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乐心(樂心)
音乐的内容。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乐府:“故知诗为乐心,声为乐体;乐体在声,瞽师务调其器;乐心在诗,君子宜正其文。”
(1).欢乐之心;心里快乐。礼记·乐记:“是故其哀心感者,其声噍以杀;其乐心感者,其声嘽以缓。” 孔颖达 疏:“若外境所善,心必欢乐,欢乐在心,故声必随而宽缓也。” 元武汉臣《玉壶春》第二折:“今日折向书斋玉壶中放,相近着緑窗,胜梨花淡粧,每日家浄洗双眸乐心儿赏。”《红旗歌谣·竹片歌》:“赶快参加红军去,消灭敌人真乐心。”
(2).谓陶冶性情。荀子·乐论:“君子以鐘鼓导志,以琴瑟乐心。”
《漢語大詞典》:情曲
心曲,心里事。太平广记卷一六○引 唐 无名氏《异闻录·秀师言记》:“﹝ 神秀 ﹞别揖 李 於门扇后曰:‘九郎能惠然独赐一宿否?小僧有情曲,欲陈露左右。’”
分類:情曲心里
《國語辭典》:慌张(慌張)  拼音:huāng zhāng
因慌忙而张惶失措。《儒林外史》第一五回:「一进了门,见那几个长随不胜慌张。」《红楼梦》第三一回:「我慌张的很,连扇子还跌折了,那里还配打发吃果子?」
《漢語大詞典》:心顺(心順)
(1).愿意,同意。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五本第三折:“夫人小姐都心顺。” 元 乔吉 《扬州梦》第四折:“[ 牛太守 云]既然 牧之 心顺,着 好好 过来相见,就与 牧之 为夫人。”
(2).心里顺当,高兴。 老舍 《柳家大院》:“ 老王 不知怎么一时心顺,没叫儿子揍媳妇。”
《漢語大詞典》:奈心
耐心。心里不急躁,不厌烦。奈,通“ 耐 ”。《水浒传》第四三回:“奈心坐一坐,我去寻水来你吃。”
《國語辭典》:好气(好氣)  拼音:hǎo qì
1.香气,芬芳的气味。南朝梁。简文帝〈伤美人〉诗:「薰炉含好气,庭树吐华滋。」
2.生气。《文明小史》第五九回:「冲天炮是读过天文教科书的,懂得此中道理,又是好气,又是好笑。」
3.心里高兴,态度好。常用于否定句。《二刻拍案惊奇》卷二○:「陈定也没好气的,也不来管他好歹。」也作「好气儿」。
《漢語大詞典》:介心
(1).耿介的性格。 三国 魏 曹植 《蝉赋》:“声皦皦而弥厉兮,似贞士之介心。”
(2).介意,把不快的事记在心里。如:这件事他讲得不妥当,请 张先生 不要介心。
《國語辭典》:记心(記心)  拼音:jì xīn
放在心上、记在心里。《三国演义》第八回:「吾前日病中,心神恍惚,误言伤汝,汝勿记心。」《西游记》第三二回:「你快伸过孤拐来,打五棍记心!」
《漢語大詞典》:惠中
谓心里聪明。惠,通“ 慧 ”。 唐 韩愈 《送李愿归盘谷序》:“人之称大丈夫者,我知之矣……曲眉丰颊,清声而便体,秀外而惠中。”
分類:心里聪明
《漢語大詞典》:隔心
彼此心里有隔阂;不投合:咱俩不~,有什么事你别瞒我。
《漢語大詞典》:恼心(惱心)
谓心里烦恼。古今小说·闲云庵阮三偿冤债:“ 陈太尉 回衙,见夫人面带忧容,问道:‘夫人,今日何故不乐?’夫人回道:‘我有一件事恼心。’”
分類:心里烦恼
《漢語大詞典》:沈心
亦作“沉心”。
(1).静心。 晋 陆机 《汉高祖功臣颂》:“ 袁生 秀朗,沉心善照。 汉 斾南振, 楚 威自挠。” 清 李渔 《凰求凤·避色》:“沉心批閲《楼东赋》,顾不得笔尖枯。” 张资平 《木马》一:“﹝他﹞很想找一个幽静清洁的、能够沉心用功的寓所。”
(2).吃心。介意,往心里去。红楼梦第三四回:“﹝ 宝玉 ﹞见 袭人 説出,方才知道;因又拉上 薛蟠 ,惟恐 宝釵 沉心,忙又止住 袭人 。”沉,一本作“ 存 ”。
《漢語大詞典》:置念
放在心里。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甄后:“妾偶从游嬉富贵者数载,过即不復置念。”
分類:心里
《漢語大詞典》:难心(難心)
谓心里为难。 贾大山 《取经》:“有了什么难心的事,他总是先来摸摸俺们的心眼儿,然后再拿到支委会上讨论。”《当代》1987年第2期:“ 豆芽 妈正在为 豆芽 的事难心。”
分類:心里为难
《漢語大詞典》:色拒
孟子·告子下:“夫苟不好善,则人将曰,‘訑訑,予既已知之矣。’訑訑之声音颜色距人於千里之外。”谓心里不接受并表现在词色上。后以“色拒”指公然拒绝。 明 李东阳 《都察院左都御史戴公墓志铭》:“有请謁者,孙不色拒,而终一无所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