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12,分28页显示 上一页 18 19 20 21 22 24 25 26 27 下一页
修行忍门
能忍所打
能忍所恼
能忍所瞋
修忍
正忍
广忍
沙门忍为力
难忍能忍
苦法忍
集法忍
集类忍
道法忍
道类忍
佛类词典(续上)
得无住忍修行忍门
能忍所打
能忍所恼
能忍所瞋
修忍
正忍
广忍
沙门忍为力
难忍能忍
苦法忍
集法忍
集类忍
道法忍
道类忍
得无住忍
【三藏法数】
住即停住。菩萨心不住著,而无异念相续,则能超出毁犯禁戒之罪,是为得无住忍。
住即停住。菩萨心不住著,而无异念相续,则能超出毁犯禁戒之罪,是为得无住忍。
修行忍门
【三藏法数】
谓能忍受他人损恼,心不怀报;亦当忍于利、衰、毁、誉、称、讥、苦、乐等八法,故名修行忍门。
谓能忍受他人损恼,心不怀报;亦当忍于利、衰、毁、誉、称、讥、苦、乐等八法,故名修行忍门。
能忍所打
【三藏法数】
谓菩萨以得如响平等智力,虽被人捶打,而能忍受不加报也。(如响者,谓如空谷之答众响也。)
谓菩萨以得如响平等智力,虽被人捶打,而能忍受不加报也。(如响者,谓如空谷之答众响也。)
能忍所恼
【三藏法数】
谓菩萨以得镜像平等智力,虽被人恼害,而能忍受不加报也。(镜像者,谓如明镜之现众像也。)
谓菩萨以得镜像平等智力,虽被人恼害,而能忍受不加报也。(镜像者,谓如明镜之现众像也。)
能忍所瞋
【三藏法数】
谓菩萨以得如幻平等智力,虽被人瞋呵,而能忍受不加报也。(如幻者,谓如变幻而不实也。)
谓菩萨以得如幻平等智力,虽被人瞋呵,而能忍受不加报也。(如幻者,谓如变幻而不实也。)
修忍
【三藏法数】
谓别教菩萨,于十回向位中,修习中观,知一切法事理和融,于中道中,忍可忍證,故名修忍。(十回向者,救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不坏回向、等一切佛回向、至一切处回向、无尽功德藏回向、随顺平等善根回向、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真如相回向、无缚解脱回向、法界无量回向也。中观者,谓观一切法非空非假,即中道也。)
谓别教菩萨,于十回向位中,修习中观,知一切法事理和融,于中道中,忍可忍證,故名修忍。(十回向者,救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不坏回向、等一切佛回向、至一切处回向、无尽功德藏回向、随顺平等善根回向、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真如相回向、无缚解脱回向、法界无量回向也。中观者,谓观一切法非空非假,即中道也。)
正忍
【三藏法数】
谓别教菩萨,于十地位中,正破无明之惑,而于中道之理,忍可忍證,故名正忍。(十地者,欢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也。)
谓别教菩萨,于十地位中,正破无明之惑,而于中道之理,忍可忍證,故名正忍。(十地者,欢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也。)
广忍
【三藏法数】
忍者,耐也。谓菩萨修行之时,若人骂詈,知其从声,而出于此,观了言语性空,意亦如是,视诸惭辱,空无所有,如此则瞋恚不生,忍行可进。身既能尔,复能展转化他,令行忍耐,故曰广忍。(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忍者,耐也。谓菩萨修行之时,若人骂詈,知其从声,而出于此,观了言语性空,意亦如是,视诸惭辱,空无所有,如此则瞋恚不生,忍行可进。身既能尔,复能展转化他,令行忍耐,故曰广忍。(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沙门忍为力
【三藏法数】
梵语沙门,华言勤息。谓沙门常以忍辱为心,而能禦诸恶境,无所瞋恚,故名沙门忍为力。
梵语沙门,华言勤息。谓沙门常以忍辱为心,而能禦诸恶境,无所瞋恚,故名沙门忍为力。
难忍能忍
【三藏法数】
谓菩萨见诸众生,违佛教化,作不善业,生诸恶道,即起哀悯之心,方便度脱,虽经多劫,心无退转,是为难忍能忍。(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
谓菩萨见诸众生,违佛教化,作不善业,生诸恶道,即起哀悯之心,方便度脱,虽经多劫,心无退转,是为难忍能忍。(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
苦法忍
【三藏法数】
苦,即欲界生死之苦。法,即真如之理。忍,即忍可,亦印證之义也。谓于四善根位中,因观欲界生死之苦,至世第一后心,真如理显,生无漏法忍,是名苦法忍。(四善根者,即四加行,暖位、顶位、忍位、世第一位也。无漏者,谓不漏落三界生死也。)
苦,即欲界生死之苦。法,即真如之理。忍,即忍可,亦印證之义也。谓于四善根位中,因观欲界生死之苦,至世第一后心,真如理显,生无漏法忍,是名苦法忍。(四善根者,即四加行,暖位、顶位、忍位、世第一位也。无漏者,谓不漏落三界生死也。)
集法忍
【三藏法数】
集,即招集之义。谓观欲界集谛,见、思之惑,真如理显,生无漏法忍,是名集法忍。(见惑者,谓意根对法尘起诸分别;眼等五根,对色等五尘,起诸贪爱思惑者,谓曰思惑也。)
集,即招集之义。谓观欲界集谛,见、思之惑,真如理显,生无漏法忍,是名集法忍。(见惑者,谓意根对法尘起诸分别;眼等五根,对色等五尘,起诸贪爱思惑者,谓曰思惑也。)
集类忍
【三藏法数】
谓观欲界集谛之后,复观上二界集谛,生无漏法忍,是欲界集法忍之流类,是名集类忍。
谓观欲界集谛之后,复观上二界集谛,生无漏法忍,是欲界集法忍之流类,是名集类忍。
道法忍
【三藏法数】
道,即三十七道品。谓观欲界道谛,修此道品,真如理显,生无漏法忍,是名道法忍。(三十七道品者,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是四念处。已生恶,令永断;未生恶,令不生;已生善,令增长;未生善,令得生,是四正勤。欲如意足、念如意足、精进如意足、思惟如意足,是四如意足。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是五根。信力、精进力、念力、定力、慧力,是为五力。念觉分、择法觉分、精进觉分、喜觉分、除觉分、定觉分、舍觉分,是七觉分。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是八正道。已上诸法总为三十七道品也。)
道,即三十七道品。谓观欲界道谛,修此道品,真如理显,生无漏法忍,是名道法忍。(三十七道品者,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是四念处。已生恶,令永断;未生恶,令不生;已生善,令增长;未生善,令得生,是四正勤。欲如意足、念如意足、精进如意足、思惟如意足,是四如意足。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是五根。信力、精进力、念力、定力、慧力,是为五力。念觉分、择法觉分、精进觉分、喜觉分、除觉分、定觉分、舍觉分,是七觉分。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是八正道。已上诸法总为三十七道品也。)
道类忍
【三藏法数】
谓观欲界道谛之后,复观上二界道谛,生无漏法忍,是欲界道法忍之流类,是名道类忍。
谓观欲界道谛之后,复观上二界道谛,生无漏法忍,是欲界道法忍之流类,是名道类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