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得 → 淂得”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共1962,分131页显示  上一页  94  95  96  97  98  100  101  102  103 下一页
佛类词典(续上)
泥得
波斯匿王游猎得末利夫人
呵梨得枳
毗尼摩得勒迦
毗鞞得迦
韦提得悟
后得智
修得
修得通力
根本说一切有部尼陀那目得迦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尼陀那目得迦摄颂
能得忍陀罗尼
纳得
速得漏尽愿

泥得
【佛学大辞典】
(术语)译曰常别施主,常施别食于僧中之施主也。由檀越出钱物于僧家,每日次第令于一比丘作好食谓之别施。百一羯磨一曰:「梵云泥得,译为常施,有别施主施僧钱物作无尽食,每日次第令僧家作好食以供一人。乃至有日月来不许断绝,西方在寺多有,此地人不知闻。若不能作食,供乳亦好。」
波斯匿王游猎得末利夫人
【佛学大辞典】
(故事)见四分律十三,经律异相二十八。
呵梨得枳
【佛学大辞典】
(植物)果名。(参见:诃梨勒)
毗尼摩得勒迦
【佛学大辞典】
(经名)萨婆多毗尼摩得勒迦之略名。摩得勒迦,译曰行境界。论之别名也。
毗鞞得迦
【佛学大辞典】
(植物)又云尾吠怛迦,果名。旧云毗醯勒。(参见:毗醯勒)
韦提得悟
【佛学大辞典】
(故事)韦提希闻观经之说法而开悟无生法忍也。观无量寿经曰:「说此语时,韦提希与五百侍女,闻佛所说,应时即见极乐世界广长之相,得见佛身及二菩萨,心生欢喜,叹未曾有,廓然大悟,得无生忍。五百侍女,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愿生彼国。」
后得智
【佛学大辞典】
(术语)正冥符真如之智,离无分别之念故谓之无分别智,又曰根本智,后分别一切差别相之智,谓之分别智,又云后得智。以是为根本智后所得之智也。又俗智,如量智等。佛陀起大悲救众生者,此后得智也。真谛译摄大乘论释十二曰:「根本智依非心非非心,后得智则依止心故。二智于境有异:根本智不取境以境智无异故,后得智取境以境智有异故;根本智不缘境如闭目,后得智缘境如开目。」同四曰:「如来本识永离一切解脱障及智障,此识或名无分别智,或名无分别后智。若于众生起利益事一分名俗智,若缘一切无性起一分名真如智,此二合名应身。」
【佛学常见辞汇】
二智之一,境智无异,不起分别,名根本智,分别一切差别之相,慧照分明,即名后得智。
【三藏法数】
谓依止于心,缘于外境,种种分别,境智有异,如人开目,众色显现,以其于根本智后而得此智,是名后得智。
修得
【佛学大辞典】
(术语)对于生得或报得之称而言,以修行之功所得,故曰修得。
【佛学常见辞汇】
由修而得。
修得通力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通力之一。(参见:通)
【三藏法数】
谓声闻、缘觉、菩萨等,由修戒定慧,功行成就之时,发得六种神通,变现自在,隐显莫测。此之神通,由修而得,是名修得通力。(六通者,于前五通加漏尽一通也。)
【佛学大辞典】
(术语)作用自在无碍,谓之通。佛、菩萨、外道、仙人之所得者也。即通力、神通等是也。璎珞经曰:「神名天心,通名慧性。」大乘义章二十本曰:「作用无壅,名之为通。」此有三种之别:一报得通力,三界诸天皆有五种之神通,乃至鬼神亦有小通,此神通皆依果报而自然感得者。二修得通力,三乘圣者修三学而得六通,外道仙人修禅定而现得五通者。三变化通力,三乘圣者以神通力变现种种者。见华严大疏三。
【佛学常见辞汇】
作用自在无碍的意思,指通力、神通。通有三种,即一、报得通力,三界诸天都有五种的神通,乃至鬼神也有小神通,这些神通都是依靠果报而自然感得;二、修得通力,三乘圣人修习三学而得六通,外道仙人修禅定也能得五通;三、变化通力,三乘圣人以神通的力量变现种种的境界事物。
根本说一切有部尼陀那目得迦
【佛学大辞典】
(书名)十卷,唐义净译。尼陀那者,十二部中之因缘经,于前五卷说之。目得迦者十二部教中之本事经,于后五卷说之。是关于律之缘起本生也。梵Mu%lasarva%stiva%danida%nama%tr!ka。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尼陀那目得迦摄颂
【佛学大辞典】
(书名)一卷,唐义净译。十卷尼陀那目得迦中之本颂别行者。
能得忍陀罗尼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与忍陀罗尼同。
纳得
【佛学大辞典】
(杂语)他物于自身须纳受得也。律宗纲要下曰:「纳得戒体,要由羯磨。」
速得漏尽愿
【佛学大辞典】
(术语)弥陀佛四十八愿中之第十。使众生速得六神通中漏尽通之愿也。断尽自己烦恼之自在力,谓之漏尽通。无量寿经上曰:「设我得佛,国中人天,若起想念贪计身者,不取正觉。」起想念而贪著于身者即是漏也(漏为烦恼之异名)。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不相应法之一。梵语钵罗钵多Pra%pta,谓有情所得之法,系于有情之身者。因而譬以绳,谓之得绳。如善恶之诸业及圣道,此得绳系于吾身故,全归我有也。谓以所得法上之「得绳」生而得其法也。此得有四种之别:一法俱得,所得之法现在,此得亦现在者。二法前得,所得之法尚在未来,仅得生于前者。譬如太阳在地下现明相于前也。三法后得,所得之法,入于过去,得犹现在者。如太阳西入犹留馀光也。四非前后俱得,前之三得为有为法上之得,有为法有过现未之不同,故得有前后俱,无为法为不生法,无过现未之别,故所得之法不能言前后俱。因之无为法即择灭非择灭之得,谓为非前后俱之得。小乘萨婆多宗立此得为一种之实法,成实宗及大乘立之为假法。止观七曰:「笼以四大,系以得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