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762,分51页显示  上一页  5  6  7  8  9  11  12  13  14 下一页
词典(续上)
青云志
逆志
幼志
雄志
通志
日志
逸志
十志
宝志
托志
托志
逞志
才志
志功
游志
《國語辭典》:青云志(青雲志)  拼音:qīng yún zhì
1.远大的志向。唐。张九龄〈照镜见白发联句〉诗:「宿昔青云志,蹉跎白发年;谁知明镜裡,形影自相憐。」
2.高洁的志趣。如:「虽寄迹红尘间,但胸怀青云志,心无杂思。」
分類:远大志向
《漢語大詞典》:逆志
(1).叛逆的念头。南史·谢灵运传:“ 灵运 兴兵叛逸,遂有逆志。”
(2).谓猜测其志向,揣度其原意。孟子·万章上:“故説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朱熹 集注:“当以己意迎取作者之志,乃可得之。”
《漢語大詞典》:幼志
幼年时的志向。《仪礼·士冠礼》:“始加元服,弃尔幼志。”《楚辞·九章·橘颂》:“嗟尔幼志,有以异兮。” 朱熹 集注:“幼志,言自幼而已有此志,盖其本性然也。” 晋 张华 博物志卷五:“推远童稚之幼志。”
《漢語大詞典》:雄志
远大的志向。《后汉书·仲长统传》:“君有雄志而无雄才,好士而不能择人,所以为君深戒也。” 晋 陶潜 《感士不遇赋》:“屈雄志於戚竖,竟尺土之莫及。” 清 丘逢甲 《汕头海关歌》:“此语或真吾不信,只怪 华 商少雄志。”
分類:远大志向
《國語辭典》:通志  拼音:tōng zhì
1.各省的志书称为「通志」。如《江苏通志》、《湖南通志》等,以别于县志而言。
2.通达其意。《晋书。卷五一。皇甫谧传》:「其后乡亲劝令应命,谧为释劝论以通志焉。」
3.书名。宋郑樵撰,二百卷。仿通史的体例,起自三皇,终于隋代,以详述历代的文物制度著称。采摭浩博,议论亦多警辟,至今资为考镜。后人以此书与《通典》、《文献通考》合称为「三通」。
《國語辭典》:日志(日誌)  拼音:rì zhì
日记。如:「填写教室日志是学艺股长的主要工作。」
《漢語大詞典》:逸志
(1).超逸脱俗之志。 晋 袁宏 《三国名臣序赞》:“ 公瑾 卓尔,逸志不羣。” 明 王錂《春芜记·闺语》:“那书生才高 鄢郢 ,更翩翩逸志凌云。” 清 李调元 《峨嵋山赋》:“今子逸志超尘,徧绎洞窍,心与天游,戛戛独造。”
(2).纵欲放荡之志。 唐 李群玉 《穆天子》诗:“ 穆 满恣逸志,而轻天下君。” 明 邵璨 《香囊记·讲学》:“诗以道性情,善者可以感发人之善心,恶者可以惩创人之逸志。” 清 蠡勺居士 《〈昕夕闲谈〉小序》:“闻恶则深恶,闻善则深善。斯则又古人启发良心、惩创逸志之微旨。”
《骈字类编》:十志
元 何中 由宝塘舟行至临汝 卢鸿十志看不足,爱雪贪行雪相逐。
《国语辞典》:宝志(宝志)  拼音:bǎo zhì
南朝齐梁一位高僧的法号。金城人,俗姓朱。年轻时曾在建康道林寺出家。齐武帝时认为他在惑众,因此关入建康狱。至梁武帝时则迎入宫内,极为礼重,世称为「宝公」。见《南史。卷七六。隐逸传下。陶弘景传、太平广记。卷九○。异僧。释宝志》。也称为「志公」。
《漢語大詞典》:托志
寄托情志。
《漢語大詞典》:托志(託志)
寄托情志。 晋 慧远 《万佛影铭》:“ 远 昔寻先师,奉侍歷载,虽啟蒙慈训,託志玄籍,每想奇闻,以篤其诚。”《〈参同契〉自序》“循游寥廓,与鬼为隣” 宋 朱熹 注:“循游寥廓者,游心旷渺,託志虚无。” 元 袁裒 《求志赋》:“古人以赋託志,或比拟贤哲,或寓情幽怨,或述己出处,若愍志、復志、述志之类非一。”
《國語辭典》:逞志  拼音:chěng zhì
遂了心志,感到快意。《国语。晋语八》:「君抡贤人之后有常位于国者而立之,亦抡逞志亏君以乱国者之后而去之。」《文选。张衡。西京赋》:「尔乃逞志究欲,穷身极娱。」也作「骋志」。
分類:快心得逞
《漢語大詞典》:才志
才能和志向。后汉书·霍谞传:“ 商 高 諝 才志,即为奏原 光 罪,由是显名。” 明 孔居正 《答应天抚院宋阳山言防倭》:“ 黄副总 乃僕武举所取士,其人才志,似亦可用。” 清 侯方域 《宦官论》:“天子又奬其忠勤,嘉其才志,使出入边廷之间,拱揖部曹之上,皆尊以监视之名。”
《漢語大詞典》:志功
指动机与效果。墨子·大取:“义,利;不义,害:志功为辩。” 谭戒甫 注:“义不义,志也;利害,功也。盖人存义不义之意志,苟见诸行事,即呈利害之功效。”
分類:动机效果
《漢語大詞典》:游志(遊志)
(1).指放心物外的意向。《楚辞·九辩》:“愿赐不肖之躯而别离兮,放游志乎云中。”
(2).畅达心神。 晋 成公绥 《啸赋》:“将登 箕山 以抗节,浮沧海以游志。”
(3).谓将注意力投向某一方面。《三国志·魏志·管宁传》:“娱心 黄 老 ,游志六艺,升堂入室,究其閫奥。” 梁启超 《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二章:“ 中国 文明,起于北方,其气候严寒,地味确瘠,得天较薄,故其人无餘裕以驰心广远,游志幽微。”
驰想高远;遐想。《楚辞·九辩》:“愿赐不肖之躯而别离兮,放游志乎云中。” 三国 魏 曹植 《潜志赋》:“潜大道以游志,希往昔之遐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