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微难(微難)
精深难能。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是以言有纤察微难而非务也,故 李 、 惠 、 宋 、 墨 皆画策也。” 梁启雄 解:“微难,谓微妙难能也。”
含蓄地加以责难。 晋 袁宏 后汉纪·光武帝纪一:“ 世祖 微难 通 曰:‘即如是,当如宗卿师何?’”
《國語辭典》:呢喃  拼音:ní nán
1.小声多言。《玉篇。口部》:「呢,呢喃,小声多言也。」
2.燕子的叫声。清。王国维 蝶恋花。窗外绿阴添几许词:「坐看画梁双燕乳。燕语呢喃,似惜人迟暮。」
3.比喻声音婉转柔美。如:「上海话听起来软语呢喃,十分悦耳。」
《漢語大詞典》:无象(無象)
(1).失去常态、常道。左传·襄公九年:“ 士弱 曰:‘…… 商 人閲其祸败之衅,必始於火,是以日知其有天道也。’公曰:‘可必乎?’对曰:‘在道,国乱无象,不可知也。’” 杜预 注:“言国无道,则灾变亦殊,故不可必知。” 孔颖达 疏:“若国家昏乱,无復常象,不可知也。”《文选·王粲〈七哀〉诗之一》:“ 西京 乱无象,豺虎方遘患。” 李善 注引 河上公 曰:“象,道也。” 南朝 宋 谢灵运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王粲》:“ 伊洛 既燎烟, 函崤 没无象。”一本作“ 无像 ”。
(2).没有形迹;没有具体形象。管子·幼官:“备具胜之原,无象胜之本。” 赵守正 注:“无象,指军行隐蔽,使人们看不到形象。”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譬若画形於无象,造响於无声。” 唐 张九龄 《请东北将吏刊石纪功德状》:“观变早於未萌,必取预於无象。”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四:“或兀坐冥搜,求声於寂寥,写真於无象。”
(3).原为道家形容道玄虚无形之语,后亦泛指诸种义理的玄微难测,或玄微难测的义理。语出老子:“绳绳兮不可名,復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象之象,是谓忽怳。” 南朝 梁 沈约 《雅乐歌·諴雅之一》:“怀忽慌,瞻浩荡……出杳冥,降无象。” 唐 李华 《润州鹤林寺故径山大师碑铭》:“道行无跡,妙极无象:谓体性空,而本源清净;谓诸见灭,而觉照圆明。” 宋 苏辙 《郊祀庆成》诗:“治道初无象,神功竟莫宣。” 清 王士禛 渔洋诗话卷下:“ 吴 之 洞庭山 有丐者, 汪钝翁 记其数诗,有云:‘……有形皆是假,无象孰为真?悟到无生地,梅花满四邻。’”
《漢語大詞典》:幽赞(幽讚)
亦作“ 幽讚 ”。
(1).谓暗中受神明佐助。语出易·说卦:“昔者圣人之作也,幽赞於神明而生蓍。” 高亨 注:“言圣人作《易》,暗中受神明之赞助,故生蓍草,以为占筮之用。”《隋书·音乐志下》:“降景福,凴幽赞。” 宋 苏辙 《北京开二股河罢散日道场朱表》:“仰祈幽赞之功,式遏横流之祸。”
(2).谓使隐微难见者明著。汉书·儿宽传:“六律五声,幽赞圣意。” 三国 魏 曹植 《王仲宣诔》:“彊记洽闻,幽讚微言。”
《國語辭典》:射钩(射鉤)  拼音:shè gōu
管仲原为齐公子纠做事,公子纠与齐桓公小白争王位,管仲射中小白带钩,后来小白用管仲为相的故事。见《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漢語大詞典》:冥缘(冥緣)
佛教语。谓隐微难见的三世因缘果报。 晋 慧远 《沙门不敬王者论·形尽神不灭》:“因知冥缘之搆,著於在昔;明闇之分,定於形初。” 南朝 宋 宗炳 《明佛论》:“至於圣人之所存而不论者,亦一理相贯耳,岂独可议哉?皆由冥缘随宇宙而无穷,物情所感者有限,故也。”
《漢語大詞典》:射隐(射隱)
(1).审察隐微难知的事情。 汉 刘向 说苑·杂言:“ 文信侯 李斯 ,天下所谓贤也。为国计,揣微射隐,所谓无过策也;战胜攻取,所谓无强敌也。”
(2).猜测隐语。韩非子·难三:“人有设 桓公 隐者,曰:一难,二难,三难,何也? 桓公 不能射,以告 管仲 。 管仲 对曰:一难也,近优而远士……或曰, 管仲 之射隐不得也,士之用不在远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