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762,分51页显示  上一页  4  5  6  7  8  10  11  12  13 下一页
词典(续上)
神志
志义
张志和
宿志
志向
夺志
誓志
私志
遗志
志古
抱志
正志
尽志
放志
锐志
《國語辭典》:神志  拼音:shén zhì
精神意识。如:「那车祸伤患的神志还很清楚。」唐。柳宗元 寄许京兆孟容书:「虽欲秉笔覶缕,神志荒耗,前后遗忘,终不能成章。」《红楼梦》第九六回:「宝玉失玉以后神志惛愦,医药无效。」
《漢語大詞典》:志义(志義)
(1).犹志节。礼记·乐记:“君子听琴瑟之声,则思志义之臣。” 唐 元稹 《叙诗寄乐天书》:“使此儿五十不死,其志义何如哉!” 明 方孝孺 《云敞赞》:“然其事师,不以死生变节,诚志义之士也哉。”
(2).意义。荀子·正名:“彼正其名,当其辞,以务白其志义者也。”
分類:意义志节
《国语辞典》:张志和(张志和)  拼音:zhāng zhì hé
人名。(西元730~810)始名龟龄,字子同,唐朝金华人。肃宗时为左金吾卫录事参军,后因事被贬,赦还后居江湖,自称烟波钓徒。所作〈渔父词〉,后世用为词调之一。著《玄真子》。
《國語辭典》:宿志  拼音:sù zhì
一向的志愿。《后汉书。卷八四。列女传。王霸妻传》:「君少修清节,不顾荣禄。今子伯之贵孰与君之高?奈何忘宿志而惭儿女子乎。」也作「夙志」。
分類:向来志愿
《國語辭典》:志向  拼音:zhì xiàng
意志的趋向。《儒林外史》第四八回:「不瞒世叔说,我生平立的有个志向:要纂三部书嘉惠来学。」《文明小史》第二五回:「当他做奴隶的时候,所有的想头,不过求免笞辱,简直没有做大事业的志向,岂不可叹?」
《國語辭典》:夺志(奪志)  拼音:duó zhì
强迫改变志向。《论语。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分類:迫使志向
《漢語大詞典》:誓志
发誓立志。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译经上·摄摩腾:“ 腾 誓志弘通,不惮疲苦,冒涉流沙,至乎 雒邑 。” 唐 皇甫枚 三水小牍·王玄冲登华山莲花峰:“既及峯三分之一,则劣容半足,乃以死誓志,作气而登。” 宋 王禹偁 《授节度使左金吾卫上将军制》:“当年誓志,一万户之侯封;絶塞立功,五十营之兵事。”
分類:发誓立志
《漢語大詞典》:私志
私情。国语·晋语八:“私志虽衷,不敢谓是也,必长者之由。”《淮南子·修务训》:“若吾所谓无为者,私志不得入公道,嗜欲不得枉正术。”
分類:私情
《國語辭典》:遗志(遺志)  拼音:yí zhì
生前未能实现的理想或目标。如:「他继承了父亲的遗志。」
《漢語大詞典》:志古
谓笃信古道。语本《孔子家语·五仪》:“生今之世,志古之道。” 清 蒋涟 《〈于忠肃公集〉序》:“余读公之文,而益知公之所以致此者,固由天挺奇姿,而亦由於积学志古,有所慕效而成。”
分類:笃信古道
《漢語大詞典》:抱志
胸怀大志。晋书·慕容暐载记:“此则鬱概待时之雄,抱志未申之杰,必岳峙 灞上 ,云屯 陇 下。” 唐 元稹 《遣兴》之五:“寄言抱志士,日月东西跳。” 宋 曾巩 《乞出知颍州状》:“虽有爱君嚮国之心,託势疎远,无路自通,期於抱志没齿而已。”
分類:胸怀大志
《漢語大詞典》:正志
(1).正确的思想。荀子·解蔽:“壹于道则正,以赞稽物则察;以正志行察论,则万物官矣。”
(2).正当的志向。汉武帝内传:“此子勤心已久,而不遇良师,遂欲毁其正志。” 元 袁裒 《求志赋》:“求正志之所藴兮,庶无忝於祖武。”
(3).端正志向。 宋 张载 《正蒙·三十》:“以 孔子 之圣而下学於困,则其蒙难正志,圣德日躋,必有人所不及知而天独知之者矣。”
《漢語大詞典》:尽志(盡志)
竭尽心志。礼记·祭统:“外则尽物,内则尽志,此祭之心也。”《宋史·乐志八》:“竭诚尽志,荐兹累觴。”
《漢語大詞典》:放志
放纵心志。 晋 陆云 《逸民赋》:“眇区外而放志兮,眷天路而怡颜。” 唐 谷神子 《〈博异志〉序》:“余放志西斋,从宦北闕。”
分類:放纵心志
《國語辭典》:锐志(銳志)  拼音:ruì zhì
意志坚决。宋。欧阳修〈论乞主张范仲淹富弼等行事剳子〉:「陛下专心锐志,必不自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