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29,分36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戒律
协律
吹律
律师
如律
失律
格律
耶律
戎律
钟律
律度
律诗
律己
读律
古律
《國語辭典》:戒律  拼音:jiè lǜ
宗教徒所守的法规。唐。杨烱〈大周明威将军梁公神道碑〉:「恨深负米,荣暨击钟。爰持戒律,思答慈容。」也称为「戒条」。
《國語辭典》:协律(協律)  拼音:xié lǜ
1.调和律吕。《文选。班固。公孙弘传赞》:「协律则李延年,运筹则桑弘羊。」
2.符合格律。宋。刘克庄贺新郎。鬓雪今千缕〉词:「老去山歌尤协律,又何须、手笔如燕许。」
《漢語大詞典》:吹律
(1).吹奏律管。律为阳声,故传说可以使地暖。艺文类聚卷九引 汉 刘向 《别录》:“ 邹衍 在 燕 , 燕 有谷,地美而寒,不生五穀, 邹子 居之,吹律而温气至,而穀生,今名 黍谷 。” 唐 钱起 《中书王舍人辋川旧居》诗:“诵经连谷响,吹律减云寒。” 唐 刘禹锡 《与刑部韩侍郎书》:“春雷一振,必歆然翘首与生为徒,况有吹律者召东风以薰之,其化也益速。”
(2).指吹奏管乐。 明 杨慎 《凤赋》:“遂乃命 伶伦 断 嶰谷 之竹,吹律写凤之音; 素女 调三舌之簧,炙笙象凤之翼。”
《國語辭典》:律师(律師)  拼音:lǜ shī
1.精通戒律的法师。《大般涅槃经》卷三:「善学戒律,不近破戒,见有所行,随顺戒律,心生欢喜。如是能知佛法所作善能解说,是名律师。」
2.唐代对道士的一种尊称。按修行其一曰法师,其二曰威仪师,其三曰律师。
3.受当事人委托或法院指定,协助当事人进行诉讼、辩护或处理有关法律事务的专业人员。
《漢語大詞典》:如律
按法律从事。后汉书·光武帝纪下:“癸亥,詔曰:‘敢灸灼奴婢,论如律。’”宋史·曹玮传:“ 瑋 下令曰:‘ 羌 自相犯,从其俗;犯边民者,论如律。’”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妇女·命妇以妒受杖:“其恶甚矣,命罪之如律。”
《漢語大詞典》:失律
(1).军行无纪律。易·师:“师出以律,失律,凶也。”后以指战事失利。宋书·张永传:“﹝ 张永 ﹞以北讨失律,固求自贬,降号左将军。” 唐 杜甫 《入衡州》诗:“老将一失律,清边生战场。”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六:“ 庆历 壬年岁,王师失律於 西河 好水川 ,亡没数巨将 刘平 、 葛怀敏 、 任福 等。” 清 昭梿 啸亭杂录·台湾之役:“有旨以失律诛 郝壮猷 ,於是诸将咸思进兵。”
(2).指诗、词不合格律。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十:“世多言 白乐天 用‘相’字,多从俗语作‘思必切’,如‘为问 长安 月,如何不相离’是也。然北人大抵以‘相’字作入声,至今犹然,不独 乐天 。老 杜 云:‘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亦从入声读,乃不失律。”
《國語辭典》:格律  拼音:gé lǜ
1.传统法中指法律条令。唐。刘肃《大唐新语。卷五。孝行》:「复雠礼所许,杀人亦格律具存。孝子之心,义不顾命。国家设法,焉得容此。杀人成复雠之志,赦之亏格律之道。」《旧五代史。卷三七。唐书。明宗本纪三》:「自兵兴以来,法制不一,诸道州县常行枷杖,多不依格律,请以旧制晓谕,改而正之。」
2.诗、词、曲、赋的平仄、音韵、字数、句数等形式和规律。唐。白居易〈与元九书〉:「至于贯穿古今,覶缕格律,尽工尽善,又过于李焉。」宋。许顗《彦周诗话》:「有五句成篇者,尽古今诗之格律,足以资详博,不可不知也。」
3.个人生活行为在主观上所遵循法度和规则。唐。窦冀怀末上人草书歌〉:「狂僧挥翰狂且逸,独任天机摧格律。」
《國語辭典》:耶律  拼音:yē lǜ
复姓。如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漢語大詞典》:戎律
(1).军机,军务。《魏书·酷吏传·羊祉》:“ 祉 志存埋轮,不避强御;及赞戎律,熊武斯裁。”《隋书·梁睿传》:“公既上才,若管戎律,一举大定,固在不疑。” 唐 岑参 《入剑门作寄杜杨二郎中》诗:“良筹佐戎律,精理皆硕画。”金史·杨伯雄传:“ 晋武 平 吴 皆命将帅,何劳亲总戎律。”
(2).军纪;军法。 唐 陈子昂 《为金吾将军陈令英请免官表》:“上不能允副圣心,中不能匡正戎律。”明史·翟鹏传:“有逡巡观望幸苟全,而力战当先者反以损军治罪,非戎律之平。”
《漢語大詞典》:钟律(鐘律)
音律。 汉 蔡邕 《弹琴赋》:“爰制雅器,协之钟律。” 宋 苏辙 《祭范蜀公景仁文》:“顾惟平生,篤志钟律。” 清 方苞 《书考定〈文王世子〉后》:“故特徵天下有逸、古毛诗《周官》尔雅、天文、图纤、钟律、《月令》、史篇文字者,并诣公车,至者以千数。”
原指编钟十二律,后泛指音律。史记·律书论:“在璇璣玉衡以齐七政,即天地二十八宿。十母,十二子,鐘律调自上古。”三国志·魏志·杜夔传:“ 夔 善鐘律,聪思过人,丝竹八音,靡所不能。”
《國語辭典》:律度  拼音:lǜ dù
律法、法度。《书经。舜典》:「协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
《國語辭典》:律诗(律詩)  拼音:lǜ shī
一种近体诗。形成于唐初,每首八句,二、四、六、八句要押韵,三四、五六两句要对仗,每句有一定的平仄。可分为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两种。
《國語辭典》:律己  拼音:lǜ jǐ
约束自己。如:「律己甚严」。清。百一居士《壶天录。卷上》:「宁波宗太守湘文,律己爱民,政声卓著。」
《国语辞典》:读律(读律)  拼音:dú lǜ
研习法律。宋。苏轼〈戏子由〉诗:「读书万卷不读律,致君尧舜知无术。」《金史。卷九。章宗本纪一》:「律科举人止知读律,不知教化之原,必使通治《论语》、《孟子》,涵养器度。」
《漢語大詞典》:古律
(1).指古乐律。古代认为度量衡之制起于乐律。辽史·乐志:“十二律用 周 黍尺九寸管,空径三分为本。 道宗 大康 中,詔行秬黍所定升斗,尝定律矣。其法大抵用古律焉。”《清通典·乐四》:“ 宋 蔡元定 律吕新书亦附之篇后,顾古律既亡,度量权衡之制无所折衷。”参见“ 古律尺 ”。
(2).指古时的律令。新唐书·赵冬曦传:“古律条目千餘。 隋 时姦臣侮法……一辞而废条目数百。自是轻重沿爱憎,被罚者不知其然。”
《漢語大詞典》:古律尺
古代以黄钟为度量衡的标准。相传 黄帝 时乐官 伶伦 造律尺,名古律尺,又名纵黍尺。以一粒秬黍的纵长度为一分,九分为一寸,九寸为一尺。参阅 明 朱载堉 《律吕精义·内篇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