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溺意
谓心志沉湎于某个方面。 明 张居正 《赠荆门守黄君升开封贰守序》:“今治道益衰,吏为机巧,溺意功利,失其本心。”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词林·黄慎轩之逐:“近来縉绅士大夫,亦有捧呪念佛……不遵 孔子 家法,而溺意禪教者。”明史·镇国中尉朱勤熨传:“陛下躬上圣之资,不法古帝王兢业万几,择政任人,乃溺意长生,屡修斋醮,兴作频仍。”
分類:心志沉湎
《漢語大詞典》:申志
一再表明心志。《楚辞·刘向〈九叹·愍命〉》:“虽謇謇以申志兮,君乖差而屏之。” 王逸 注:“言己虽竭忠謇謇以重达其志,君心乃乖差而不与我同,故遂屏弃而不见用也。”
《漢語大詞典》:畅志(暢志)
(1).顺遂心志。 唐 寒山 《诗》之二七四:“我更何所亲,畅志自宜老。”
(2).指使心志舒畅。史记·乐书 唐 司马贞 索隐述赞:“乐之所兴,在乎防欲。陶心畅志,舞手蹈足。”
《国语辞典》:高世志  拼音:gāo shì zhì
超脱世俗的心志。《新唐书。卷一七七。崔咸传》:「咸素有高世志,造诣崭远。」
《漢語大詞典》:惑疾
(1).迷乱之病。谓精神失常。左传·襄公二十四年:“不然,其有惑疾,将死而忧也。” 杨伯峻 注:“惑疾即迷惑之疾,谓心情不安,疑神疑鬼。”
(2).指沉湎女色,丧失心志之病。左传·昭公元年:“晦淫惑疾,明淫心疾。” 杜预 注:“晦,夜也。为宴寝过节,则心惑乱。”
《漢語大詞典》:庸情
犹俗虑,常人的心志。 南朝 梁 沈约 《郊居赋》:“将通人之远旨,非庸情之所见。” 明 吴承恩 《淮郡文献志后序》:“嗟乎,自有宇宙即有此邦,几世几人,凡庸眼所熟,庸情所营者,烟霞尽矣。”
分類:常人心志
《漢語大詞典》:固植
(1).固志。坚定的意志。管子·法法:“上无固植,下有疑心。”
(2).指心志坚定。《楚辞·招魂》:“弱颜固植,謇其有意些。” 王逸 注:“固,坚也;植,志也……言美女内多廉耻,弱颜勿愧,心志坚固,不可侵犯。”
《漢語大詞典》:效志
亦作“効志”。 察核心志,反省。《楚辞·九章·怀沙》:“抚情効志兮,冤屈而自抑。” 王逸 注:“効,犹覈也。” 汉 马融 《长笛赋》:“是故可以通灵感物,写神喻意,致诚効志,率作兴事。”
《漢語大詞典》:运情(運情)
运用心志。后汉书·张衡传论:“推其围范两仪,天地无所藴其灵;运情机物,有生不能参其智。”
《漢語大詞典》:词志(詞志)
言词和心志。宋史·陈尧叟传:“疾甚,表求避位。遣閤门使 杨崇勋 至第抚慰,以询其意。 尧叟 词志颇确,优拜右僕射,知 河阳 。”
分類:和心心志
《漢語大詞典》:栖诚(棲誠)
亦作“栖诚”。 谓寄托心志。 南朝 梁 沈约 《瑞石像铭》:“永言鷲室,栖诚梵宫,载雕载范,写好摛工。”
《漢語大詞典》:枉志
屈志,改变心志。 汉 严遵 道德指归论·名身孰亲:“知止之人,贵为天子,不以枉志;贫处巖穴,不以幽神。” 南朝 宋 谢灵运 《撰征赋》:“救祖考之邦坏,在幽人而枉志。” 唐 柳宗元 《为户部王叔文陈情表》:“岂虑未效涓尘,遽迫方寸……虽欲徇公,无由枉志。”
《漢語大詞典》:贞敏(貞敏)
(1).清廉俭约而又勤敏于事。《魏书·游明根传》:“ 明根 风度清干,志尚贞敏,温恭静密,乞言是寄。” 唐 梁肃 《郑县尉厅壁记》:“元年春正月之后,贤侯才子曰 兰陵 萧倕 ,以贞敏恪慎,再命为尉。”
(2).心志专一而又聪敏好学。 唐太宗 《〈三藏圣教〉序》:“有 玄奘 法师者,法门之领袖也。幼怀贞敏,早悟三空之心;长契神情,先包四忍之行。”
《國語辭典》:诚壹(誠壹)  拼音:chéng yī
心志专一。《史记。卷一二九。货殖传》:「胃脯,简微耳,浊氏连骑。马医、浅方、张里击钟,此皆诚壹之所致。」
分類:心志专一
《漢語大詞典》:诡服(詭服)
(1).谓心口不一,与心志相违。管子·法法:“私议立则主道卑矣,况主倨傲易令,错仪画制,变易风俗,诡服殊説犹立?”汉书·公孙弘传:“位在宰相封侯,而为布被脱粟之饭,奉禄以给故人宾客,无有所餘,可谓减於制度,而率下篤俗者也,与内富厚而外为诡服以钓虚誉者殊科。” 颜师古 注:“诡服,谓与心志相违也。”
(2).谓假意服罪。宋史·岳飞传:“谍冀缓死,即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