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得 → 淂得”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显得
【佛学大辞典】
(术语)真言所立三种成佛之一。(参见:显得成佛)。
显得成佛
【佛学大辞典】
(术语)密教谓三密行业相应,修行圆满具足,心中自开显内證之无量功德,于意證得依正无碍十界平等之佛身。真言名目曰:「加持内證,唯独自明了,馀人所不见,故开示自身之万德,出现佛相,地地升进,十一地所显圆极是也。」三种即身成佛之一,(参见:即身成佛)
即身成佛
【佛学常见辞汇】
即身修行即身就可以成佛。密宗说三密加持相应,可以即身成佛。
观世音菩萨得大势至菩萨授记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观世音菩萨授记经之异名。
观无量寿经得益分
【佛学大辞典】
(术语)唐善导观经疏科一经为五段第一序分,第二正宗分,第三得益分,第四王宫流通分,第五耆阇分。得益分者,十六观之正宗说终后,说韦提希夫人及五百侍女得见西方净土及弥陀三尊,韦提希得无生法忍,五百侍女各发无上菩提心之利益一段也。
钻火得冰
【佛学大辞典】
(譬喻)法苑珠林曰:「未见钻火得冰,种豆得麦。」喻因果不能相反也。
报得
【佛学常见辞汇】
依果报自然而得。
缘起得名
【佛学次第统编】
瑜伽论中释缘起名,有其五释:
一、由烦恼系缚,往诸趣中,数数生起,故名缘起,是依缘所起之处释名。
二、依托众缘速谢灭已,续和合生,故名缘起。此依刹那义释名。
三、众缘过去而不舍离,依自相续而得生起。故名缘起。
四、数数谢灭复相续起,故名缘起。此依数坏数灭义释。
五、于过去世觉缘性已等相续起,故名缘起。如世尊说我已觉悟等起宣说,即由此名展转传说,故名缘起。
无得
【佛学次第统编】
修习无分别智,远离所取能取,离诸戏论,故说无得。
得四忍
【佛学次第统编】
华严经随疏演义钞云四忍:忍即忍可,亦安忍也。思益经云:「梵天菩萨,有四忍法,善出毁犯禁戒之罪。」
一、得无生忍 谓一切诸法,自性空寂,本来不生,菩萨證知此法,则能超出毁犯禁戒之罪,是为得无生忍。
二、得无灭忍 谓一切诸法,昔本不生,今亦无灭,菩萨證知此法,则能超出毁犯禁戒之罪,是为得无灭忍。
三、得因缘忍 谓六根为因,六尘为缘,菩萨了知一切诸法,皆从因缘和合而生,本无自性,则能超出毁犯禁戒之罪,是为得因缘忍。
四、得无住忍 住即停住,菩萨心不住著,而无异念相续,则能超出毁犯禁戒之罪,是为得无住忍。
人生难得,大道难闻
【俗语佛源】
四十二章经》说:「人身难得,中国难生,佛法难闻。」又《福盖正行所经》卷二说:「纵得人身,不生中
国,诸根不具,或于佛法心不爱乐,或复生彼无佛世界。」佛教认为,这就是众生要脱离生死烦恼的「三难」。后转化为俗语「人生难得,大道难闻」,谓来到世间做人不容易,而能听到大道、真理就更难了。意在劝人珍惜有限而难得的人生,要从善修行。如清·孔尚任《桃花扇》第四十出:「(上)人生难得,大道难闻。(拜坛介)弟子丁继之稽首了。」再举两个变式。如《西湖二集》卷七:「从来道:人身难得,至道难闻。奉劝修行之人切不可有一毫贪著之心、饺恨之念,错走了道儿,再救不转。」又如《金瓶梅词话》第三九回:「员外又问:『你等打斋听经,有何功德?』众人言语:『人生在世,佛法难闻,人身难得。』」 (李明权)
得未曾有
【俗语佛源】
佛教指甚为稀有难遇的盛事,即前所未有。原是经中常见的套语,如《楞严经》卷一:「法筵请众,得未曾有。」唐·万齐融《阿育王寺常住田碑》:「何宝塔之庄严,得未曾有。」也作「得未尝有」,宋·苏轼《与郭功甫书》之一:「昨辱宠临,久不闻语,殊出意表,盖所谓得未尝有也。」(纯一)
阎罗王做生意,鬼也没得上门
【俗语佛源】
阎罗王为地狱主,连鬼都怕他。此俗语比喻没有一个主顾敢登门。如明·吾丘瑞《运甓记》第二三出:「今日早间坐到这个时候,并无一个主顾与我发市。正是:阎罗王做生意,鬼也没得上门。」或作「阎王老子开饭店,鬼都不上门」。多比喻恶人当道,都敬而远之,无人敢惹。如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第十一章三:「因为听讲的人,尤其下级军官,一次比一次多,不像以前『阎王老子开饭店,鬼都不上门』。」(李明权)
三身──转三心得三身
【三藏法数】
(出宗镜录)
〔一、转根本心得法身〕,根本心者,即第八识,谓善恶诸法,依此出生,故名根本心。此识转时,一切烦恼断灭已尽,即得法身。
〔二、转依本心得报身〕,依本心者,即第七识。谓依于根本而生,故名依本心。此识转时,一切智慧无不具足,即得报身。
〔三、转起事心得化身〕,起事心者,即第六识。谓对六尘之境,能起分别等事,故名起事心。此识转时,则能怜悯一切众生,随类设化,即得化身。(六尘者,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也。)
四法不得菩提
【三藏法数】
(出地持经)
〔一、无善友〕,谓修行之人,虽有精进之心,而无善友知识,为其说法开导,终不能得佛果菩提也。(梵语菩提,华言道。)
〔二、谬受学〕,谓修行之人,虽值善友知识,种种说法,而禀性愚钝,于所受法,错谬领解,亦不能得佛果菩提也。
〔三、不精进〕,谓修行之人,虽于受学之际,不谬领解,但自己懈怠,不能勇猛精进,则亦不得佛果菩提也。
〔四、不调伏〕,谓修行之人,虽闻正法,精进勤修,然善根未熟,久远已来,不能调伏其心,则亦不得佛果菩提也。
四种施俱得净报
【三藏法数】
(出大涅槃经)
谓菩萨达性相空,观一切众生无非福田,不见持戒、毁戒,及施、受果报之异,名为净善。所以施、受虽俱不净,亦俱得净报也。
〔一、施净受不净〕,谓能施之人,持戒多闻,知有慧施及施果报;受者破戒邪见,言无慧施及施果报,是名施净受不净也。
〔二、施不净受净〕,谓能施之人,著于邪见,言无慧施及施果报;受者持戒多闻,知有慧施及施果报,是名施不净受净也。
〔三、施受俱净〕,谓施者、受者,俱能持戒,多闻智慧,知有所施及施果报,是名施、受俱净也。
〔四、施受俱不净〕,谓施者、受者俱破戒无闻,著于邪见,言无有施及施果报,是名施受俱不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