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77,分226页显示 上一页 112 113 114 115 116 118 119 120 121 下一页
邵德昂
邵德生(字 大生 )
邵芸(字 德鑫 )
沈懋德(字 云高 )
沈瑞钟(字 德培 号 徵梅 )
沈昭(字 明德 )
盛德潜(号 杞菊老人 )
施仁德
释德昂(号 伏庵 )
释德潮(号 普光 陈 )
释德琮( 杜 )
释德璩(字 宝雨 陈 )
释德荣
释德山(号 翠峰 )
其它辞典(续上)
钱德丕邵德昂
邵德生(字 大生 )
邵芸(字 德鑫 )
沈懋德(字 云高 )
沈瑞钟(字 德培 号 徵梅 )
沈昭(字 明德 )
盛德潜(号 杞菊老人 )
施仁德
释德昂(号 伏庵 )
释德潮(号 普光 陈 )
释德琮( 杜 )
释德璩(字 宝雨 陈 )
释德荣
释德山(号 翠峰 )
人物简介
简介
未详。
人物简介
简介
未详。
人物简介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大生,常熟诸生。有《清閒轩槁》。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邵芸,字德鑫,明无锡人,诸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浙江嘉善人,字云高。幼丧父母,岁时致祭辄饮泣。隐居查溪,课子孙诵读。岁饥,倡议平粜。有《湖目斋诗词》,辑有《五伦坊表录》。
人物简介
槜李诗系·卷十七
瑞钟,字德培,号徵梅,长水先生长子,嗜古好奇,秘签怪录,靡勿搜览。为文奇崛深奥,读者棘喙不能句。即往来手札,必淋漓竟幅,累数百言。试冠多士者七十馀次,而终艰一第,益复清狂自放。后以选贡为陜西雒川知县,不习吏事。有古钟声闻数十里,日登楼击之。官舍数楹,四壁皆罗古书。尝与夫人乘鹿头小车、带软弓轻箭,射中其架,即翻阅讽咏累日不厌。其高僻之致,往往类此。寻罢归。晚年玄冠白袷、古色照人。诗卷盈帙,今皆无传。仅从珠楼石刻得存一律。编蒲小子不禁文献之慨云。
人物简介
槜李诗系·卷十七
昭,字明德,秀水人。与姚叔祥、陈无功为布衣交。时沈司马重九半郭楼落成,有作和章毕集,叔祥袖出明德诗,司马赏为第一。时李伯远在座,大骂曰:“何来袖中,使我居后?”由此诗名大起。盖诸诗皆崇美司马,而明德独语语斟酌,殊自高雅。著有《微吟》一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人。号杞菊老人。善画,所作清贵简远。性嗜古,鉴赏鼎彝奇物书画真迹均有记录,集为《存古录》。
人物简介
简介
未详。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杂科篇
德昂。别号伏庵。会稽吴守正子也。元季兵起。守正避地石门。镇苗兵乱。母禹氏。投水死。昂年十二。从守正归越。未几。守正亦死于兵。昂无所依。去金华山中。削染为僧。修摄精厉。居然耆宿。人望而敬之。及干戈甫定。渡钱塘省亲墓。宋学士濂。序以送之。称其至孝有儒行。会修元史。昂入京。以母死事。告于史氏。遂得列传。归治母墓。榜其居曰白云。先陇镇人。表为真母轩。昂。后不知所终。 形非亲不生。性非形莫寄。凡见性明心之士。笃报本反始之诚。外此而求离。道逾远。昂之见性明心。吾不知何如也。只哀哀一念。至勤至恳。亦足为吾道解嘲。虽大慧禅师。为父母立后。亦不过推广此心。岂有一毫加于昂哉。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杂科篇
德潮。号普光。姓陈。其先浙人。国初。从父廉宦游。遂家于蜀。师生多异徵。出俗。从珠玉山无际禅师游。三年。得际首一肯。乃入永兴山。卓庵居静。草衣木食。造诣难量。山高峻苦无水。师入定。觉石中泠泠声。随以杖点之。泉涌出。今耳泉是也。且预知未来事。奇迹颇多。师固自秘之。人不得而传。八十九而寂。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杂科篇
德琮。姓杜氏。唐拾遗子美之后也。出家崇山。自食其力。水耕火种。两股皆有日炙痕。博通内外典。素不出山教化。人罕知之。成祖使中官至汴。廉得其名。还奏于朝。适西番进一僧至。言三教九流。无不通彻。堪为中国王者师。上不悦曰。堂堂天朝。岂无一人可当之。诏徵德琮至。赐金襕袈裟银钵盂。明旦普召众僧。各坐高几。辩对其僧。谈吐出入九经。滔滔如注水。琮讷于应对。众初疑之。有顷。忽问西僧。谛字何义。西信应稍迟。琮乃大声训解。鸠大藏。探儒书。历示以字学之义曰。此而不知。焉用称学。西僧羞恚。顶礼叹服辞去。上喜。召入赐坐。即日授左善世。为作室鸡鸣山。以为修藏之所。年五十七。说偈示寂。诏起塔于山之阴。赐御祭者三。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杂识篇第十之三
释德璩,字宝雨。姓陈氏,嘉禾人。璩他本或作𰢉,而字、姓、籍地、事迹,皆同知一人也。璩方七岁,随父入杭,至云居圣水禅寺,见绀宇宏丽,宝龛严饰,道心激发,如逢夙游,舍之出家,欣焉乐从。初礼慕云,后参觉明,十年之间,两师继寂。璩未披缁,遽膺寺务,勤瘁敏达,咸嗟异之。年二十三,受戒于闻谷大师,持之崭崭惟谨。及赴新伊古德讲席,数年得提示之要,于是携屐挈钵,西走豫章,访匡氏之遗庐,踞紫霄之绝巘,空濛寂历,如遇真如。久之,乘风放武昌,摩赤壁长江,荡胸大崖,耸目廓然,有洗空—切之意。回棹白门花岩,彷佛南宗点滴在师单持,一挥手间即得,所至境与年忘,寻以岁歉,还栖寺中,盖冥心参访。又几许年,复杯浮闽渤,延睇武夷,揽九华三溪之胜。三年而遇汉冲林君,鼓琴而乐之,尽得其传,遂称绝调。愿受教者无虚时,过万玉山房,有声从岩谷冷冷而出,不知其在十指间也。璩为人伉爽,能任事,与人交历久无倦容,更好为之下,遇横逆,则坦然受之,不与校,世人以是益重之。性诚悫,每登坛作法,必有奇应,常为延平令陆君道胤追荐亡母,夜风雨灭烛,有光自天,照壁如日,见者惊叹。冯之焕父,参军楚南,槥返自燕,未抵家门,夜半于逆旅,蹴同行者梦中使起曰:“吾家有使,召我及归。”询之方百日,仗璩设荐故也。仪真守将杨新亡母,迎璩资往见母,冉冉驾空蹑梁而来。新投地哀号,望璩顶礼,“微师,吾谁与见母生天上也?”著有《如云集》。
人物简介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天台僧。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德山。号翠峰。关陕西夏人。幼质朴。深慕禅悦。年三十始出俗。从灵南牛首寺海公为弟子。束戒缚禅。日积月磨。渐有契会。海公就化。师得以自便。因遍参丛席。足迹殆半天下。虽历诸禅老钳椎。而碍膺之物终未脱。然偶遇古峰上人。悯师为道之勤。劝见宝月潭公。潭公。为时大禅伯。声光显著。一见相契。遂示以法要。且曰。子期心固远。然终欠一番彻骨在。必过此一番。死中发活。始可面目向人。出言吐气。皆有著落。不然徒使伎俩。了没交涉也。师闻忽醒。即日辞去。入伏牛山。傍崖结茆。日食麸糠草根。不知身为何物。如是六年。而豁然融贯。瓣香为潭公嗣。不忘所本也。自是远近奔赴。法席大张。相从者动以千计。以众盛故。魔起浮言。上闻。天威震怒。众皆为师危之。或劝师暂避。不从。安坐丈室。略无惧色。而卒亦无他。此在都门吉祥寺时事也。既而舍众归伏牛。而众终不舍师。故伏牛之众。视吉祥为尤盛。说法三十馀年。度人不可称记。一旦谓众曰。归欤。归欤。吾北人。归化首丘。吾之愿也。遂还京。居延寿。延寿在吉祥东。师所创也。未几而寂。年八十有一。弟子奉全身。瘗于寺普同塔之后。师梵貌颀伟。观视凝定。喜怒不形于色。有容人之德。学子不谕其意。师谆谆为教。必使达之而后已。持身甚约。所蓄无长物。得檀施辄缘手尽。以广二田。若于己无与焉者。有为师赞者曰。有风斯清。有月斯明。猗欤翠峰。玉振金声。师实录。当之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