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陈德(陳德)
宣示德政。 南朝 宋 鲍照 《河清颂》:“移琛 云 朔 ,转集 邛 僰 , 狼 歌荐功,鸟谭陈德。”
分類:宣示德政
《漢語大詞典》:鼎耳
(1).鼎上两耳。《易·鼎》:“九三,鼎耳革,其行塞。”国语·晋语四:“ 郑 人以 詹 予 晋 , 晋 人将烹之……乃就烹,据鼎耳而疾号。” 唐 刘禹锡 《游桃源一百韵》:“宝气浮鼎耳,神光生剑脊。”
(2).《书序》:“ 高宗 祭 成汤 ,有飞雉升鼎耳而雊。” 孔颖达 疏:“ 高宗 祭其太祖 成汤 於肜祭之日,有飞雉来升祭之鼎而雊鸣,其臣 祖己 以为王有失德而致此祥,遂以道义训王,劝王改脩德政。”后以“鼎耳”为劝王修德政的典故。 宋 苏轼 《东坡志林》卷三:“野鸟无故数入宫,此正灾异。使 魏徵 在,必以 高宗 鼎耳之祥諫也。 遂良 ( 褚遂良 )不知此,捨鼎耳而取陈宝,非忠臣也。”参见“ 鼎雉 ”。
《漢語大詞典》:鼎雉
书·高宗肜日:“ 高宗 肜日,越有雊雉。 祖己 曰:‘惟先格王,正厥事。’” 孔颖达 疏:“ 高宗 既祭 成汤 ,肜祭之日,於是有雊鸣之雉在於鼎耳,此及怪异之事,贤臣 祖己 见其事而私自言曰:‘惟先世至道之王遭遇变异,则正其事而异自消也。’”后因以“鼎雉”指灾异的征象。《后汉书·刘陶传》:“故 武丁 得 傅説 ,以消鼎雉之灾, 周宣 用 申 甫 ,以济 夷厉 之荒。”三国志·吴志·贺邵传:“昔 高宗 脩己以消鼎雉之异, 宋景 崇德以退荧惑之变。” 明 郑若庸 《玉玦记·接望》:“追思寄食真如梦,喜充鼎雉膏成用,念不得糟糠妇同,空怀愧禄千钟。”
分類:灾异征象
《漢語大詞典》:蹈德
谓以歌舞褒扬德政。后汉书·班固传下:“下舞上歌,蹈德咏仁。”
《漢語大詞典》:醲化
谓以宽厚的德政教化黎民。 晋 陆机 《辩亡论下》:“虽醲化懿纲,未齿乎上代,抑其体国经民之具,亦足以为政矣。”旧唐书·宪宗纪上:“ 文 景 醲化,百王莫先。”
《漢語大詞典》:应德(應德)
谓应验帝王的德政。 汉 班固 《白虎通·封禅》:“阴阳和,万物序,休气充塞,故符瑞并臻,皆应德而至。”后汉书·陆康传:“万姓从化,灵物应德。” 晋 郭璞 《山海经图赞·白虎赞》:“应德而扰,止我交境。”魏书·彭城王勰传:“凤皇应德而来,岂竹、梧桐能降?”
《漢語大詞典》:爱棠(愛棠)
左传·襄公十四年:“ 武子 之德在民,如 周 人之思 召公 焉,爱其甘棠,况其子乎?” 杜预 注:“ 召公 奭 听讼,舍於甘棠之下, 周 人思之,不害其树,而作勿伐之诗,在《召南》。”后以“爱棠”为称颂地方官德政之典。 唐 刘禹锡 《奉送裴司徒令公自东都留守再命太原》诗:“爱棠餘故吏,骑竹见新童。”
《漢語大詞典》:羊傅
即 羊祜 。 晋武帝 时, 羊祜 镇 襄阳 ,有德政。死后追赠太傅。世称 羊傅 。 唐 殷尧藩 《春游》诗:“絶胜 羊傅 襄阳 道,车骑西风拥鼓笳。”
《漢語大詞典》:桑雉
(1).上古 商 帝太戊 时,“祥桑”朝生而暮大如拱, 太戊 惧,大臣 伊陟 劝 太戊 修德而“祥桑枯死”。 殷帝武丁 时,雉登鼎耳而鸣, 武丁 惧,贤臣 祖己 劝 武丁 “修政行德,天下咸驩, 殷 道復兴”。事见书·高宗肜日史记·殷本纪。后因用“桑雉”为帝王修德国以复兴的典实。北史·崔昂传:“故桑雉之戒,实启中兴;小鸟孕大,未闻福感。”
(2). 汉 鲁恭 (字 仲康 )为 中牟令 ,行德政。上司遣使察访, 恭 与来使行至田间,坐桑下小憩,有雉停身旁。旁有儿童。使曰:“儿何不捕之?”儿曰:“雉方将雏。”使矍然而起,盛赞 鲁恭 “化及鸟兽”,使“竖子有仁心”。事见后汉书·鲁恭传。后因以“桑雉”为施行仁政,普及教化的典实。 唐 罗隐 《寄前户部陆郎中》诗:“出驯桑雉入朝簪,萧洒清名映士林。”
《漢語大詞典》:勿拜
《诗·召南·甘棠》:“蔽芾甘棠,勿翦勿拜, 召伯 所説。” 郑玄 笺:“‘拜’之言‘拔’也。” 召伯 有德政,人民爱之,不忍拔除 召伯 曾在其荫下休息的甘棠树。后以“勿拜”指德政。 唐 李白 《赵公西侯新亭颂》:“ 白 以为 谢公 德不及后世,亭不留要衝,无勿拜之言,鲜登高之赋。”
《漢語大詞典》:访德(訪德)
仿效学习前人的德政。访,通“ 仿 ”。 南朝 梁 江淹 《为萧相国拜齐王表》:“臣访德语勤,未洎 伊 稷 之能;藉灵怀宠,以滥 周 邵 之秩。” 唐 欧阳詹 《泉州六曹新都堂记》:“皆外庄内融,怀材抱忠,无回邪以莅下,有謇諤以承上,当时之彦也。请列於记左,庶后之君子,覩名访德,知夫是日,当有人焉。”
《漢語大詞典》:恩风(恩風)
喻仁政,德政。《隋书·音乐志下》:“饮和饱德,恩风长扇。”
分類:仁政德政
《漢語大詞典》:宽德(寬德)
宽厚的德政。后汉书·杜林传:“ 大汉 初兴,详览失得,故破矩为圆,斵彫为朴,蠲除苛政,更立疏网,海内欢欣,人怀宽德。”
分類:宽厚德政
《漢語大詞典》:遗锦(遺錦)
晋 常璩 华阳国志·汉中士女:“﹝ 阎宪 ﹞为 緜竹 令,以礼让为化,民莫敢犯。男子 杜威 夜行,得遗物一囊,中有锦二十五匹,求其主还之曰:‘县有明君,何敢负其化。’”后以“遗锦”为称颂官员德政之典。 唐 骆宾王 《饯郑安阳入蜀》诗:“遗锦非前邑,鸣琴即旧臺。”
《漢語大詞典》:遗爱碑(遺愛碑)
颂德碑。旧时为颂扬官员德政而所立的碑。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颂德:“在官有异政,考秩已终,吏人立碑颂德者,皆须审详事实,州司以状闻奏,恩勅听许,然后得建之,故谓之颂德碑,亦曰遗爱碑。”旧唐书·崔圆传:“ 肃宗 即位, 玄宗 命 圆 同 房琯 、 韦见素 并赴 肃宗 行在所, 玄宗 亲制遗爱碑于 蜀 以宠之。” 唐 陈子昂 有《临邛县令封君遗爱碑》文。 金 王若虚 有《寧晋县令吴君遗爱碑》文。
《漢語大詞典》:岘山泪(峴山淚)
百姓至 岘山 凭吊 羊祜 而流的眼泪。后谓因感念地方官德政而流的泪。典出《晋书·羊祜传》。 唐 杜甫 《随章留后新亭会送诸君》诗:“已堕 峴山 泪,因题零雨诗。”参见“ 峴山碑 ”。
《國語辭典》:岘山碑(峴山碑)  拼音:xiàn shān bēi
位于湖北省襄阳县南的岘山上,晋羊祜镇守襄阳,常觞咏于此。尝慨然太息,顾谓从事中郎邹湛曰:「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悲伤。如百岁后有知,魂魄犹应登此也。」及祜卒,后人建碑立庙,岁时飨祭,望其碑者,莫不涕泣。见《晋书。卷三四。羊祜传》。也称为「堕泪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