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立碑  拼音:lì bēi
竖立石碑,以纪念德政、表彰德行、记录重大事件等。《北史。卷七六。列传。周罗睺》:「狱讼庭决,不关吏手,人怀其惠,立碑颂德。」《清史稿。卷二二五。列传。额亦都》:「顺治十一年,世祖命立碑旌功,亲为制文,详著其战阀,以为『忠勇忘身,有始有卒,开拓疆土,厥积懋焉。』」
《漢語大詞典》:皇化
皇帝的德政和教化。南史·何尚之传:“屡诛大臣,有亏皇化。” 唐 李白 《感时留别从兄徐王延年从弟延陵》诗:“七叶运皇化,千龄光本支。”旧五代史·唐书·明宗纪八:“洎纂鸿图,每敷皇化。”
《漢語大詞典》:三异(三異)
指 汉 中牟 令 鲁恭 行德政而出现的三种奇迹。后汉书·鲁恭传:“﹝ 鲁恭 ﹞拜 中牟 令。 恭 专以德化为理,不任刑罚…… 建初 七年,郡国螟伤稼,犬牙缘界,不入 中牟 。 河南 尹 袁安 闻之,疑其不实,使仁恕掾 肥亲 往廉之。 恭 随行阡陌,俱坐桑下,有雉过,止其傍。傍有童儿, 亲 曰:‘儿何不捕之?’儿言‘雉方将雏’。 亲 瞿然而起,与 恭 诀曰:‘所以来者,欲察君之政耳。今虫不犯境,此一异也;化及鸟兽,此二异也;竖子有仁心,此三异也。久留,徒扰贤者耳。’还府,具以状白 安 。” 金 赵秉文 《中牟阳冰篆》诗:“ 中牟 三异今则四,断碑残缺 阳冰 书。”
《漢語大詞典》:归德(歸德)
(1).归附于德政。逸周书·大聚:“譬之若冬日之阳,夏日之阴,不召而民自来,此谓归德。” 汉 应劭 《风俗通·十反·太尉沛国刘矩》:“京师归德,四方影附。” 三国 魏 李康 《运命论》:“ 西河 之人,肃然归德。”
(2).谓归顺。后汉书·袁安传:“伏念南单于 屯 ,先父举众归德,自蒙恩以来,四十餘年。”
《漢語大詞典》:载德(載德)
谓记载其德政。新唐书·忠义传上·高叡:“举明经,稍迁 通义 令,有治劳,人刻石载德。”
分類:记载德政
《漢語大詞典》:树德(樹德)
施行德政;立德。 汉 刘向 说苑·至公:“ 孔子 闻之曰:‘善为吏者树德,不善为吏者树怨。’”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序志》:“是以君子处世,树德建言,岂好辩哉?不得已也!” 唐 白居易 《养竹记》:“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参见“ 树德务滋 ”。
《國語辭典》:树德务滋(樹德務滋)  拼音:shù dé wù zī
施行德政,务求更多。《书经。泰誓下》:「树德务滋,除恶务本。」
《漢語大詞典》:憩棠
《诗·召南·甘棠》:“蔽芾甘棠,勿翦勿败, 召伯 所憩。”此为 周 人怀念 召伯 德政的颂诗。后因以“憩棠”喻地方官的德政。 宋 梅尧臣 《送棣州唐虞部》诗:“风俗已如此,憩棠无讼争。”参见“ 爱树 ”。
《國語辭典》:爱树(愛樹)  拼音:ài shù
相传周武王时燕召公曾决讼于甘棠树下,教化乡民,死后乡人追怀召公而不忍砍伐其树。典出《诗经。召南。甘棠》。后比喻把爱心推及他人。《文选。潘岳。马汧督诔》:「思人爱树,甘棠不剪。」
《漢語大詞典》:夜渔(夜漁)
亦作“ 夜鱼 ”。 吕氏春秋·具备:“ 巫马旗 短褐衣弊裘而往观化於 亶父 ,见夜渔者,得则舍之。 巫马旗 问焉,曰:‘渔为得也,今子得而舍之何也?’对曰:‘ 宓子 不欲人之取小鱼也。所舍者小鱼也。’ 巫马旗 归告 孔子 曰:‘ 宓子 之德至矣。’”夜渔,夜间捕鱼。后用为地方官施德政的典实。 南朝 齐 谢朓 《夏始和刘潺陵》诗:“良宰勖夜渔,出入事朝汲。” 南朝 梁 刘潜 《为江侍中荐士表》:“若夜鱼不欺,朝琴在奏,则残杀自去, 汾 射 可追。”
《漢語大詞典》:九叙(九敍)
谓九功各顺其理,皆有次序。泛指德政。书·大禹谟:“九功惟敍,九敍惟歌。” 孔 传:“言六府三事之功有次敍,皆可歌乐,乃德政之致。” 宋 周必大 《谢赐历日表》:“九敍惟歌,使咸知於帝力。” 太平天囯 黄际世 《建天京于金陵论》:“臣等识闇观天,情深爱日,对高天之祝,敬颂三多;效 启 辨之歌,勿忘九敍。”参见“ 九功 ”。
《國語辭典》:九功  拼音:jiǔ gōng
1.古称六府、三事为九功,是养民、教民的九项事功。《书经。大禹谟》:「政在养民,水、火、金、木、土、谷惟修,正德、利用、厚生惟和,九功惟叙。」《左传。文公七年》:「六府、三事,谓之九功。水、火、金、木、土、谷,谓之六府;正德、利用、厚生,谓之三事。」
2.周代时九种职业所应缴交的赋税。《周礼。天官。大府》:「大府掌九贡、九赋、九功之贰,以受其货贿之入。」唐。贾公彦。疏:「谓九职之功,大宰以九职任之,成孰敛其税,则是九功也。」
《國語辭典》:爱树(愛樹)  拼音:ài shù
相传周武王时燕召公曾决讼于甘棠树下,教化乡民,死后乡人追怀召公而不忍砍伐其树。典出《诗经。召南。甘棠》。后比喻把爱心推及他人。《文选。潘岳。马汧督诔》:「思人爱树,甘棠不剪。」
《漢語大詞典》:爱棠(愛棠)
左传·襄公十四年:“ 武子 之德在民,如 周 人之思 召公 焉,爱其甘棠,况其子乎?” 杜预 注:“ 召公 奭 听讼,舍於甘棠之下, 周 人思之,不害其树,而作勿伐之诗,在《召南》。”后以“爱棠”为称颂地方官德政之典。 唐 刘禹锡 《奉送裴司徒令公自东都留守再命太原》诗:“爱棠餘故吏,骑竹见新童。”
《漢語大詞典》:元猷
谓善政,德政。 唐 李德裕 《谢所进瑞橘赋宣付史馆状》:“臣目覩佳瑞,惭无润色之工;心感元猷,莫尽揄扬之美。”
分類:善政德政
《漢語大詞典》:春脚
(1).旧时称颂有德政的地方官吏。 宋 刘克庄 《贺新郎·戊戌寿张守》词:“不要 汉 廷夸击断,要史家、编入循良传。春脚到,福星见。”参见“ 有脚阳春 ”。
(2).指春天的时光。 宋 李昴英 《兰陵王》词:“孤酌,住春脚,便彩局谁忺,宝軫慵学。”
《國語辭典》:有脚阳春(有腳陽春)  拼音:yǒu jiǎo yáng chūn
唐代宋璟为太守时,爱民恤物,时人称为「有脚阳春」。见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卷下。天宝下。有脚阳春》。后称颂官吏爱护百姓,施行德政。宋。李昂英〈摸鱼儿。怪朝来〉词:「丹山碧水含离恨,有脚阳春难驻。」明。张景《飞丸记》第一九出:「有脚阳春司谳听,谩说道官清民靖。」也作「阳春有脚」。
《漢語大詞典》:行德
实行德政。吕氏春秋·爱士:“人主其胡可以无务行德爱人乎?”史记·殷本纪:“ 武丁 修政行德,天下咸驩, 殷 道復兴。”汉书·董仲舒传:“故 尧 舜 行德则民仁寿, 桀 紂 行暴则民鄙夭。”
《漢語大詞典》:陈德(陳德)
宣示德政。 南朝 宋 鲍照 《河清颂》:“移琛 云 朔 ,转集 邛 僰 , 狼 歌荐功,鸟谭陈德。”
分類:宣示德政
《漢語大詞典》:鼎耳
(1).鼎上两耳。《易·鼎》:“九三,鼎耳革,其行塞。”国语·晋语四:“ 郑 人以 詹 予 晋 , 晋 人将烹之……乃就烹,据鼎耳而疾号。” 唐 刘禹锡 《游桃源一百韵》:“宝气浮鼎耳,神光生剑脊。”
(2).《书序》:“ 高宗 祭 成汤 ,有飞雉升鼎耳而雊。” 孔颖达 疏:“ 高宗 祭其太祖 成汤 於肜祭之日,有飞雉来升祭之鼎而雊鸣,其臣 祖己 以为王有失德而致此祥,遂以道义训王,劝王改脩德政。”后以“鼎耳”为劝王修德政的典故。 宋 苏轼 《东坡志林》卷三:“野鸟无故数入宫,此正灾异。使 魏徵 在,必以 高宗 鼎耳之祥諫也。 遂良 ( 褚遂良 )不知此,捨鼎耳而取陈宝,非忠臣也。”参见“ 鼎雉 ”。
《漢語大詞典》:鼎雉
书·高宗肜日:“ 高宗 肜日,越有雊雉。 祖己 曰:‘惟先格王,正厥事。’” 孔颖达 疏:“ 高宗 既祭 成汤 ,肜祭之日,於是有雊鸣之雉在於鼎耳,此及怪异之事,贤臣 祖己 见其事而私自言曰:‘惟先世至道之王遭遇变异,则正其事而异自消也。’”后因以“鼎雉”指灾异的征象。《后汉书·刘陶传》:“故 武丁 得 傅説 ,以消鼎雉之灾, 周宣 用 申 甫 ,以济 夷厉 之荒。”三国志·吴志·贺邵传:“昔 高宗 脩己以消鼎雉之异, 宋景 崇德以退荧惑之变。” 明 郑若庸 《玉玦记·接望》:“追思寄食真如梦,喜充鼎雉膏成用,念不得糟糠妇同,空怀愧禄千钟。”
分類:灾异征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