。英宗即位,拜右仆射,封魏国公。英宗病重,又力请建储。神宗立,拜司空兼侍中,寻改判永兴军、相州等地。卒谥忠献。有《安阳集》。
全宋诗
韩琦(一○○八~一○七五),字稚圭,相州安阳(今属河南)人。仁宗天圣五年(一○二七)进士。初授将作监丞、通判淄州,不久入直集贤院、监左藏库,历开封府推官、三司度支判官、右司谏。宝元初西夏事起,为陕西安抚使,久在兵间,功绩卓著,与范仲淹并称“韩范”。庆历三年(一○四三)为枢密副使,与范仲淹、杜衍共主持新政,庆历五年新政失败,出知扬州,徙郓州、成德军、定州、并州。嘉祐元年(一○五六)为枢密使,三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英宗即位,仍为相,封魏国公。神宗立,琦坚辞相位,出判相州,建昼锦堂。不久再次经略陕西。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复请归相州。河北地震、黄河决口,徙判大名府,充安抚使。后因反对青苗法,与王安石不合,熙宁六年还判相州。八年卒,年六十八,谥忠献。有《安阳集》五十卷。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四八宋李清臣《韩忠献公琦行状》,《宋史》卷三一二有传。 韩琦诗二十一卷,以明正德九年安阳张士隆河东行台刻《安阳集》为底本,校以明安成尹仁校本(简称明刻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又从《吴礼部诗话》等书中辑得之集外诗,附于卷末。
词学图录
韩琦(1008-1075) 字稚圭。相州人。弱冠举进士第二名。蚤有盛名,识量英伟,论者以重厚比周勃,政事比姚崇。有《安阳集》,词存五首,见《能改斋漫录》及《青箱杂记》。
全宋文·卷八三二
韩琦(一○○八——一○七五),字稚圭,安阳(今河南安阳)人。天圣五年擢进士甲科,授将作监丞、通判淄州。累迁起居舍人、知制诰。元昊反,历陕西安抚使,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秦凤经略安抚使、观察使,陕西经略安抚招讨使,与范仲淹同除枢密副使,时称「韩、范」。以资政殿学士出知扬州,徙郓、定、并、相等州。嘉祐元年除枢密使,三年以本官同平章事,封仪国公。立英宗,加门下侍郎兼兵部尚书、平章事,进封卫国公,再进封魏国公。英宗崩,又被顾命立神宗。固请罢相,乃以节度使兼侍中判相州,复为陕西、河北等路安抚使,判永兴军、大名府兼北京留守。后极言青苗不便,请解四路安抚,还判相州。熙宁八年六月卒,年六十八,谥忠献。政和五年,加封魏郡王。著有《二府忠论》五卷、《谏垣存稿》三卷、《陕西奏议》五十卷、《河北奏议》三十卷、《杂奏议》三十卷、《安阳集》五十卷等。事迹详神宗御制《两朝顾命定策元勋碑》、佚名《韩魏王家传》(《安阳集》附录),《宋史》卷三一二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河南寿安人,字资忠。登进士第。为两浙转运按察使,筑杭州龙山石堤,水患以绝。累迁谏议大夫、权三司户部副使。侬智高攻邕州,瑜上用兵十事。智高平,召对便殿,具言备守之策。后知青州,徙澶州卒。
全宋诗
田瑜,字资忠,河南寿安(今河南宜阳)人。举进士。历袁、郢、合三州军事推官,知鹿邑、建阳二县,蒙、江二州,累迁提点广南西路刑狱。仁宗庆历四年(一○四四),为广西转运使(《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四八)。改荆湖北路转运使。后徙两浙转运按察使,益州路转运使。擢天章阁待制、知广州,权三司户部副使。皇祐五年(一○五三),为广南东路体量安抚使(同上书卷一七四)。还,纠察刑狱,同判吏部流内铨。出知青州,徙知澶州,卒。《宋史》卷二九九有传。
全宋文·卷五九六
田瑜,字资忠,河南寿安(今河南宜阳)人。举进士,自军事推官、知县、知州,迁提点广南西路刑狱。庆历中,历湖北、两浙、益州路转运使、江淮制置发运使。皇祐初,擢天章阁待制、知广州。累迁谏议大夫、权三司户部副使。五年二月为广南东路体量安抚使。还,纠察刑狱,同判吏部流内铨。除龙图阁直学士、知青州,徙澶州,卒。见《宋史》卷二九九本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