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602,分107页显示  上一页  2  3  4  5  6  8  9  10  11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苦志
守志
志操
失志
异志
归志
丧志
志道
志公
矢志
尚志
固志
见志
人志
逊志
《漢語大詞典》:苦志
(1).苦其心志。谓磨练自己的意志。孔丛子·记问:“ 太公 勤身苦志,八十而遇 文王 ,孰与 许由 贤?” 唐 白居易 《效陶潜体》诗之十三:“醒者多苦志,醉者多欢情。欢情信独善,苦志竟何成?”
(2).犹苦心。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七:“﹝ 嵇永仁 ﹞遇害时, 文敏 方七岁,母太夫人苦志抚教,以有成立。”参见“ 苦心 ”。
《國語辭典》:苦心  拼音:kǔ xīn
1.刻意的用心。《文选。古诗十九首。东城高且长》:「晨风怀苦心,蟋蟀伤局促。」《红楼梦》第三○回:「宝玉这番苦心,能领会我这番苦意,又令我可喜。」
2.劳苦忧心。
《漢語大詞典》:守志
(1).坚守自己的志向。左传·昭公十三年:“我先君 文公 , 孤季姬 之子也,有宠於 献 。好学而不贰……亡十九年,守志弥篤。”后汉书·逸民传·王霸:“ 王霸 字 儒仲 , 太原 广武 人也,少有清节。及 王莽 篡位,弃冠带,絶交宦……隐居守志,茅屋蓬户。” 唐 张九龄 《上封事书》:“上善则守志而后时,中人则躁求而易操。” 明 高启 《咏隐逸·梁鸿》:“ 伯鸞 古贤人,乃在杵臼间,夫妇共守志,逃名入深山。”
(2).谓女子不改嫁。《敦煌曲子词·凤归云遍》:“徒劳公子肝肠断,谩生心,妾身如松柏。守志强过 曾 女坚贞。” 元 王实甫 《破窑记》第二折:“小姐,你守志者。我得了官时,便回来也。”古今小说·陈御史巧勘金钗钿:“若 鲁 家贫不能聘,孩儿情愿守志终身,决不改适。” 清 恽敬 《姜太孺人墓志铭》:“二十九而寡,贫甚,日不得一食,卒守志不易,抚孤以讫於成人。”
《漢語大詞典》:志操
志向节操。汉书·李寻传:“窃以日视陛下志操,衰於始初多矣。”陈书·徐俭传:“幼而修立,勤学有志操。” 宋 张齐贤 《洛阳缙绅旧闻记·安中令大度》:“度其志操,虽临以白刃,胁之汤火,亦不能变易矣。” 清 孙鼎臣 《江忠烈公遗诗序》:“岂气类之相感,动於中而不自觉与?抑其精神之所凭依,志操之所趋舍,定於先者,确乎不可拔也。”
《國語辭典》:失志  拼音:shī zhì
1.不如意、不得志。《文选。宋玉。高唐赋》:「长吏隳官,贤士失志。」唐。韩愈〈马厌谷〉诗:「彼其得志兮不我虞,一朝失志兮其何如!」
2.昏昧、心神恍惚。《喻世明言。卷二六。沈小官一鸟害七命》:「只因这老狗失志,说了这几句言语,况兼两个儿子,又是愚蠢之人,不省法度的。」《初刻拍案惊奇》卷四:「又或用术摄其魂,使他颠蹶狂谬,失志而死。」
3.没志气、失去勇气。如:「你别失志!失败一次算什么!」
《國語辭典》:异志(異志)  拼音:yì zhì
1.叛离的心意。《左传。襄公十六年》:「荀偃怒,且曰:『诸侯有异志矣。』」《后汉书。卷七四上。袁绍传》:「董卓拥制强兵,将有异志,今不早图,必为所制。」
2.超乎常人的心志。唐。张怀瓘《书断。卷一。八分》:「王次仲上谷人,少有异志,早年入学,屡有灵奇。」
《漢語大詞典》:归志(歸志)
(1).返回的念头。左传·襄公九年:“师老而劳,且有归志。”孟子·公孙丑下:“夫出 昼 ,而王不予追也,予然后浩然有归志。”
(2).犹归服。孔丛子·论书:“苟由其道致其仁,则远方归志而致其敬焉。” 南朝 齐 谢朓 《拜中军记室辞隋王笺》:“况廼服义徒拥,归志莫从。”
《國語辭典》:丧志(喪志)  拼音:sàng zhì
失去志气。《书经。旅獒》:「玩人丧德,玩物丧志。」《三国演义》第三一回:「成败有时,不可丧志。」
分類:丧失心志
《漢語大詞典》:志道
(1).有志于道。语出《论语·里仁》:“士志於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汉武内传》:“若其志道,将以身投饿虎,忘躯破灭,蹈火履水,固於一志,必无忧也。”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鲍丘水:“施主虑闕道业,故崇斯构,是以志道者多栖託焉。”
(2).把道理记在心里。志,通“ 识 ”。国语·晋语三:“志道者勿忘,将及矣!” 韦昭 注:“志,识也。及,至也。勿忘此占,言祸将至也。”
《漢語大詞典》:志公(誌公)
尊称 南朝 梁 高僧 宝誌 (一作“保誌”)。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神异下·保誌》:“今上即位,下詔曰:‘ 誌公 迹拘尘垢,神游冥寂,水火不能燋濡,蛇虎不能侵惧,语其佛理则声闻以上,谈其隐伦则遁仙高者,岂得以俗士常情,空相拘制。’”南史·隐逸传·释宝誌:“虽剃鬚髮而常冠帽,下裙纳袍,故俗呼为 誌公 。” 清 查慎行 人海记卷十九:“ 明 孝陵 即 梁 名僧 宝誌 瘞所,傍有八功德水。 诚意伯 奏,改葬之。乃见二大缶对合,啟之, 誌公 端坐于内,髮被体,指爪绕腰矣。”
分類:尊称高僧
《國語辭典》:矢志  拼音:shǐ zhì
下定决心。《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但学生自想,生平虽无大德,济弱扶倾,矢志已久。」
《國語辭典》:尚志  拼音:shàng zhì
高尚意志。《孟子。尽心上》:「何谓尚志?曰:仁义而已矣。」
《漢語大詞典》:固志
(1).坚定心志,稳定情绪。易·遁:“《象》曰:执用黄牛,固志也。” 孔颖达 疏:“固志者,坚固遯者之志,使不去已也。”
(2).指稳定的情绪,坚定的主张。三国志·魏志·陈留王奂传:“众叛亲离,莫有固志。” 清 夏燮 中西纪事·庚申换约之役:“京城内外,传説纷纷,閭井惊皇,人无固志。”
《漢語大詞典》:见志(見志)
表明志向。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诸子:“诸子者,入道见志之书。”新五代史·晋臣传·桑维翰:“初举进士,主司恶其姓,以‘桑’、‘丧’同音。人有劝其不必举进士,可以从佗求仕者, 维翰 慨然,乃著《日出扶桑赋》以见志。”
《韵府拾遗 寘韵》:人志
后汉书鲁恭传上观天心下察人志足以知事之得失
《漢語大詞典》:逊志(遜志)
(1).虚心谦让。 宋 孔文仲 《制科策》:“古之圣贤,屈己执谦,和颜逊志。” 清 陈确 《学谱》:“学务逊志下人,随处求益。”
(2).顺心,迎合心意。 宋 苏轼 《明君可与为忠言赋》:“ 仲尼 不諫,惧将困於妇言; 叔孙 诡辞,畏不免於虎口。故明王审逊志之非道,知拂心之谓忠,不求耳目之便,每要社稷之功。” 宋 李纲 《与张相公书》之二:“愿听逆耳之言,勿受逊志之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