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见了新人忘旧人(见了新人忘旧人)  拼音:jiàn le xīn rén wàng jiù rén
见异思迁,喜新厌旧。《警世通言。卷二。庄子休鼓盆成大道》:「夫妻百夜有何恩,见了新人忘旧人。甫得盖棺遭斧劈,如何等待扇乾坟!」
分类:喜新厌旧
《国语辞典》:消日忘年  拼音:xiāo rì wàng nián
度日之馀,竟忘了现在是何年何月。形容忧思之深。唐。温庭筠〈上蒋侍郎启〉:「劳神焦虑,消日忘年。」
《国语辞典》:心身俱忘  拼音:xīn shēn jù wàng
精神、身体都不觉得存在。形容心醉痴迷的样子。《官场现形记》第一○回:「久之又久,心身俱忘,如醉如梦。」
《国语辞典》:殉义忘生(殉义忘生)  拼音:xùn yì wàng shēng
为正义而捐献生命。唐。陈子昂〈为副大总管屯营大将军苏宏晖谢表〉:「臣等殉义忘生,报恩惟死,不任感激庆戴。」也作「殉义忘身」。
《国语辞典》:殉义忘身(殉义忘身)  拼音:xùn yì wàng shēn
为正义而奉献生命。《陈书。卷三十一。萧摩诃等传。史臣曰》:「鲁广达全忠守道,殉义忘身,盖亦陈代之良臣也。」也作「殉义忘生」。
分类:奉献生命
《国语辞典》:徇国忘身(徇国忘身)  拼音:xùn guó wàng shēn
尽忠于国家,而不顾一己的得失或生死。唐。白居易〈赠裴垍官制〉:「故太子宾客裴垍,忠正恭慎,佐予为理,事君尽礼,徇国忘身。」也作「徇国忘己」。
《国语辞典》:徇公忘己  拼音:xùn gōng wàng jǐ
为了国家或公众的利益,而舍弃个人的私益。宋。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四。记文》:「非特救当世正人端士之网罗,直欲戒后世乱臣贼子之迷罔,徇公忘己,为国惜贤。」也作「徇公灭私」。
《国语辞典》:徇国忘己(徇国忘己)  拼音:xùn guó wàng jǐ
尽忠于国家,而不顾一己的得失或生死。《宋书。卷四十四。谢晦传》:「忠谋协契,徇国忘己,援登圣朝,惟新皇祚。」也作「徇国忘身」。
《国语辞典》:徇国忘家(徇国忘家)  拼音:xùn guó wàng jiā
为保全国家而不顾一己家庭的安危。唐。李翰〈苏州嘉兴屯田纪绩颂。序〉:「至若义感于内、诚动于中,徇国忘家,恤人犹己。」宋。陆游〈贺莆阳陈右相启〉:「方孤论折群邪之锐,盖一身为众正之宗,徇国忘家,惟天知我。」
《国语辞典》:闻韶忘味(闻韶忘味)  拼音:wén sháo wàng wèi
韶,舜时乐曲名。「闻韶忘味」即孔子在齐国听到舜时的雅乐,心中念念不忘,以致有一段很长时间食肉而不知味。语本《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后用以比喻对某种事物热爱到入迷的境界。
《国语辞典》:毋忘在莒  拼音:wú wàng zài jǔ
1.战国时齐国被燕国连攻七十二城,仅剩即墨、莒二城为最后固守的城池。齐国以莒城为反攻基地,在五年的艰苦岁月后逆袭成功,收复了失地。见《史记。卷八二。田单传》。后以毋忘在莒比喻收复国土。如:「先总统蒋公以毋忘在莒训勉国人光复大陆河山。」
2.春秋时齐国内乱,齐桓公曾遭难逃亡到莒国,后来当上了齐君。有一回,鲍叔向桓公敬酒,劝桓公:「勿忘出奔在于莒也。」见《吕氏春秋。贵直论。直谏》。后用以比喻不忘前事。
《国语辞典》:忘餐失寝(忘餐失寝)  拼音:wàng cān shī qǐn
因专心于某事,而忘了饮食、睡觉。形容专心努力工作或学习。明。崔时佩。李景云《西厢记》第一八出:「小生只为小姐,忘餐失寝,梦断魂劳,常忽忽如有失。」也作「废寝忘餐」。
《国语辞典》:忘年之好  拼音:wàng nián zhī hǎo
不拘年岁行辈而结交为好友。南朝宋。颜延之〈吊张茂度书〉:「言面以来,便申忘年之好。比虽艰隔成阻,而情问无睽。」也作「忘年之交」。
《国语辞典》:忘年之交  拼音:wàng nián zhī jiāo
不拘年岁行辈而结交为友。《梁书。卷三四。张缅传》:「初未与缵遇,便虚相推重,因为忘年之交。」《三国演义》第一一一回:「陈泰叹服曰:『公料敌如神,蜀兵何足虑哉!』于是陈泰与邓艾结为忘年之交。」也作「忘年交」、「忘年之好」、「忘年之契」。
《国语辞典》:忘年之契  拼音:wàng nián zhī qì
不拘年岁行辈而结交为友。唐。颜真卿〈孙逖文集序〉:「十五时,相国齐公崔日用试土火炉赋,公雅思遒丽,援翰立成,齐公骇之,约以忘年之契。」也作「忘年之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