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762,分51页显示  上一页  17  18  19  20  21  23  24  25  26 下一页
词典(续上)
畅志
白志
谕志
高世志
移山志
越志
志抱
志乡
志盈
款志
圹志
诵志
忍志
全志
题柱志
《漢語大詞典》:畅志(暢志)
(1).顺遂心志。 唐 寒山 《诗》之二七四:“我更何所亲,畅志自宜老。”
(2).指使心志舒畅。史记·乐书 唐 司马贞 索隐述赞:“乐之所兴,在乎防欲。陶心畅志,舞手蹈足。”
《骈字类编》:白志(白志)
宋史五行志天禧四年七月耒阳县民张中妻产三男其额有白志方寸馀上生白发 酉阳杂俎太极真仙中万善升玉清白志见腹
《韵府拾遗 寘韵》:谕志(谕志)
周礼大行人间问以谕诸侯之志春秋隐公九年天王使南季来聘胡传按周礼行人王者待诸侯有时聘以结好间问以谕志而榖梁子独言聘诸侯非礼也
《国语辞典》:高世志  拼音:gāo shì zhì
超脱世俗的心志。《新唐书。卷一七七。崔咸传》:「咸素有高世志,造诣崭远。」
《漢語大詞典》:移山志
移去大山的志气。比喻宏伟大志。 唐 许浑 《送岭南卢判官罢职归华阴山居》诗:“东堂旧屈移山志,南国新留煮海功。” 宋 陆游 《杂感》诗之三:“蹈海言犹在,移山志未衰。”
《漢語大詞典》:越志
谓放纵任性。《商君书·弱民》:“弱则轨,淫则越志。” 朱师辙 解诂:“民弱则轨法,民淫则志放纵。”
《漢語大詞典》:志抱
志向抱负。 唐 杨衡 《桂州与陈羽念别》诗:“惨戚损志抱,因君时解颜。”
分類:志向抱负
《漢語大詞典》:志乡(志鄉)
见“ 志嚮 ”。
《國語辭典》:志向  拼音:zhì xiàng
意志的趋向。《儒林外史》第四八回:「不瞒世叔说,我生平立的有个志向:要纂三部书嘉惠来学。」《文明小史》第二五回:「当他做奴隶的时候,所有的想头,不过求免笞辱,简直没有做大事业的志向,岂不可叹?」
《韵府拾遗 庚韵》:志盈
大学衍义凡人之害于学者骄与怠而已骄则志盈善不可入怠则志隋功不可进
《漢語大詞典》:款志(款誌)
同“ 款识 ”。 宋 沈括 梦溪笔谈·器用:“ 长安 故宫闕前,有 唐 肺石尚在……形如垂肺,亦有款誌,但漫剥不可读。”参见“ 款识 ”。
亦作“欵志”。
(1).诚恳的意愿。 南朝 宋 谢庄 《与江夏王义恭笺》:“前以圣道初开,未遑引退;及此诸夏事寧,方陈微请。款志未伸,仍荷今授。” 南朝 梁 沈约 《封三舍人诏》:“内参帷幄,外济师旅。忠规款志,义感朕心。”
(2).同“ 款识 ”。 宋 彭乘 续墨客挥犀·唐肺石:“ 长安 故宫闕前,有 唐 肺石尚在……形如人肺,亦有欵志,但漫剥不可读。”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丰润县》:“ 丰润县 治内有古鼎一……足上为牛首,下为牛蹏,款志甚古。”参见“ 款识 ”。
分類:诚恳意愿
《國語辭典》:款识(款識)  拼音:kuǎn zhì
1.钟鼎彝器上所刻的文字和花纹。凹者为款,凸者为识。
2.书画上的落款和题字。
《漢語大詞典》:圹志(壙誌)
见“ 壙誌 ”。
亦作“ 壙志 ”。 墓志。 明 胡侍 《真珠船·坟碑之制》:“大明会典:五品以上许用碑,六品以下许用壙誌。” 明 张萱 疑耀·生乞圹志:“ 宋 时有諛 王安石 者,尝守 番禺 ,以书求 安石 曰:‘某所恨微躯安健,惟愿早就木,冀得丞相一薶铭,庶几名附雄文不磨灭乎。’后世遂有乞生壙志於名公贵人者,想同之也。” 清 叶廷琯 《吹网录·赵用圹志书女再嫁》:“ 嘉庆 乙亥, 滸墅 人修古冢,得 南宋 定地 令 赵君 壙誌。”
分類:墓志
《漢語大詞典》:诵志(誦志)
(1).诵读不忘。《国语·楚语上》:“自卿以下,至于师长士,苟在朝者,无谓我老耄而舍我,必恭恪於朝,朝夕以交戒我,闻一二之言,必诵志而纳之,以训导我。” 韦昭 注:“志,记也。”
(2).述志。文选·王融〈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进谋诵志,以沃朕心。” 李周翰 注:“诵,述也。”
分類:诵读
《漢語大詞典》:忍志
犹屈意。 宋 晁补之 《〈旧唐书〉杂论·李密传赞》:“使 密 能忍志事 唐 , 唐 亦能终容之否乎?”
分類:屈意
《骈字类编》:全志
法苑珠林晋罗浮山有单道开少怀栖隐绝谷服细石子如此七年同学十人共契服食十年之外或死或退惟开全志
《漢語大詞典》:题柱志(題柱志)
指求取功名荣显的壮志。 宋 薛季宣 《和贾簿》:“未酬题柱志,终不羡 相如 。”亦作“ 题桥志 ”。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五:“辣浪 相如 ,薄情 卓氏 ,因循堕了题桥志。”参见“ 题桥柱 ”。
《漢語大詞典》:题桥柱(題橋柱)
汉 司马相如 初离 蜀 赴 长安 ,曾于 成都 城北 昇仙桥 题句于桥柱,自述致身通显之志,曰:“不乘赤车駟马,不过汝下也!”事见 晋 常璩 华阳国志·蜀志太平御览卷七三、艺文类聚卷六三引此,桥名作“升迁”。后以“题桥柱”比喻对功名有所抱负。 清 赵翼 《芸浦中丞复奉命来抚江南以诗即赠》:“似偿少日题桥柱,惜未炎天啖荔芰。”亦省作“ 题桥 ”、“ 题柱 ”。 唐 苏颋 《利州北佛龛前重于去岁题处作》:“岁年书有记,非为学题桥。” 宋 苏轼 《复改科赋》:“虽负凌云之志,未酬题柱之心。”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得意也当时题柱,正酬了今生夫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