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78,分32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典故(续上)
烝徒共楫
丹徒布衣
词典
岂徒
司徒
徒劳
吾徒
非徒
徒然
酒徒
徒尔
徒步
生徒
不徒
师徒
学徒
典故
烝徒共楫


《毛诗正义》卷十六之三〈大雅·文王之什·棫朴〉~557~
淠彼泾舟,烝徒楫之。汉·毛亨传:「淠,舟行貌。楫,棹也。」东汉·郑玄笺云:「烝,?也;淠淠然泾水中之舟顺流而行者,乃?徒船人以楫棹之故也,兴?臣之贤者行君政令。」

《晋书·诸葛长民传》
义熙初,慕容超寇下郊长民遣部将徐淡击走之,进位使持节……领晋陵太守、镇丹徒。后因骄纵贪侈,不恤政事,为刘裕所疑,欲杀之,诸葛长民欲谋乱,犹豫未发,既而叹曰:‘贫贱常思富贵,富贵必履危机。今日欲为丹徒布衣,岂可得也!’

简释

丹徒布衣:指平民,或喻识破官场诡危之人。唐李白《玉真公主别馆苦雨赠上尉张卿二首》之二:“丹徒布衣者,慷慨末可量。”


例句

无因上蔡牵黄犬,愿作丹徒一布衣。 刘禹锡 题攲器图

岂知紫殿新天子,只是丹徒旧啬夫。 徐夤 宋二首之二

丹徒布衣者,慷慨未可量。 李白 玉真公主别馆苦雨赠上尉张卿二首之二

《漢語大詞典》:岂徒(豈徒)
难道只是;何止。孟子·公孙丑下:“古之君子,其过也,如日月之食,民皆见之;及其更也,民皆仰之。今之君子,岂徒顺之,又从为之辞。”后汉书·杜乔传论:“夫称仁人者,其道弘矣!立言践行,岂徒徇名安己而已哉。” 宋 叶适 《纪年备遗序》:“相与论旧事,追念愴然。然则 文昭 岂徒以博习自是而已哉!” 明 李东阳 《送王公济归武昌歌》:“岂徒文思比 唐 勃 ,应遣颂声如 汉 褒。” 陈毅 《颐和园“五一”春游纪盛》诗:“集体欢乐如海,岂徒车水马龙!”
《國語辭典》:司徒  拼音:sī tú
1.职官名。《周礼》地官有大司徒,为六卿之一,掌理教化。汉哀帝时改丞相为大司徒,东汉时改为司徒,主管教化,与大司马、大司空并为三公。魏沿用,但三公仅为虚衔,不涉朝政。隋唐以后三公参议政事。历代沿用,至明代而废。清代俗称户部尚书为「大司徒」。
2.复姓。如唐代有司徒映。
《國語辭典》:徒劳(徒勞)  拼音:tú láo
空自劳苦,白费心力。《后汉书。卷三三。朱浮传》:「尚书令侯霸奏浮败乱幽州,构成宠罪,徒劳军师,不能死节,罪当伏诛。」南朝陈。徐陵 别毛永嘉诗:「徒劳脱宝剑,空挂陇头枝。」
《國語辭典》:吾徒  拼音:wú tú
1.自称其门人。《论语。先进》:「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2.我辈。《文选。班固。答宾戏》:「孔终篇于西狩,声盈塞于天渊,真吾徒之师表也。」《晋书。卷一一八。姚兴载记下》:「天时如此,正是霸王龙飞之秋,吾徒杖策之日。」
分類:我辈门徒
《國語辭典》:非徒  拼音:fēi tú
不仅。三国魏。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若此之事,皆上天威明、神稷神武,非徒人力所能立也。」唐。陈鸿《长恨传》:「非徒殊艳尤态致是,盖才智明慧,善巧便佞,先意希旨,有不可形容者。」
分類:不但不仅
《國語辭典》:徒然  拼音:tú rán
1.枉然、白费。《文明小史》第三九回:「就有天仙般的相貌,但是没得一些学问,也觉徒然。」
2.乌有。《文选。任昉。为范尚书让吏部封侯第一表》:「百年上寿,既曰徒然;如其诚说,亦以过半。」
3.仅只此也,只是如此。《史记。卷七八。春申君传》:「非徒然也,君贵用事久,多失礼于王兄弟,兄弟诚立,祸且及身,何以保相印江东之封乎?」
4.无證据。《后汉书。卷二三。窦融传》:「毁誉之来,皆不徒然,不可不思。」
《國語辭典》:酒徒  拼音:jiǔ tú
嗜酒的人。唐。李白梁甫吟〉:「君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长揖山东隆准公。」唐。元结 石鱼湖上醉歌:「山为樽,水为沼,酒徒历历坐洲岛。」
分類:酒徒嗜酒
《漢語大詞典》:徒尔(徒爾)
徒然,枉然。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卷四:“石犬不可吠,铜駞徒尔为。” 唐 李颀 《放歌行答从弟墨卿》:“徒尔当年声籍籍,滥作词林两京客。” 宋 王禹偁 《感流亡》诗:“文翰皆徒尔,放逐固宜然。” 明 方孝孺 《祭宋仲珩》:“乃知小人,徒尔纷纷。” 朱琦 《感事》诗:“难虞正须才,孤愤亦徒尔。”
分類:徒然枉然
《國語辭典》:徒步  拼音:tú bù
1.步行。《文选。李陵。答苏武书》:「而裹万里之粮,帅徒步之师,出天汉之外,入强胡之域。」也作「徒行」。
2.比喻平民百姓。《汉书。卷五八。公孙弘传》:「弘自见为举首,起徒步,数年至宰相封侯。」
《國語辭典》:生徒  拼音:shēng tú
学生。《后汉书。卷一六。寇恂传》:「恂素好学,乃修乡校,教生徒。」《三国演义》第二二回:「融每当讲学,必设绛帐,前聚生徒,后陈声妓,侍女环列左右。」
《漢語大詞典》:不徒
(1).不白白地。墨子·修身:“名不徒生而誉不自长。”
(2).不独;不但。晋书·顾和传:“卿珪璋特达,机警有锋,不徒东南之美,实为海内之俊。”
《國語辭典》:师徒(師徒)  拼音:shī tú
1.师生。指师父和徒弟。《韩非子。说疑》:「言听事行,则如师徒之势。」《初刻拍案惊奇》卷六:「师徒皆杀,仇已报矣。」
2.士卒、军队。《左传。襄公四年》:「师徒不勤,甲兵不顿。」唐。元稹《莺莺传》:「姨之孤嫠未亡,提携幼稚,不幸属师徒大溃,实不保其身。」
《國語辭典》:学徒(學徒)  拼音:xué tú
1.学生。《后汉书。卷三五。张曹郑列传。郑玄》:「玄自游学,十馀年乃归乡里。家贫,客耕东莱,学徒相随已数百千人。」唐。刘禹锡〈国学新修五经壁本记〉:「俾我学徒,弦歌以时。」
2.跟随师傅学习技艺的人。如:「旧时,修理汽车都必须从学徒做起。」
《國語辭典》:丹徒布衣  拼音:dān tú bù yī
晋代人诸葛长民,具有武功,历任显要的官。后来被刘裕疑忌,要杀他,诸葛长民感叹的说:「贫贱时候想要富贵,富贵时候必有危机。现在想变为平民,却不能了。」见《晋书。卷八五。诸葛长民传》。后比喻识破官场诡危而欲恢复平民身分的人。宋。陆游 夜从父老饮酒村店作诗:「丹徒布衣有筹略,渔阳突骑莫枝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