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孙桓 朝代:孙吴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197—? 【介绍】: 三国吴吴郡富春人,字叔武。博闻强记,善议论应对,孙权称为宗室颜渊。初为武卫都尉,从讨关羽于华容。孙权黄武元年拜安东中郎将,与陆逊共拒刘备,以功拜建武将军,封丹徒侯。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730—约810 【介绍】: 唐婺州金华人,字子同。初名龟龄。年十六举明经。肃宗时待诏翰林,赐名志和。后坐事贬南浦尉。赦还,隐居江湖,自号烟波钓徒,又号玄真子。善歌词,多写闲散生活,又能书画、击鼓、吹笛。其词今存《渔父》五首。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初名龟龄,字子同,号烟波钓徒,玄真子,婺州金华(今浙江金华)人。肃宗乾元、上元间游太学,登明经第,献策肃宗,待诏翰林,授左金吾卫录事参军。未几因事贬南浦尉。遇赦还,浪迹江湖,隐越州会稽多年。代宗大历九年(774)为湖州刺史颜真卿幕客,撰《渔歌子》词五首,真卿等和之。后不知去向,约未几卒。生平见颜真卿《浪迹先生玄真子张志和碑铭》、《新唐书》本传。工诗词,《渔歌子》(一称《渔父》)为早期文人词名作,“西塞山前白鹭飞”一阕尤传诵人口。宪宗曾写真求访。日嵯峨天皇于弘仁十四年(穆宗长庆三年,823)作《和张志和〈渔歌子〉五首》,为日本填词开山。《全唐诗》存诗词9首。
唐诗汇评
张志和(约744-约773),始名龟龄,诏改志和。字子同,号玄贞子。婺州金华(今浙江金华)人。约于乾元年间明经擢第。曾献策肃宗,受赏识,命待诏翰林,授左金吾卫录事参军,寻贬南浦尉。得量移,不之任,乃归隐,自称“烟波钓徒”。志和善诗、画,与颜真卿、陆羽友善。有《太易》十五卷,《玄贞子》十二卷,又二卷。宪宗诏求访,已不能致。《全唐诗》存诗九首。
词学图录
张志和,生卒年待考。初名龟龄,字子同,自号烟波钓徒,又号玄真子。婺州金华人。能书画,善歌词,有《玄真子》,词存《渔父》五首。
全唐文·卷四百三十三
志和字子同。婺州金华人。始名龟龄。擢明经。以策干肃宗。特见赏重。待诏翰林。授金吾卫录事参军。赐今名。后以亲老不仕。居江湖。自称烟波钓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79—847 【介绍】: 唐安定鹑觚人,字思黯。德宗贞元进士。宪宗元和三年,因对策条指失政,为李吉甫所斥,久不得叙用。至穆宗时累官户部侍郎同平章事。敬宗时,官武昌军节度使。文宗大和四年还朝,拜兵部尚书同平章事。与李宗闵相结,排斥李德裕等,史称“牛李党争”。后出为淮南、山南东道节度使。武宗即位,李德裕为相,僧孺被贬居散地。宣宗立,还为太子少师。卒谥文简。有《玄怪录》。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80—848 字思黯,排行二,郡望安定(今甘肃泾川北),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人。15岁至长安习业。德宗贞元十九年(803)韦执谊命刘禹锡、柳宗元至樊乡造访,由是知名。二十一年登进士第。宪宗元和三年(808)中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因条指失政,为宰相李吉甫所忌,授伊阙尉。后牛僧孺与李宗闵朋党相结,排斥李吉甫之子李德裕,史称“牛李党争”。穆宗长庆元年(821)拜户部侍郎,次年以本官同平章事,敬宗即位,加中书侍郎,封奇章郡公,后历武昌节度使、太子少师等职。武宗会昌四年(844)贬循州长史,卒于洛阳,谥文贞。生平见杜牧《牛僧孺墓志铭》及《旧唐书》、《新唐书》本传。著有传奇集《玄怪录》。《全唐诗》存诗4首,残句9。《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1首,残句2。
唐诗汇评
牛僧孺(780-848),字思黯,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人。贞元二十一年登进士第,元和三年(808)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对策第一,授伊阙尉。以对策直言时政,久不调。后除河南尉,迁监察御史,历礼部、考功员外郎、库部郎中知制诰、御史中丞、户部侍郎。长庆三年拜相。宝历初,出为武昌军节度使。大和四年,复相;六年,出镇淮南。开成二年,为东都留守,征拜左仆射,复出镇襄州,累进司徒。会昌中,李德裕用事,罢为太子少师,复留守东都。三贬为循州长史。宣宗即位,量移衡、汝二州长史,复迁太子少师。卒。僧孺与令狐楚、李宗闵交厚,史称“牛党”,与李德裕党交恶,史称“牛李党争”。著有《玄怪录》(一作《幽怪录》)十卷,今存炙本。《全唐诗》存诗四首。
黄鹤楼志·人物篇
牛僧孺(779~847) 唐代官员、学者。字思黯。安定鹑觚(今甘肃灵台)人,或作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人。贞元二十一年(805)进士。累官户部侍郎、武昌军(今湖北武昌)节度使、淮南节度使、东都留守、山南东道(今湖北襄樊襄阳)节度使、户部尚书,穆宗至武宗时曾四次出任宰相。是历史上著名的“牛李党争”中的牛党领袖。曾撰《玄怪录》传奇十卷,鲁迅论曰:“造传奇之文,荟萃于一集者,唐代多有,而煊赫者莫如牛僧孺之《玄怪录》。”牛僧孺在湖北任职六年,颇有政声。曾耗时五年改建鄂州城垣,使黄鹤楼成为了独立的景观建筑。蛇山上有“奇章亭”,即为纪念卒后被追封为奇章郡公的牛僧孺而建。
全唐文·卷六百八十二
僧孺字思黯。隋仆射奇章公宏之裔。第进士。元和初登贤良方正制科。长庆三年以户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敬宗立。加中书侍郎银青光禄大夫。封奇章郡公。罢为武昌节度使。文宗立。复以兵部尚书同平章事。加门下侍郎。出为淮南节度使。召拜左仆射。武宗朝进太子太傅。贬循州长史。宣宗立。还为太子少师。卒年六十九。赠太尉。谥曰文简。

作品评论

唐摭言
奇章公始举进士,致琴书于灞浐间,先以所业谒韩文公、皇甫员外……二公披卷,卷首有《说乐》一章,未阅其词,遽曰:“斯高文,且以拍板为什么?”对曰:“谓之乐句。”二公相顾大喜曰:“斯高文必矣!”……复诲之曰;“某日可游青龙寺,薄暮而归。”二公其口联镳至彼,因署其门曰:“韩愈、皇甫湜同谒几官前辈,不遇。”翌日,辇毂名士,咸往观焉,奇章之名由是赫然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87—850 【介绍】: 唐赵郡人,字文饶。李栖筠孙、李吉甫子。幼有壮志,苦心力学,不喜科试。既冠,卓荦有大节。穆宗即位,召入翰林充学士,禁中书诏,大手笔多诏德裕草之。寻转考功郎中、知制诰、中书舍人。敬宗时出为浙西观察使。文宗即位,加检校礼部尚书,召为兵部侍郎。武宗时由淮南节度使入相,弭藩镇之祸,决策制胜,威权独重。德裕为李党首领,牛僧孺、李宗闵为首之牛党深衔之,宣宗立,为牛党所构,贬崖州司户卒。追赠尚书左仆射、太子少保、卫国公。好著书为文,虽位极台辅,读书不辍。有《次柳氏旧闻》、《会昌一品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87—850 字文饶,排行九,赵郡(今河北赵县)人。牛李党争时之李党首领。早年以荫补校书郎,历幕职。穆宗即位,擢翰林学士。后历任浙西、义成、西川诸镇,政绩颇著。文宗大和七年(833)召入拜相,封赞皇县伯。武宗会昌年间再度任相,因功封卫国公。宣宗大中初遭牛党打击,迭贬至崖州司户,大中三年十二月卒于任。后人因称“李赞皇”、“李卫公”、“李崖州”。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今人傅璇琮《李德裕年谱》颇为详备。著有《会昌一品集》凡34卷,以四部丛刊本为通行,其中别集10卷为诗赋杂文。又著笔记小说《次柳氏旧闻》等。今人傅璇琮、周建国有《李德裕文集校笺》。《全唐诗》存诗1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9首,断句18。
唐诗汇评
李德格(787-850?)字文饶,赵郡(今河北赵县)人。宰相李吉甫之子。元和初,以萌补校书郎,避嫌,求出为方镇从事。十四年,入朝除监察御史。穆宗即位,擢为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出为浙西观察使。大和中,召为兵部侍郎,旋出为义成节度使,移镇西川。入为兵部尚书。七年拜相,复出为浙西节度使,贬袁州长史。开成中,由滁州刺史迁太子宾客分司。再领浙西。又移镇淮南。武宗即位,拜相,屡进太尉,封卫国公。宣宗即位,出为荆南节度使,改东都留守,贬潮州司马,再贬崖州司户。卒。德裕仕历六朝,出将入相,有政声于时。善诗文。有《会昌一品集》二十卷,今存。其他著述,大多散佚。《全唐诗》编诗一卷。
词学图录
李德裕(787--850) 字文饶。赞皇人,宰相李吉甫子。少好学,以父荫补校书郎,累任要职。多著作,存有《次柳氏旧闻》、《会昌一品集》等,《全唐诗》存诗一卷。
全唐文·卷六百九十六
德裕字文饶。赵郡人。宰相吉甫子。文宗朝拜兵部尚书。以本官同平章事。封赞皇伯。为中书侍郎集贤殿大学士。罢为兴元节度使。徙镇海军。武宗立。召授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兼左仆射。守司徒。进太尉。封卫国公。宣宗立。以太子少保分司东都。再贬潮州司马。又贬崖州司马。卒年六十三。

作品评论

唐摭言
李太尉德裕颇为寒酸开路。及谪官去,或有诗曰:“八百孤寒齐下泪,一时南望李崖州。”
临汉隐居诗话
李德裕、武元衡律诗胜古诗,五字句又胜七字。
石洲诗话
李赞皇(德裕)诗亦轶伦,虽不敌香山,亦权、武二相之匹也。
司徒映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泽州人。官至太常卿。文宗太和中弃职归里,晦迹藏名。有清望,时当道者屡举荐之,不仕。
沈师黄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92—854 【介绍】: 唐吴兴武康人,字希徒。文宗大和进士。授太子正字。佐广州卢钧幕。转鄠县尉,主京兆府试。武宗会昌四年,佐王起山南幕。入为监察御史,迁殿中。出为颍阳、登封二县令。卒。
刘崇望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38—899 【介绍】: 唐河南人,字希徒。刘崇龟弟。懿宗咸通进士,以员外郎主南曹,选事清办。僖宗在山南,王重荣不肯率职,崇望往谕之,重荣顺服,还擢翰林学士。昭宗时为门下侍郎、判度支。杨守信反,崇望守护度支库,有功。官终兵部尚书。有《中和制集》。
全唐文·卷八百十二
崇望字希徒。河南人。邢国公政会七世孙。咸通十五年登第。累迁司勋吏部二员外郎。僖宗时擢翰林学士。迁户部侍郎承旨。转兵部。昭宗即位。进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大顺初为门下侍郎。加尚书左仆射。代时溥为武宁军节度使。溥拒命。还为太常卿。王行瑜入诛执政。贬昭州司马。行瑜诛。召为吏部尚书。徙兵部。光化二年卒。赠司空。
司徒诩 朝代:五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94—959 【介绍】: 五代时清河郡人,字德普。少好读书,通《五经》。后唐明宗镇邢台,命试吏于邯郸,历永年、项城令,有能名。累迁兵部员外郎。入后晋,历刑部郎中、左散骑常侍、工部侍郎,历知许、齐、亳三州事。后汉初除礼部侍郎、拜太子宾客。后周世宗时为太常卿,后因足疾以本官致仕卒。
全唐文·卷八百五十五
诩。汉乾祐三年官礼部郎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辽后族。字徒门。能文。膂力绝人。圣宗统和中为侍卫。攻宋,中流矢,裹创而战。为北女真详稳,政济宽猛,部民畏爱。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僧。明州奉化人,字圣徒,号雪溪。幼出家,试经得度,从久公受观法。文藻高妙,工诗,后进爱慕。见菜蔬多虫蛀,不易净择,遂不茹蔬,但食海苔以供粥饭。晚住桃源厉氏庵,专志念佛十余年,精进不懈。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义解篇
睎颜。字圣徒。奉化人。教黉禅府。无不咨询。三教百家。无不综练。无畏亡。自撰塔铭。文以寄得法之意。师志气刚正。广众畏服。且文藻高妙。后进爱慕。自是名播天下。不惑之前。所寓必居记室。知命之后。所至必踞座端。诸方屡举出世。皆固辞不就。尝步菜畦。见垦掘杀伤之多。遂不复茹蔬。惟买海苔三百六十觔。日取一觔供粥饭。晚岁。自省文字馀习。无补于道。乃住桃源厉氏庵。专志念佛。一坐十年。精进不懈。谓友人张汉卿曰。净土之道。岂有一法可得。珍台宝网。迦陵频伽。此吾佛方便诱掖之法耳。但于修中。不见一法。则寂光上品。无證而證。师隐居之日。有司以免丁追。识者诮之曰。天下岂有读万卷书。为高士行。犹欲以丁钱责之耶。主司闻之。事遂已。
新续高僧传·明律篇第四之一
释睎颜,字圣徒,奉化人。幼龄出家,试经得度。从久法受观法,文藻高妙,后进爱慕。晚岁自省,馀习未净,乃住桃源厉氏,专心念佛十馀年。谓人曰:“净土之道,岂有一法可得?但于修中不见一法,则寂光上品,无證而證。”题所居小轩曰“忆佛”。平生于戒律尤兢兢自持,尝步菜畦见诸虫甚微,齧蚀痕迹隐隐可辨,恐择之不精,惧伤物命,逐不茹蔬,但啖海苔以供朝夕。寂时预别道俗,沐浴焚香,西向作观,忽称佛来,合掌而化。
司徒昌运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四一五
司徒昌运,景祐初以主客郎中判大理寺。三年,任荆湖北路转运使。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一六,宋庠《元宪集》卷二五,《宋会要辑稿》刑法一之六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苏州吴县人,祖籍建州瓯宁,字圣徒。英宗治平初以虞部员外郎知江阴军。神宗熙宁十年以司农少卿知袁州,惠政爱民,有治绩。官至左中散大夫、普宁郡侯致仕。及退,与元绛、程师孟诸人诗酒往还,号十老。年八十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明州慈溪人,字舜徒,以字行。神宗熙宁九年进士。哲宗元祐中补武陵令,讯民疾苦而振雪之,捐资修孔子庙,督课诸士,奏课为天下第一。以荐除提举成都府路常平等事。后由江东副曹除知夔州,兴学劝农,有古循吏风。有《桃花源集》。
全宋诗
姚孳,字舜徒,鄞县(今浙江宁波)人,一作慈溪(今属浙江)人(《宝庆四明志》卷八、《延祐四明志》卷四)。神宗熙宁九年(一○七六)进士。释褐县尉。哲宗元符中,历提举成都府路、荆湖南路常平,江东转运副使。卒于知夔州任上。《乾道四明图经》卷二有传。今录诗四首。
全宋文·卷二三五三
姚孳,字舜徒,以字行,又号过云居士,明州慈溪(今浙江慈溪东南)人。熙宁九年进士。历尉掾,知桃源县,奏课为天下第一。元符召对称旨,除提举成都府路常平等事。崇宁中知泗州,政和中为江东转运副使。后除直龙图阁、知夔州,卒于官。见宝庆《四明志》卷八,《宋会要辑稿》刑法二之四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64—1131 【介绍】: 宋婺州人,祖籍寿州,字舜徒。吕希哲子。以荫补官。徽宗崇宁初,以元祐党子弟坐废。钦宗即位,荐擢御史中丞,弹劾蔡京党徒。金人立张邦昌为帝,好问摄门下省,暗通康王赵构。高宗即位,除尚书右丞。为宰相李纲、侍御史王宾所论罢,出知宣州,以恩封东莱郡侯。
全宋文·卷二九一二
吕好问(一○六四——一一三一),字舜徒,希哲子,寿州(治今安徽凤台)人,徙居京师。以荫补官。崇宁初,坐党人子弟废。两监东岳庙,司扬州仪曹。蔡卞欲笼络之,以礼自持。靖康元年,召为左司谏、谏议大夫,擢御史中丞。劾大臣畏懦误国,下迁吏部侍郎,进兵部尚书。京城失守,被召入禁中,随帝幸金营。帝被留,遣好问还。金人立张邦昌,以好问为事务官,继摄门下省,委曲阻邦昌称帝,并以书白康王,劝其自立。高宗即位,除尚书右丞。侍御史王宾论其尝污伪命,求去,出知宣州,提举洞霄宫。绍兴元年卒,年六十八。《宋史》卷三六二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