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韵府拾遗 虞韵》:穷徒(穷徒)
高适诗从来贵逢掖应是念穷徒
《國語辭典》:泼无徒(潑無徒)  拼音:pō wú tú
顽劣无赖的人。元。王伯成《贬夜郎》第二折:「怎和那儿女辈、泼无徒,做伴侣。」元。无名氏《合同文字》第三折:「怎知俺伯娘呵,他是个不冠不带泼无徒。」
分類:无赖
《漢語大詞典》:谨徒(謹徒)
老实人。 宋 周密 《癸辛杂识续集下·蔡陈市舶》:“有 方元 者,世居 上海 ,谨徒也。”
《漢語大詞典》:决徒(決徒)
判处徒刑。宋史·刑法志二:“府白于上,以其毒无显状,令免死,决徒。”
分類:判处徒刑
《國語辭典》:有期徒刑  拼音:yǒu qí tú xíng
有期限的徒刑。犯罪人于一定时期内,须在监狱中,服法定之劳役。
《漢語大詞典》:佣徒(傭徒)
受雇用的人。荀子·王制:“故赏庆刑罚埶诈之为道者,佣徒粥卖之道也。”
分類:受雇雇用
《漢語大詞典》:证徒(證徒)
指同案犯中可以作证的徒党。《唐律疏议·名例·共犯罪有逃亡》:“诸共犯罪而有逃亡,见获者称亡者为首,更无证徒,则决其从罪。”
分類:作证
《國語辭典》:株送徒  拼音:zhū sòng tú
使犯罪的人相互牵引,最后找出首犯,称为「株送徒」。《史记。卷三○。平准书》:「世家子弟富人或斗鸡走狗马,弋猎博戏,乱齐民。乃徵诸犯令,相引数千人,命曰『株送徒』。」
《漢語大詞典》:锱徒(錙徒)
僧徒。僧人衣黑,故称。錙,通“ 緇 ”。 明 祝允明 《前闻记·南京奸僧》:“诸民惟錙徒不可尽察。”
《分类字锦》:擢徒
后汉书庞参传参举孝廉拜左校令坐法输作若卢永初元年凉州先零种羌反畔参于徒中使其子上书会御史中丞樊准上疏荐参邓太后纳其言即擢参干徒中召拜谒者使西督三辅诸军屯
分类:选举
《國語辭典》:章句之徒  拼音:zhāng jù zhī tú
只知道探究文句的训释,而未能完全理解整篇文意的人。汉。扬雄 解嘲:「当其无事也,章句之徒相与坐而守之,亦无所患。」
《漢語大詞典》:章句小儒
指不能通达大义而拘泥于辨析章句的儒生。汉书·夏侯胜传:“ 建 所谓章句小儒,破碎大道。”亦称“ 章句之徒 ”。汉书·扬雄传下:“当其亡事也,章句之徒相与坐而守之,亦亡所患。” 颜师古 注:“章句小儒也。”亦省称“ 章句儒 ”。 宋 洪迈 容斋续笔·文中子门人:“丈夫当以功名取富贵,何至作章句儒。”
《國語辭典》:亡命之徒  拼音:wáng mìng zhī tú
1.逃亡在外的人。《周书。卷三七。郭彦传》:「彦劝以耕稼,禁共游猎,民皆务本,家有馀粮。亡命之徒,咸从赋役。」
2.比喻不顾性命作奸犯科的人。《旧唐书。卷一八一。乐彦祯传》:「从训又召亡命之徒五百馀辈,出入卧内,号为『子将』。」《旧五代史。卷一一四。周书。世宗本纪一》:「诏诸道募山林亡命之徒有勇力者,送于阙下,仍目之为强人。」也称为「亡命徒」。
《國語辭典》:亡命  拼音:wáng mìng
1.改变姓名而逃亡。泛指流亡、逃亡。《史记。卷八九。张耳陈馀传》:「张耳尝亡命游外黄。」《文选。陆机。谢平原内史表》:「张敞亡命,坐致朱轩。」
2.逃亡的人。《文选。扬雄。解嘲》:「范雎,魏之亡命也,折胁摺髂,免于徽索,翕肩蹈背,扶服入橐。」
3.作奸犯科,不顾性命的人。《新唐书。卷一一六。王及善传》:「俊臣凶狡不道,引亡命,污戳善良,天下疾之。」《花月痕》第四二回:「当初员逆倡乱,结了五个亡命,号为五狗。」
《國語辭典》:徒费唇舌(徒費脣舌)  拼音:tú fèi chún shé
浪费言词,无济于事。《镜花缘》第二八回:「九公何苦徒费唇舌!你这乡谈暂且留著,等小弟日后学会再说罢。」也作「徒废唇舌」。
《國語辭典》:徒废唇舌(徒廢脣舌)  拼音:tú fèi chún shé
浪費言詞,對事情沒有幫助。如:「你別再跟他辯了,再說也不過是徒廢脣舌。」也作「徒費脣舌」。
《國語辭典》:徒负虚名(徒負虛名)  拼音:tú fù xū míng
空有名声,而无内涵。指名声与事实不相符合。也作「徒有其名」、「徒有虚名」。
《國語辭典》:徒有虚名(徒有虛名)  拼音:tú yǒu xū míng
空有名声,名与实不相符合。《三国演义》第九五回:「徒有虚名,乃庸才耳!孔明用如此人物,如何不误事!」《老残游记》第七回:「在嵩山少林寺学棒,学了些时,觉得徒有虚名,无甚出奇制胜处。」也作「徒负虚名」、「徒有其名」。
《高级汉语词典》:徒侯  拼音:tú hóu
徒卒侯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