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天忌
(1).谓上天所禁忌之事。左传·成公十六年:“旧不必良,以犯天忌,我必克之。” 杨伯峻 注:“犯天忌者指晦日用兵。”
(2).《淮南子·天文训》:“虹、蜺、彗星者,天之忌也。”后称虹曰天忌。 明 王志坚 《表异录·象纬》:“虹曰天弓,亦曰帝弓,见《白虎通》。又名天忌。”
分類:上天禁忌
《漢語大詞典》:媢忌
(1).嫉妒。新唐书·房玄龄传:“无媢忌,闻人善,若己有之。” 宋 无名氏 《梅妃传》:“议者谓或覆宗,或非命,均其媢忌自取。” 宋 叶适 《朝议大夫王公墓志铭》:“然揣摩者私料公厚 钱 甚,媢忌者因掎公以撼 钱 。”
(2).指嫉妒的人。新唐书·刘洎传赞:“然性刚疏,辅太子,欲身任安危,以言掩其众,为媢忌所乘,卒陷罪诛。”
分類:嫉妒
《漢語大詞典》:俗忌
为世俗所忌讳。宋书·王镇恶传:“ 镇恶 以五月五日生,家人以俗忌,欲令出继疎宗。”北史·李绘传:“ 绘 字 敬文 。六岁便求入学,家人以偶年俗忌,不许,遂窃其姊笔牘用之。”
分類:世俗忌讳
《国语辞典》:邹忌(邹忌)  拼音:zōu jì
人名。战国时齐人,生卒年不详。有辩才,善鼓琴。齐威王时封为相,机敏擅言,常以巧喻谏威王而获得接纳,大获宠信,受封为成侯。
《漢語大詞典》:忌克(忌剋)
亦作“ 忌剋 ”。亦作“ 忌刻 ”。
(1).谓心存妒忌而欲驾凌于人。亦泛指为人妒忌刻薄。左传·僖公九年:“无好无恶,不忌不克之谓也。今其言多忌克,难哉!” 孔颖达 疏:“其言多所忌,多欲陵人。”晋书·王济传:“然外虽弘雅,而内多忌刻,好以言伤物,儕类以此少云。”北史·房彦谦传:“主上性多忌剋,不纳諫諍。”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十八章:“有朝一日打下了天下,只要你 张敬轩 对百姓行仁义,对老伙伴大度优容,不要心存忌刻,诛戮功臣,我 李自成 愿意解甲归田,做一个 尧 舜 之民。”
(2).犹忌恨。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 陈定 平时家里饱煖,妻妾享用,乡邻人忌剋他的多,看想他的也不少。” 章炳麟 《革命道德说》:“视学术之不若己者与资望之在其下者,如遇僕隶;高己者则生忌克;同己者则相标榜,利害之不相容,则虽同己者而亦嫉之。”
《國語辭典》:忌刻  拼音:jì kè
忌妒刻薄。《北史。卷六八。王雅传》:「世积见帝性忌刻,功臣多获罪,由是纵酒,不与执政言及时事。」也作「忌克」。
分類:忌刻
《國語辭典》:忌前  拼音:jì qián
忌妒他人的才能或声望超过自己。《旧唐书。卷一九○。文苑传中。贾曾传》:「契苾何力沉毅持重,有统御之才,然颇有忌前之癖。」
《國語辭典》:回忌  拼音:huí jì
1.回避忌讳。《新唐书。卷一八五。王徽传》:「书二十馀上,言无回忌,公议浩然归重。」
2.人死后一周年的忌日。
分類:回避避忌
《漢語大詞典》:遭忌
遭受忌妒。 清 程梦星 《归画行》:“从来怀宝动遭忌,鼠辈詎肯留青氊。” 朱自清 《论老实话》:“直说遭怨,直言遭忌,就如刺了别人的心--小之被人骂为‘臭嘴’,大之可以杀身。”
分類:遭受忌妒
《漢語大詞典》:谗忌(讒忌)
谗害忌恨。 唐 无名氏 灌畦暇语:“夫人主内贮私意则聪明不开,聪明不开则横生忌讳,横生忌讳则直言不闻而朝廷有非辜矣。谗忌之尝来,又乘之以危中国士,噫,曾谓 孝宣 其不及 齐桓公 者远矣。” 清 昭梿 啸亭杂录·宋总兵:“﹝公﹞偶有议论,慷慨迅厉,傍若无人,以致谗忌者众,身后籍没,两子戍边。”
分類:谗害忌恨
《漢語大詞典》:怨忌
怨恨嫉妒。后汉书·皇后纪下·桓帝懿献梁皇后:“后既无子,潜怀怨忌,每宫人孕育,鲜得全者。”《晋书·儒林传·范弘之》:“下官与 石 本无怨忌,生不相识,事无相干。”书·多方“尔尚不忌於凶德” 唐 孔颖达 疏:“汝能庶几不自相怨忌。”
分類:怨恨嫉妒
《漢語大詞典》:内忌
内心忌妒。亦指忌妒心。后汉书·袁绍传:“公貌宽而内忌,不亮吾忠,而吾数以至言迕之。若胜而喜,必能赦我,战败而怨,内忌将发。”
分類:内心忌妒
《漢語大詞典》:龙忌(龍忌)
(1).禁火日。后汉书·周举传:“ 太原 一郡,旧俗以 介之推 焚骸,有龙忌之禁。至其亡月,咸言神灵不乐举火,由是士民每冬中輒一月寒食,莫敢烟爨。” 李贤 注:“龙,星,木之位也,春见东方。心为大火,惧火之盛,故为之禁火。俗传云 子推 以此日被焚而禁火。”
(2).鬼神忌日。《淮南子·要略》:“操舍开塞,各有龙忌。” 高诱 注:“中国以鬼神之日忌, 北胡 、 南越 皆谓之请龙。”
《漢語大詞典》:嫉忌
犹妒忌。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苗生:“然嫉忌者易服而毙,则知 苗 亦无心者耳。”
分類:嫉忌妒忌
《國語辭典》:忌口  拼音:jì kǒu
禁吃不相宜的食物。如:「他患了糖尿病,对甜食还不忌口,怎不糟糕?」也作「忌嘴」。
分類:忌恨谗言
《漢語大詞典》:敬忌
谨慎而有所畏惧。书·康诰:“汝亦罔不克敬典,乃由裕民,惟 文王 之敬忌。” 蔡沉 集传:“敬则有所不忽,忌则有所不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