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生平  拼音:shēng píng
一生或有生以来。三国魏。刘桢公宴〉诗:「生平未始闻,歌之安能详。」《儒林外史》第二○回:「这两本是我生平所做的诗,虽没有甚么好,却是一生相与的人都在上面。」
《國語辭典》:生年  拼音:shēng nián
1.出生的那一年。《后汉书。卷七五。吕布传》:「术生年以来,不闻天下有刘备,备乃举兵与术对战。」
2.活著的年数。《文选。古诗十九首。生年不满百》:「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國語辭典》:本来(本來)  拼音:běn lái
1.原来、原先。《儒林外史》第三回:「我这舍舅,本来原不是生意人。」《文明小史》第三一回:「可巧对面客店里有一位河南顾举人,本来约著同伴出京的,忽然走来,伯集把方才要帐的情形合他说了。」
2.表示理所当然。如:「做事本来就应该小心谨慎,避免节外生枝。」
《國語辭典》:空明  拼音:kōng míng
1.月映于水而生光明。宋。苏轼赤壁赋〉:「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2.空中。宋。苏轼登州海市〉诗:「东方云海空复空,群仙出没空明中。」
《漢語大詞典》:心源
犹心性。佛教视心为万法之源,故称。 唐 元稹 《度门寺》诗:“心源虽了了,尘世苦憧憧。” 宋 邵雍 《暮春吟》:“自问心源无所有,答云疎懒味偏长。” 清 王夫之 张子正蒙注·大易:“此惟明於大化之浑沦与心源之寂感者,乃知元亨利贞统於《乾》《坤》之妙。” 李大钊 《民彝与政治》:“民能以秉彝之纯莹智照直证心源,不为一偏一曲之成所拘蔽,斯其包藴之善,自能发挥光大。”
《漢語大詞典》:狼性
喻凶恶的心性。 清 洪升 《长生殿·侦报》:“只是 禄山 呵,他明把至尊欺,狡将奸计使,险备机关设。马蹄儿纵不行,狼性子终难帖。”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禀帖赘说》:“况此辈非久係节制之兵,甫经革面而狼性犹存。”
分類:凶恶心性
《漢語大詞典》:心质(心質)
心性;气质。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九徵:“故心质亮直,其仪劲固;心质休决,其仪进猛;心质平理,其仪安闲。”
分類:心性气质
《國語辭典》:工夫  拼音:gōng fū
临时雇用的工程夫役。《晋书。卷七五。范汪传》:「皆资人力,又夺人居宅,工夫万计。」
《國語辭典》:心地  拼音:xīn dì
1.心境、心态。《宋史。卷四三八。儒林传八。何基传》:「干告以必有真实心地、刻苦工夫而后可,基悚惕受命。」《红楼梦》第三二回:「谁知道后来还是照旧一样,真真有涵养,心地宽大。」
2.头脑。《文明小史》第二八回:「我看龙令为人虽然科甲出身,心地到还明白,决不至此。」
《國語辭典》:清静(清靜)  拼音:qīng jìng
1.宁静不烦扰。《老子》第四十五章:「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2.安静不吵杂。《文选。王褒。洞箫赋》:「惟详察其素体兮,宜清静而弗諠。」
3.天气明朗。《史记。卷一二八。褚少孙补龟策传》:「新雨已,天清静无风。」《隋书。卷二十一。天文志下》:「若天气清静,无诸游气,日月不明,乃为失色。」
4.安静无事。《汉书。卷六十。杜周传》:「延年乃选用良吏,捕击豪强,郡中清静。」
《漢語大詞典》:心空
佛教语。谓心性广大,含容万象,有如虚空之无际。亦指本心澄澈空寂无相。 唐 王维 《青龙寺昙壁上人兄院集》诗:“眼界今无染,心空安可迷。” 唐 庞蕴 《杂诗》:“十方同聚会,个个学无为。此是选佛场,心空及第归。”
《漢語大詞典》:习静(習静)
亦作“ 习靖 ”。 靖、静古通。谓习养静寂的心性。亦指过幽静生活。 汉 焦赣 《易林·噬嗑之大过》:“奇适无耦,习靖独处。” 南朝 梁 何逊 《苦热》诗:“习静閟衣巾,读书烦几案。” 唐 王维 《积雨辋川庄作》诗:“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四回:“原来这所房子,是 继之 祖老太爷晚年习静之处。” 冰心 《寄小读者》二十:“暑天宜习静,愿你们多写作。”
《國語辭典》:心志  拼音:xīn zhì
心思毅力。如:「心志不坚的人,是很难有大成就的。」《三国演义》第五五回:「盛为筑室,以丧其心志;多送美色玩好,以娱其耳目。」
《國語辭典》:佛性  拼音:fó xìng
成佛的潜能。《五灯会元。卷七。长生皎然禅师》:「僧问:『古人有言,无明即佛性,烦恼不须除?如何是无明即佛性?』」
《漢語大詞典》:佛性禅心(佛性禪心)
谓佛教徒一意修行、清静寂定之心性。《水浒传》第四五回:“那众僧都在法坛上看见了这妇人,自不觉都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一时间愚迷了佛性禪心,拴不定心猿意马。”《金瓶梅词话》第八回:“那众和尚见了 武大 这个老婆,一个个都昏迷了佛性禪心。”
《漢語大詞典》:观心(觀心)
观察心性。佛教以心为万法的主体,无一事在心外,故观心即能究明一切事(现象)理(本体)。十不二门指要钞上:“盖一切教行,皆以观心为要。” 唐 施肩吾 《题景上人山门》诗:“水有青莲沙有金,老僧於此独观心。” 宋 苏辙 《诸子将筑室以画图相示》诗之三:“久尔观心终未悟,偶然见道了无疑。” 清 龚自珍 《重辑六妙门序》:“五曰还,此门还是裂小网,开佛知见曰裂大网,还者非他,《觉意三昧》之观,观心是也。”
《國語辭典》:心印  拼音:xīn yìn
1.禅师所證悟的境界。《五灯会元。卷一七。黄龙悟心禅师》:「祖师心印,状似铁牛之机,去即印住,住即印破。」
2.拆字术。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卷一。论气韵非师》:「且如世之相押字之术,谓之心印。本自心源,想成形迹,迹与心合,是之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