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09,分28页显示 上一页 13 14 15 16 17 19 20 21 22 下一页
僧贯微(别称 贯徽 )
宇文徽
蒋延徽
赵延徽
张方平(字 安道 号 乐全居士 文定 )
王徽( 徽 字 烛幽 名 王绪 庙号 文宗 )
陈徽卿
赵徽
张徽(字 伯常 )
庄徽(字 君猷 僖简 )
徐徽(字 仲元 号 独山翁 )
胡徽
李徽之
晁说之(号 景迂、景迂生、老法华、天台教僧 字 以道、伯以 )
其它辞典(续上)
杜汉徽僧贯微(别称 贯徽 )
宇文徽
蒋延徽
赵延徽
张方平(字 安道 号 乐全居士 文定 )
王徽( 徽 字 烛幽 名 王绪 庙号 文宗 )
陈徽卿
赵徽
张徽(字 伯常 )
庄徽(字 君猷 僖简 )
徐徽(字 仲元 号 独山翁 )
胡徽
李徽之
晁说之(号 景迂、景迂生、老法华、天台教僧 字 以道、伯以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京兆长安人。有臂力,善骑射。后晋、后汉、后周时戍边州,屡破契丹。宋初领茂州刺史,改潮州。从平李筠、李重进,录功居多。太祖建隆三年,为雄武军使、知屯田事,以病请告归京,未几卒。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洛阳人。仕后周,为礼部上士。曾奉使至邓国及黑水龙洞诸羌,前后降服三十余部。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人。吴杨行密之婿。与临川王杨濛善,为徐知诰所忌。杨溥太和时,官信州刺史。从建州土豪吴光请,不俟朝命而引兵攻建州。城垂克,为徐知诰促归。闽人乘势追之,延徽师败,贬右威卫大将军。
人物简介
简介
建隆元年(960)任建雄军节度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07—1091 【介绍】: 宋应天宋城人,字安道,号乐全居士。仁宗景祐元年举茂才异等科,复中贤良方正科。历知昆山县,通判睦州。西夏入犯,上平戎十策。历知谏院,论建甚多,主与西夏讲和。累进翰林学士,拜御史中丞,改三司使。出知数州府。英宗治平中召拜翰林学士承旨。神宗即位,拜参知政事,反对任用王安石,极论新法之害。以太子少师致仕。既告老,而论事益切,于用兵、起狱尤反复言之。卒谥文定。有《乐全集》。全宋诗
张方平(一○○七~一○九一),字安道,号乐全居士,应天宋城(今河南商丘)人。仁宗景祐元年(一○三四),举茂材异等,为校书郎,知昆山县。又举贤良方正,迁著作佐郎、通判睦州。召直集贤院,俄知谏院。历知制诰,权知开封府,御史中丞,三司使。加端明殿学士、判太常寺。坐事出知滁州,顷之,知江宁府,入判流内铨。以侍讲学士知滑州,徙益州。复以三司使召,迁尚书左丞、知南京。未几,以工部尚书帅秦州。英宗立,迁礼部尚书,知郓州,还为翰林学士承旨。神宗即位,除参知政事,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又转徙中外,以太子少师致仕。哲宗元祐六年卒,年八十五。赠司空,谥文定。有《乐全集》四十卷。事见《东坡后集》卷一七《张文定公墓志铭》。《宋史》卷三一八有传。 张方平诗四卷,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乐全集》为底本,校以清吴兴陶氏抄本(简称陶本,藏北京图书馆),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清抄季锡畴校本(简称季本)。又据《栾城集》等辑得集外诗,附于卷末。全宋文·卷七八二
张方平(一○○七——一○九一),字安道,号乐全居士,应天宋城(今河南商丘)人。少颖悟,景祐元年举茂材异等,宝元元年又中贤良方正。西夏叛,上《平戎十策》。历知谏院、知制诰,进翰林学士,拜御史中丞、三司使。出知杭、益等州府,十易藩镇。英宗召拜翰林学士承旨。神宗即位,除参知政事,寻以父忧免。服阕,以观文殿学士留守西京,又历数郡。极论新法之害。数请老,元丰二年以太子少师致仕,元祐六年卒,年八十五,谥文定。深识三苏父子,故苏轼终身敬事之。有《乐全集》四十卷(存)、《玉堂集》二十卷、《注仁宗乐书》一卷。见王巩《张公行状》(《乐全集》附录),《宋史》卷三一八本传。
人物简介
简介
高丽文宗(1019年12月1日—1083年),讳王徽,字烛幽,高丽国的第十一任君主,1046年—1083年在位,在位37年,初名王绪。死后庙号文宗,谥号刚定明大章圣仁孝大王,葬于景陵。
人物简介
简介
皇祐五年(1053)任兴化军知军。嘉祐五年(1060)任泰州知州。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辽南京人。兴宗重熙五年进士。累迁大理正。道宗时铜州人妄毁三教,徽按鞫之,以状闻,称制。历烦剧,有能名。咸雍初,拜参知政事,出为武定军节度使。后以门下侍郎、平章事致仕。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43—1120 【介绍】: 宋扬州江都人,字君猷。神宗元丰二年进士。历知安陆、砀山,以静治之,终日与诸生论经义。因章惇荐提举秦凤路常平。除徽猷阁待制,出知兴仁府,移守平江。居官有令名,无秋毫之累。朱勔蔑视州县官吏,独见其甚惮。以通奉大夫致仕。卒谥僖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滁州全椒人,字仲元,号独山翁。仁宗嘉祐四年进士。历官提举利州常平,抗疏致仕,居于独山。曾编辑唐宋两朝文,为《滁阳庆历集》。全宋诗
徐徽,字仲元,号独山翁,全椒(今属安徽)人。仁宗嘉祐四年(一○五九)进士。累授承议郎、知无为军,迁提举利州路常平,抗疏得谢,以左朝散郎致仕。有《滁阳庆历集》,已佚。明万历《滁阳志》卷一二有传。今录诗二首。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九九二
李徽之(?——一○九○),濮州(治今河南濮阳)人,迪次子。天圣八年召试学士院,赐同进士出身。皇祐间判三司都磨勘司。徙知亳州,嘉祐六年起为淮南江浙荆湖制置发运使,改直龙图阁、知河阳。熙宁三年因病以右谏议大夫提举鸿庆宫。元祐中致仕,五年卒。事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四二、一七一、一九五、二一八、四五○,《宋会要辑稿》礼一五之四、职官二之一二、选举九之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59—1129 【介绍】: 宋济州巨野人,字以道,一字伯以,自号景迂生。晁端彦子。神宗元丰五年进士。以文章典丽,为苏轼所荐。哲宗元符三年知无极县,上书斥王安石及绍述诸臣政事之非。高宗即位,召授徽猷阁待制兼侍读,以病未赴。晚年信佛。工诗,善画山水。博通五经,尤精于《易》。有《儒言》、《晁氏客语》、《景迂生集》。全宋诗
晁说之(一○五九~一一二九),字以道,一字伯以,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宋史·晁补之传》)。因慕司马光为人,自号景迂生。神宗元丰五年(一○八二)进士。哲宗元祐初,官兖州司法参军,绍圣时为宿州教授,元符中知磁州武安县。徽宗崇宁二年(一一○三),知定州无极县。后入党籍。大观、政和间临明州造船场,起通判鄜州。宣和时知成州,未几致仕。钦宗即位,以著作郎召,除秘书少监、中书舍人,复以议论不合,落职。高宗立,召为侍读,后提举杭州洞霄宫。建炎三年卒,年七十一。有《嵩山文集》(又名《景迂生集》)二十卷。事见《嵩山文集》附录其孙子健所作文集后记,《晁氏世谱节录》,及集中有关诗文。 晁说之诗,以四部丛刊续编影印旧钞本《嵩山文集》(集中“祯”字皆缺,注“今上御名”,当沿宋本之旧)为底本。校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全宋文·卷二七九八
晁说之(一○五九——一一二九),字以道,又字伯以,自号景迂生、老法华、天台教僧,清丰(今河南清丰)人,端彦子。熙宁中,父官杭州,随侍。元丰五年登进士第。历任兖州司法参军,蔡州、宿州教授。元祐中,群公以博极群书、雅有史学科荐,苏轼以文章典丽、可备著述科荐。元符三年应诏上书,坐入邪籍二十馀年。崇宁中,为承议郎、知磁州武安县、定州无极县,监陕州集津仓。大观末监明州造船场。宣和中通判鄜州,知成州。靖康元年以著作郎召,除秘书少监兼太子谕德。未几,除中书舍人兼太子詹事。坐请补外落职。金兵南略,避难高邮。高宗继位,召为徽猷阁待制兼侍读,提举万寿观,再请,得提举杭州洞霄宫。建炎三年正月卒于江宁舟中,年七十一。博通六经,尤长于《易》,著述多达三十馀种,今存者仅《嵩山文集》(又名《景迂生集》)、《晁氏客语》。见《晁氏世谱节录》(《嵩山文集》附),陆游《景迂先生祠堂记》(《渭南文集》卷一八),范祖禹《手记》(《范太史集》卷五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