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99,分154页显示 上一页 136 137 138 139 140 142 143 144 145 下一页
徐泽醇(字 梅桥 号 乐天翁 恭勤 )
徐鼎臣
徐述虔( 荣、述虔、经 字 桓生 号 拜庚 )
徐久道(字 成斋 )
徐宝善(字 莲峰、廉峰 )
徐士芬(字 诵清 号 辛庵、惺庵 )
徐汉苍(字 荔庵 )
徐勋(字 绩臣 号 树山 )
徐大镛(字 序东 号 兰生 )
徐荣( 鉴 字 铁生、铁孙 号 药垣、梅花老农 )
徐金镜(字 芸岘 )
徐盛持(字 梦笙 )
徐继畬(字 松龛、健男 号 牧田、松龛先生 )
徐宗干(字 树人、伯桢 清惠 )
其它辞典(续上)
林则徐(字 少穆、元抚 号 俟村老人、石麟 文忠 )徐泽醇(字 梅桥 号 乐天翁 恭勤 )
徐鼎臣
徐述虔( 荣、述虔、经 字 桓生 号 拜庚 )
徐久道(字 成斋 )
徐宝善(字 莲峰、廉峰 )
徐士芬(字 诵清 号 辛庵、惺庵 )
徐汉苍(字 荔庵 )
徐勋(字 绩臣 号 树山 )
徐大镛(字 序东 号 兰生 )
徐荣( 鉴 字 铁生、铁孙 号 药垣、梅花老农 )
徐金镜(字 芸岘 )
徐盛持(字 梦笙 )
徐继畬(字 松龛、健男 号 牧田、松龛先生 )
徐宗干(字 树人、伯桢 清惠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85—1850 【介绍】: 清福建侯官人,字少穆,一字元抚,晚号俟村老人。嘉庆十六年进士。授编修。道光间历江苏按察使、东河总督、江苏巡抚、湖广总督。所至必详究地方情况,对河工利弊、海塘水利,都知其根底。于鸦片盛行,尤痛心疾首,谓“以土易银”,无异于“谋罪害命”。十八年,在湖广厉行禁烟,并上折议禁烟事。次年,以钦差大臣赴广东,限期命外商缴烟,在虎门公开销毁二百三十七万余斤。同时收集翻译外国资料,了解西方情况,编为《四洲志》;又加强防务。授两广总督。旋以英舰队北上胁和,革职,谪戍伊犁。在新疆兴办水利屯垦,富有成效。二十五年冬内调,历署陕甘总督、陕西巡抚、云贵总督。二十九年,因病辞官还乡。文宗即位后,起为钦差大臣,赴广西镇压太平军,行至广东潮州病卒。谥文忠。有《林文忠公政书》、《荷戈纪程》、《信及录》、《云左山房诗文钞》等。晚晴簃诗汇·卷一二五
林则徐,字元抚,一字少穆,侯官人。嘉庆辛未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官至云贵总督,加太子太保。赠太子少傅,谥文忠。有《云左山房诗钞》。词学图录
林则徐(1785-1850) 字少穆,一字元抚,号石麟、俟村老人。以抗英受诬谪伊犁。起为陕西巡抚,调云贵总督。病归,谥文忠。有《云左山房诗钞》,词附见。黄鹤楼志·人物篇
林则徐(1785—1850) 清代政治家、思想家、诗人。字元抚,又字少穆,号石麟、俟村老人、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等。福建侯官县(今闽侯)人。嘉庆十六年(1811 )进士,授翰林编修。官至一品,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以主持“虎门销毁”、力抗西方入侵,同时主张“开眼看世界”而名垂史册。所作七绝《题朱久香学使〈花间补读图}》二首,有“黄鹤楼前玉笛吹,梅花如雪驻襜帷”之句。维基
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 )男性,福建省福州府侯官县左营司巷(今福州市鼓楼区)人,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是清朝后期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先驱、诗人、学者、翻译家。1811年林则徐(26岁)中进士,后曾官至一品,曾经担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林则徐知名于主张严禁进口的洋鸦片,他曾于1833年建议在国内种鸦片以抗衡洋鸦片。 1839年,林则徐于广东禁烟时,使威廉·渣甸、兰斯禄·颠地等鸦片商行交出鸦片,将收到的洋鸦片于虎门销毁。虎门销烟成为清帝国与大英帝国爆发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线。林则徐虽一生奉命与西方抗击周旋,但他对于西方的文化、科技和贸易则持虚心开放的态度,主张学其优而用之。根据文献记载,他至少略通英、葡两种外语,且著力翻译西方报刊和书籍。晚清思想家魏源将林则徐及幕僚翻译的文书合编为《海国图志》,此书对晚清的洋务运动乃至日本的明治维新都具有启发作用。
人物简介
维基
徐泽醇(1787年—1858年),字梅桥,号乐天翁。汉军正蓝旗人。进士出身。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庚辰科三甲进士,榜名英魁。道光十二年(1832年)授官吏部主事。历升员外郎、郎中。道光十九年(1839年)外放四川重庆府知府,累擢山西河东道、江南河库道。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升湖南按察使。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升山东布政使,次年升山东巡抚。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署河东河道总督,不久实授四川总督。咸丰二年(1852年),进京任礼部尚书,次年赞署户部尚书。咸丰八年(1858年)卒官。谥恭勤。子徐桐,官至体仁阁大学士,清末著名保守派大臣。
人物简介
维基
徐鼎臣,贵州毕节人,同进士出身。
人物简介
维基
徐经(1788年—1856年),原名徐荣,后更名徐述虔,再改名徐经,字桓生,号拜庚,上海嘉定人。 徐经自幼究心汉学,诗文俱有法度,与钱师康、毛岳生、葛其仁、陈瑑、庄尔保、黄穆之合称“嘉定七生”,名闻遐迩。嘉庆二十三年(1818),顺天乡试中式。次年,成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充国史馆纂修。道光十四年(1834),奉命到南书房,赐笔札,令赋诗,得道光帝赏识,赏给库纱若干。此后,历任左春坊左赞善、山东济东泰武临道道员,又曾署理山东运河道道员、山东按察使、盐运使,一生功业主要在治河。道光十九年(1839),署理运河道道员,随大学士王鼎督办中牟河工,建议复洸、泗二水故道。洸水本由济宁城北向西南流,至会通桥入运河;泗水本由济宁城东向南流,至观澜桥入运河。明代,流寇进逼济宁城,西北二门无险可守,遂筑坝于东门外杨家口,拦洸泗二水,使水流全部汇集在城之西北,以作为拒敌之屏障。然而,战争结束后并未及时拆除水坝,使洸、泗二水回归故道,甚至迁延至道光时代,造成运河河道时常堵塞,周边民田也时常被淹没。朝廷采纳了徐经的建议,百年积弊一扫而清,漕运畅通,民田亦免遭水患。中牟的工程完成后,擢升为济东泰武临道道员。辖区内有赵公河,淤塞严重,常发水灾,徐经奉命疏浚,淘挖河道中积聚的泥沙,芟除河道中丛生的芦苇,从此水流畅行无阻,由徒骇河一路向大海奔去。为防后患,徐经与同仁共同订立了善后章程,约定五年一浚,两岸百姓获利良多。任济东泰武临道道员六年,期间代理按察使、盐运使,政绩考核被列为卓异,最后因办理盐务不合上司之意,罢官而归。
人物简介
维基
徐久道,字成斋,贵州黔西人,进士出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安徽歙县人,字莲峰,一字廉峰。嘉庆二十五年进士,由编修改监察御史,以上疏言事仍授编修。曾主浙江乡试。性好施,受惠者甚众。有《壶园诗钞》、《汉魏五代乐府》。晚晴簃诗汇·卷一二八
字廉峰,歙县人。嘉庆庚辰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历官御史。有《壶园诗钞》。维基
徐宝善(1790年—1838年),字廉峰,歙县人。清朝翰林、诗人。生于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庚辰科进士,榜名三宝。改庶吉士,授编修,历官御史。道光十四年担任浙江乡试副主考,道光十八年担任会试同考官。黄爵滋说:“使如廉峰诸君提倡于上,亨甫(张际亮)、四农(潘德舆)诸子相与奋发而周旋之,则斯道复兴之机也。”卒于道光十八年(1838年)。有《壸园诗钞》。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91—1848 【介绍】: 芬一作芳。清浙江平湖人,字诵清,号辛庵,一作号惺庵。嘉庆二十四年进士,曾任广东、顺天学政。累迁工部侍郎,究心水利,尝于直庐隙地试植水稻有效。官至户部右侍郎兼管钱法堂事务。有《漱芳阁诗文集》。晚晴簃诗汇·卷一二八
徐士芬,字诵清,号惺庵,平湖人。嘉庆己卯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官至户部侍郎。有《漱芳阁集》。维基
徐士芬(1791年—1848年),字诵清,号辛庵,一号惺庵,浙江平湖人,清朝官员,进士出身。徐梦熊之子。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浙江乡试第一(解元)。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馆一等,授编修。道光二年(1822年)任江南副考官。道光十六年(1836年)升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为会试副总裁。累至工部左侍郎。著有《漱芳阁诗文稿》等集。长子徐元锡、次子徐瀛锡、三子徐申锡。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三三
徐汉苍,字荔庵,合肥人。贡生,道光元年举孝廉方正。有《萧然自得斋诗集》。
人物简介
维基
徐勋(1782年5月11日—?年),字绩臣,号树山,四川叙州府宜宾县人,行一,道光元年辛巳恩科举人,道光二年壬午恩科进士。授河南上蔡县知县,倡修县城城墙,增建学堂,政绩卓异,人民称颂。任满考绩,调河南孟县任知县。培修「学山」「河阳」两大书院。政绩卓著。升湖北旧州知州,在任四年,以年老不堪胜任,请求挂冠归里,退休回籍,优游林下,以病终。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三一
徐大镛,字序东,号兰生,天津人。道光壬午举人,官杞县知县。有《见真吾斋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92—1855 【介绍】: 清汉军正黄旗人,原名鉴,字铁生。道光十六年进士,知浙江遂昌县。咸丰间官至杭嘉湖道。与太平军战于渔亭,阵亡。工诗,精隶书,善画梅。有《怀古田舍诗钞》等。晚晴簃诗汇·卷一三九
徐荣,原名鉴,字铁孙,汉军旗人。道光丙申进士,历官福建汀漳龙道。殉难,予骑都尉世职。有《怀古田舍诗钞》。维基
徐荣(1792年—1855年),原名徐鉴,字铁孙,号药垣,又号梅花老农,广州驻防汉军正黄旗人。祖籍湖北监利,后居辽东,先世随清军入关,为汉军正黄旗人,康熙中移徙广东,驻防广州。嘉庆丙子举人,道光丙申进士。历任浙江临安县、遂昌县、嘉兴县知县,玉环厅同知,绍兴府、杭州府、温州府知府,杭嘉湖道,福建汀漳龙道,后殁于与太平军交战阵中,赐世袭骑都尉。诰授通议大夫,晋封奉政大夫。辑有《怀古田舍诗集》、《词选》不分卷,钞本,藏广东省中山图书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浙江武康人,字芸岘。道光二年举人。有《山满楼诗文稿》及《词钞》。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三一
徐盛持,字梦笙,奉新人。道光癸未进士,历官龙州同知。有《寸草轩诗存》。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三二
徐继畬,字松龛,五台人。道光丙戌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官至福建巡抚,内用太仆寺卿。有《松龛先生遗集》。维基
徐继(1795年—1873年),字松龛,又字健男,号牧田、松龛先生,室名退密斋,山西代州五台县人。生于乾隆六十年,卒于同治十二年,中国清朝学者,是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先驱之一。徐继畬最重要的著作是介绍世界各国风土人情的《瀛寰志略》,他在书中所推崇的西方政治制度,就当时而言,其思想是非常超前的。虽然推崇西方制度,但也深知清朝现实,为人谨慎,仕途坎坷。同治年间官至太仆寺卿,加二品顶戴。徐继畬于乾隆六十年(1795年)出生在山西五台县东冶镇。其父徐润第是进士出身,徐继畬从小便受到较为良好的家庭教育,并且曾经师从高鹗等名人。道光六年(1826年),徐继畬考中进士,以朝考第一(朝元)被选为庶吉士,四年后成为翰林院编修,之后不久又成为陕西道监察御史。期间上疏弹劾忻州知州史梦鲛以及保德知州林树云等人,并且上疏提议实行简政,深合道光帝意见,因此道光帝召徐继畬入朝觐见,向他询问各种时事,徐继畬都对答如流,深得皇帝欣赏。道光十六年(1836年)十月,他开始担任广西浔州府知府。之后又历任福建延建邵道,署理汀漳龙道。道光二十年(1840年),当时时值鸦片战争爆发,英国军舰聚集厦门,与漳州近一水之隔。当地百姓都大为惊恐,徐继畬督兵勇昼夜防守漳州,誓与城门共存亡,百姓因此得以安定下来。因此,徐继畬得到了较好口碑。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徐继畬任两广盐运使,随即升任广东按察使。次年,迁福建布政使。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升任广西巡抚,然而还未上任,就被改授福建巡抚。当时正值闽浙总督刘韵珂因病乞假,徐继畬便代理闽浙总督,和外国人交往加密,了解到很多国外的各种情报,为此后编著《瀛寰志略》打下基础。道光三十年(1850年),因为在福州发生的神光寺事件中处理事件的方法与当时在福州养病的林则徐以及其他一些官僚的意见不合,多次被言官弹劾。咸丰元年(1851年),徐继畬因为「身膺疆寄,抚驭之道,岂竟毫无主见,任令滋扰」的理由被革职并召回北京,接受咸丰帝的当面问询。与咸丰帝对答完毕后,咸丰帝评价他为朴实,但终因言官弹劾势重,被降职为太仆寺少卿。次年(1852年),吏部追查徐继畬在巡抚任内逮捕罪犯延迟一事,徐继畬因此被彻底罢官,回到故里。当时正逢捻军之乱以及同治回乱,徐继畬协助官府率领团练协防辽州、上党、阳城等要地。深受当时兼任山西巡抚的沈桂芬的好评。咸丰六年(1856年)他被平遥超山书院聘为书院山长。同治四年(1865年),徐继畬被重新起用,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行走并管理同文馆。之后又任太仆寺卿,授二品顶戴。同治八年(1869年)告老辞官,并于同治十二年(1873年)在家中去世。《清史稿》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96—1866 【介绍】: 清江苏通州人,字树人。嘉庆二十五年进士。道光间历山东曲阜、泰安等县知县,累擢福建台湾道。同治间官至福建巡抚。曾协同左宗棠击败汀、漳李世贤部太平军。卒谥清惠。有《斯未信斋文稿》及自订年谱。晚晴簃诗汇·卷一二八
徐宗干,字树人,江苏通州人。嘉庆庚辰进士,官至福建巡抚。谥清惠。有《斯未信斋诗录》。全台诗
徐宗干(1795~1866),字伯桢,号树人,江苏通州人,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进士,以知县,发山东。历曲阜、武城、泰安三县知县,高唐、济宁知州等职。道光二十八年(1848)四月授福建台湾道。时姚莹方去,凡所规画,多继承之。宗干为治,循名核实,举凡策防夷、申禁烟、理财赋、议积储、设屯丁、开番地,无不勉力为之。尤其台湾遭英人窥扰之后,士民蓄愤,自立乡约,禁不与贸易,宗干亦著防夷之策。是时绿营废弛,班兵多宿民家,挟械以嬉。宗干移镇管束,改建营房处之,兵民始分。又议改澎湖募兵,变通船政,清理人犯,语多可行。水沙连六社番久请内附,而廷议以险远为难,照旧封禁,宗干上书总督,请援乾隆五十三年之例,先设屯丁,以便管理,从之,其后遂设官焉。咸丰三年(1853)四月,林恭、洪泰等起事,陷台湾、凤山两县,宗干与民守御,防剿兼施。其后复扰噶玛兰厅,宗干亦督兵平之。四年(1854),擢按察使,为闽巡抚王懿德所劾,解任。旋召至京,命赴河南帮办剿匪。同治元年四月(1862),擢福建巡抚。三年(1864),粤匪李世贤、汪海洋等由广东入闽境,逼漳州,龙岩、云霄相继陷,宗干偕闽浙总督左宗棠以次剿平。五年(1866),病卒于位,左宗棠偕福州将军英桂上奏云:「宗干以循良著闻……其居官廉惠得民,所至皆有声绩」,优诏褒恤,谥清惠。七年(1868),祀福建名宦祠。著有《斯文信斋文编》,记载毕生里居、阅历〖参考连横《台湾通史‧姚、徐列传》,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出版,1962年、《清史稿台湾资料集辑‧列传(之五)》,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出版,1968年、吴大廷《小酉腴山馆主人自著年谱‧附录一‧兵部侍郎福建巡抚清惠徐公墓志铭》,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出版,1971年。〗,又宗干将平日采辑前人治台成效及论台事之名言硕论,荟萃成《治台必告录》五卷以授丁曰健,曰健补辑三卷刊之,为治台重要文献。 宗干博文多才,礼贤下士,方其任台湾道之际,振兴文教,尤汲汲以育才为务,集诸生于海东书院,训之以保身、敦行、积德、养气、笃志、专心之方,勉之以读书作文之法,一时诸生竞起,互相观摩,及门之士多成材焉。强调「解经为根柢实学,能赋乃著作通才」(《瀛洲校士录》序),考录制艺雅驯者,编为《东瀛试牍》;另外又将说经、论史及古近杂体诗文等诸生院课肄业之作,共三十三人的作品,上卷论文二十七篇,下卷诗赋九十一首,裒辑二卷刊之,题曰《瀛洲校士录》,以为鼓舞奖励之用,今国家图书馆所收藏为咸丰辛亥年(1851)之刻本。徐宗干又刊有《虹玉楼诗选》,内分「虹玉楼诗帖选」、「古今体试草附」两部份,封面刊云「道光庚戌(1850)镌,奖赏生童,不取工价」,其于教育之用心良苦亦可见一斑,今国立中央图书馆台湾分馆藏一部。以下诗作辑录自《虹玉楼诗选》。(余美玲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