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御 → 禦御”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國語辭典》:禦侮 拼音:yù wǔ
1.抵禦外侮。《三国志。卷三六。蜀书。关羽传》:「先主于乡里合徒众,而羽与张飞为之禦侮。」《周书。卷四三。李延孙等传。史臣曰》:「灌瓜赠药,虽有愧于昔贤;禦侮折冲,足方驾于前烈。」也作「御侮」。
2.武臣。《诗经。大雅。绵》:「余曰有奔奏,予曰有禦侮。」《文选。任昉。为齐明帝让宣城郡公第一表》:「且虚饰宠章,委成禦侮。」
《漢語大詞典》:捍难(捍難)
抵御外侮。 宋
岳飞 :“ 靖康 以来,奋不顾身为国捍难者,不为无人。”
《三国演义》第六四回:“ 阜 无捍难之功,又无死难之节,於法当诛,何颜受职?” 清
王韬 《去学校积弊以兴人材论》:“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文以治国,武以捍难。”
《漢語大詞典》:闭拒(閉拒)
(1).闭关抵拒。
《后汉书·马援传》:“ 季孟 闭拒背畔,为天下表的。” 宋
苏辙 :“有闭拒而不纳之者, 光武 之谢 西域 、絶 匈奴 之事是也。”
(2).拒绝;不接受。“君其祗顺大礼,饗兹万国,以肃承天命” 裴松之 注引 汉 刘艾 :“是乃天道悦懌,民心欣戴,而仍见闭拒,于礼何居?”
(3).指肌理闭合,能抵御外邪。
《素问·生气通天论》:“故风者,百病之始也。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
《國語辭典》:防线(防線) 拼音:fáng xiàn
军队防守战线,称为「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