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忍性  拼音:rěn xìng
1.坚忍其性。《孟子。告子下》:「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2.克制、矫揉性情。《庄子。列禦寇》:「忍性以视民,而不知不信。」《儿女英雄传》第三七回:「小子自然要算忍性上欠些把持,媳妇自然要算用情上欠些宛转。」
《漢語大詞典》:忍俊
含笑,忍笑。《随园诗话补遗》卷五引 清 燕以筠 《袖手》诗:“欲折梅花还忍俊,空从树下一婆娑。”
分類:含笑
《国语辞典》:不忍言  拼音:bù rěn yán
不忍心说。《三国演义》第四回:「卓贼欺天废主,人不忍言;而公恣其跋扈,如不听闻,岂报国效忠之臣哉?」
分类:不忍心
《漢語大詞典》:忍事
以忍耐态度对待各种事情。 唐 裴度 《中书即事》诗:“灰心缘忍事,霜鬢为论兵。”
《漢語大詞典》:堪忍
忍受。书·汤诰“尔万方百姓,罹其凶害,弗忍荼毒” 孔 传:“罹,被荼毒苦也。不能堪忍虐之甚。”魏书·酷吏传·李洪之:“﹝ 李洪之 ﹞志性慷慨,多所堪忍,疹疾灸疗,艾炷围将二寸,首足十餘处,一时俱下,而言笑自若。” 宋 何薳 春渚纪闻·雀鳅蛇蟹之异:“一日,觉头痒不可堪忍,爬搔之极,至指甲流血。”
分類:忍受
《國語辭典》:容忍  拼音:róng rěn
包容、忍耐。《汉书。卷八六。王嘉传》:「唯陛下留神于择贤,记善忘过,容忍臣子,勿责以备。」元。无名氏《连环计》第四折:「倒是吕布兄弟还容忍得过,若我白袍李肃呵,杀了那老贼多时也。」
《國語辭典》:忍心  拼音:rěn xīn
1.狠心。《诗经。大雅。桑柔》:「惟彼忍心,是顾是复。」
2.耐心。唐。白居易 酬皇甫十早春对雪见赠诗:「忍心三两日,莫作破斋人。」
《國語辭典》:忍痛  拼音:rěn tòng
忍受痛苦。《南齐书。卷五五。孝义列传。吴达之》:「尝遇病,与母隔壁,忍痛不言,齧被至碎,恐母之哀己也。」《红楼梦》第三○回:「宝玉一面进房来解衣,一面笑道:『我长了这么大,今日头一遭儿生气打人,不想就偏遇见了你。』袭人一面忍痛换衣裳,一面笑道:『我是个起头儿的人,不论事大事小,事好事歹,自然也该从我起。』」
《國語辭典》:忍耐  拼音:rěn nài
按捺住感情或感受,不使发作。《西游记》第三七回:「这才是进退两难心问口,三思忍耐口问心。」《红楼梦》第六○回:「这又何苦生事。不管怎样,忍耐些罢了。」也作「忍奈」。
《国语辞典》:忍者  拼音:rěn zhě
用忍术或忍法侦查情报的人。相当于现代的间谍。流行于十六世纪以后的日本。
《漢語大詞典》:含忍
(1).犹容忍。三国志·魏志·程昱传:“大臣耻与分势,含忍而不言。” 宋 苏轼 《奏为法外刺配罪人待罪状》:“情理巨蠹,实难含忍。” 清 陆继辂 《建阳知县陆费君墓志铭》:“其或稍知自好,则务为优容含忍,冀且无事。”
(2).谓宽容;忍耐力强。 朱自清 《〈山野掇拾〉》:“他是个含忍与自制的人,是个中和的人。”
分類:宽容容忍
《漢語大詞典》:强忍
亦作“彊忍”。 勉力忍耐,勉强忍耐。国语·楚语下:“彊忍犯义,毅也。” 韦昭 注:“彊,彊力也;忍,忍犯义也。”史记·留侯世家:“彊忍,下取履。” 杨朔 《雪花飘飘》:“﹝ 百岁 ﹞强忍着说:‘爹,别哭了。’”
《國語辭典》:强忍(強忍)  拼音:qiǎng rěn
强迫忍住。如:「为将来著想,他强忍怒火答应对方的要求。」
《漢語大詞典》:忍笑
忍住不笑。 唐 韩偓 《忍笑》诗:“水精鸚鵡釵头颤,举袂佯羞忍笑时。”
《國語辭典》:忍受  拼音:rěn shòu
忍耐承受。《敦煌变文集新书。卷二。妙法莲华经讲经文》:「如此辛勤能忍受,不生退屈有何缘?」《宋史。卷三三五。列传。种世衡》:「师中叹曰:『逗挠,兵家大戮也。吾结发从军,今老矣,忍受此为罪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