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辱地
【佛学大辞典】
(术语)有生法之二忍。生忍者,忍有情瞋骂捶打等之凌辱也。法忍者,忍寒热风雨饥渴老病等之非情祸害也。于此二法能安然不动,故名忍辱地。法华经安乐行品曰:「菩萨摩诃萨,住忍辱地,柔和善顺,而不卒暴。」
(术语)有生法之二忍。生忍者,忍有情瞋骂捶打等之凌辱也。法忍者,忍寒热风雨饥渴老病等之非情祸害也。于此二法能安然不动,故名忍辱地。法华经安乐行品曰:「菩萨摩诃萨,住忍辱地,柔和善顺,而不卒暴。」
忍辱草
【佛学大辞典】
(植物)生于雪山之草名。涅槃经二十七曰:「雪山有草,名为忍辱,牛若食者,则出醍醐。」
(植物)生于雪山之草名。涅槃经二十七曰:「雪山有草,名为忍辱,牛若食者,则出醍醐。」
忍辱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罗云忍辱经之略称。
(经名)罗云忍辱经之略称。
忍辱铠
【佛学大辞典】
(譬喻)忍辱能防一切之外难,故譬以甲铠。法华经劝持品曰:「恶鬼入其身,骂詈毁辱我。我等敬信佛,当著忍辱铠。」
(譬喻)忍辱能防一切之外难,故譬以甲铠。法华经劝持品曰:「恶鬼入其身,骂詈毁辱我。我等敬信佛,当著忍辱铠。」
忍辱太子
【佛学大辞典】
(本生)昔毗婆尸佛时,波罗捺国王有太子,名忍辱。太子之父母病重,医云:应以不瞋人肉为药。太子自念我生来不瞋,因名忍辱,可充此药。国中设有不瞋者,岂可以彼救我亲耶?遂自割肉充药,父母病即瘉。见大方便佛报恩经二,经律异相三十一。
(本生)昔毗婆尸佛时,波罗捺国王有太子,名忍辱。太子之父母病重,医云:应以不瞋人肉为药。太子自念我生来不瞋,因名忍辱,可充此药。国中设有不瞋者,岂可以彼救我亲耶?遂自割肉充药,父母病即瘉。见大方便佛报恩经二,经律异相三十一。
忍辱波罗蜜
【佛学大辞典】
(术语)六波罗蜜之一。(参见:波罗蜜)
【佛学常见辞汇】
六波罗蜜之一。(参见:波罗蜜)
(术语)六波罗蜜之一。(参见:波罗蜜)
【佛学常见辞汇】
六波罗蜜之一。(参见:波罗蜜)
忍辱波罗蜜菩萨
【佛学大辞典】
(菩萨)胎藏界曼荼罗虚空藏院中央左第三位,十波罗蜜菩萨之一。主三忍,梵号乞叉底波罗蜜多,密号帝利金刚。肉色,著羯磨衣,左持漉水囊,右立无名小二指,馀屈,为刀印,坐赤莲上。
(菩萨)胎藏界曼荼罗虚空藏院中央左第三位,十波罗蜜菩萨之一。主三忍,梵号乞叉底波罗蜜多,密号帝利金刚。肉色,著羯磨衣,左持漉水囊,右立无名小二指,馀屈,为刀印,坐赤莲上。
忍善
【佛学大辞典】
(术语)忍耐而为善事也。法华经化城喻品曰:「诸恶道减少,忍善者增益。」
(术语)忍耐而为善事也。法华经化城喻品曰:「诸恶道减少,忍善者增益。」
忍智
【佛学大辞典】
(术语)慧心安于法,名为忍;于境决断,名为智。小乘有部之说,忍为无间道(旧译曰无碍道)之观知,属于因;智为解脱道之观智,属于果。成实及大乘,忍智皆通。但就义而分之,则始观名忍,终成名智。俱舍论二十三曰:「忍智者,忍是无间道,约断惑得无能隔碍故。智是解脱道,已解脱惑得与离系得俱时起故。具二次第理定应然,犹如世间驱贼闭户。」大乘义章九曰:「慧心安法名之为忍,于境决断说之为智。依如毗昙断见谛惑,忍为无碍,智为解脱。成实法中一切治道通名为忍,通名为智。以心安法故通名忍,决断无著故通名智。大乘法中忍智亦通,加说五忍从始至终。二谛智等通初及后,随义具分非无义异,始观名忍,终成名智。」
【佛学常见辞汇】
慧心安住于法,叫做忍,于境决断,叫做智。
(术语)慧心安于法,名为忍;于境决断,名为智。小乘有部之说,忍为无间道(旧译曰无碍道)之观知,属于因;智为解脱道之观智,属于果。成实及大乘,忍智皆通。但就义而分之,则始观名忍,终成名智。俱舍论二十三曰:「忍智者,忍是无间道,约断惑得无能隔碍故。智是解脱道,已解脱惑得与离系得俱时起故。具二次第理定应然,犹如世间驱贼闭户。」大乘义章九曰:「慧心安法名之为忍,于境决断说之为智。依如毗昙断见谛惑,忍为无碍,智为解脱。成实法中一切治道通名为忍,通名为智。以心安法故通名忍,决断无著故通名智。大乘法中忍智亦通,加说五忍从始至终。二谛智等通初及后,随义具分非无义异,始观名忍,终成名智。」
【佛学常见辞汇】
慧心安住于法,叫做忍,于境决断,叫做智。
忍调
【佛学大辞典】
(术语)以忍心调伏瞋恚也。维摩经方便品曰:「以忍调行摄诸恚怒。」
【佛学常见辞汇】
以忍辱调伏瞋恚。
(术语)以忍心调伏瞋恚也。维摩经方便品曰:「以忍调行摄诸恚怒。」
【佛学常见辞汇】
以忍辱调伏瞋恚。
忍铠
【佛学大辞典】
(术语)忍辱者,能防一切之外难,故譬以铠。智度论十曰:「忍铠心坚固,精进弓力强。」
(术语)忍辱者,能防一切之外难,故譬以铠。智度论十曰:「忍铠心坚固,精进弓力强。」
良忍
【佛学大辞典】
(人名)日本融通念佛宗之开祖也。
(人名)日本融通念佛宗之开祖也。
身忍行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种忍行之一。
【佛学常见辞汇】
三种忍行之一。
【三藏法数】
谓菩萨修行时,舍身命财,无有吝惜。虽被割截身体,而能忍受,是名身忍行。
(术语)三种忍行之一。
【佛学常见辞汇】
三种忍行之一。
【三藏法数】
谓菩萨修行时,舍身命财,无有吝惜。虽被割截身体,而能忍受,是名身忍行。
法忍
【佛学大辞典】
(术语)忍者忍许之义,今谓信难信之理而不惑为忍。即施于所观之法而忍许也。依此忍许而离惑明理之智决定,谓之法智。故忍为断惑之位,属于因,智为證理之位,属于果。小乘之见道信忍欲界苦谛之理,谓之苦法忍,乃至信忍道谛之理,谓之道法忍。又大乘之菩萨于初地之见道信忍无生之理,谓之无生法忍,其他尚有种种之法忍。大经慧远疏曰:「心安法名之为忍。」又生法二忍之一。忍耐自风雨寒暑饥渴等非情法来之苦难,亦云法忍。
【佛学常见辞汇】
1。对佛所说的法信受不疑;2。(参见:三法忍)
【三藏法数】
谓别教菩萨,于十行位中,修习假观,虽知一切法空无所有,而能假立一切法,化诸众生,于假法中,忍可忍證,故名法忍。(十行者,欢喜行、饶益行、无瞋恨行、无尽行、离痴乱行、善现行、无著行、尊重行、善法行、真实行也。假观者,谓观一切法无不具足也。)
(术语)忍者忍许之义,今谓信难信之理而不惑为忍。即施于所观之法而忍许也。依此忍许而离惑明理之智决定,谓之法智。故忍为断惑之位,属于因,智为證理之位,属于果。小乘之见道信忍欲界苦谛之理,谓之苦法忍,乃至信忍道谛之理,谓之道法忍。又大乘之菩萨于初地之见道信忍无生之理,谓之无生法忍,其他尚有种种之法忍。大经慧远疏曰:「心安法名之为忍。」又生法二忍之一。忍耐自风雨寒暑饥渴等非情法来之苦难,亦云法忍。
【佛学常见辞汇】
1。对佛所说的法信受不疑;2。(参见:三法忍)
【三藏法数】
谓别教菩萨,于十行位中,修习假观,虽知一切法空无所有,而能假立一切法,化诸众生,于假法中,忍可忍證,故名法忍。(十行者,欢喜行、饶益行、无瞋恨行、无尽行、离痴乱行、善现行、无著行、尊重行、善法行、真实行也。假观者,谓观一切法无不具足也。)
三法忍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参见:忍)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参见:三忍)
(名数)(参见:忍)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参见:三忍)
音响忍
【佛学大辞典】
(术语)就树林之音声而悟非有而有之真理也。三法忍之一。(参见:三法忍)
(术语)就树林之音声而悟非有而有之真理也。三法忍之一。(参见:三法忍)
三法忍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参见:忍)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参见:三忍)
(名数)(参见:忍)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参见:三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