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征 → 徵征”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人物简介

维基
祁徵祥,云南通海县人,清朝官员。同进士出身。
《漢語大詞典》:徵祥
征兆。亦特指祥兆。 汉 刘向 说苑·善说:“陛下之身逾盛,天瑞并至,徵祥毕见。” 晋 葛洪 抱朴子·对俗:“仰望云物之徵祥,俯定卦兆之休咎。” 唐 刘知几 史通·汉书五行志错误:“ 班 书载此徵祥,虽具剖析,而求诸后应,曾不缕陈,叙事之宜,岂其若是?”《敦煌变文汇录·维摩诘经菩萨品变文(甲)》:“昨宵眼梦有徵祥,今朝得见慈悲相。”
分類:征兆祥兆
《漢語大詞典》:征祥(徵祥)
征兆。亦特指祥兆。 汉 刘向 说苑·善说:“陛下之身逾盛,天瑞并至,徵祥毕见。” 晋 葛洪 抱朴子·对俗:“仰望云物之徵祥,俯定卦兆之休咎。” 唐 刘知几 史通·汉书五行志错误:“ 班 书载此徵祥,虽具剖析,而求诸后应,曾不缕陈,叙事之宜,岂其若是?”《敦煌变文汇录·维摩诘经菩萨品变文(甲)》:“昨宵眼梦有徵祥,今朝得见慈悲相。”
《國語辭典》:玉版  拼音:yù bǎn
1.古代刊刻文字的玉片。比喻贵重的书籍。《韩非子。喻老》:「周有玉版,纣令胶鬲索之,文王不予。」
2.一种宣纸。质地光洁坚韧。也称为「玉版纸」。
3.南方人称淡乾的笋为「玉版笋」。
4.拍板的美称。《聊斋志异。卷六。马介甫》:「恨煞池水清,空按红牙玉版,怜尔妾命薄。」
《國語辭典》:玉版纸(玉版紙)  拼音:yù bǎn zhǐ
一种宣纸。质地光洁坚韧。也称为「玉版」。
《漢語大詞典》:玉版鱼(玉版魚)
鳣的别名。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鳞·鳣鱼:“黄鱼、蜡鱼、玉版鱼……玉版,言其肉色也。”参见“ 玉版 ”。
《國語辭典》:瑶光(瑤光)  拼音:yáo guāng
星名。摇光的别称,参见「摇光」条。
《漢語大詞典》:瑶光寺
北魏 世宗 ( 宣武帝 )在 洛阳 所建的尼寺。房舍五百余间,妃嫔贵媛,多出家于此。 永安 三年(公元530年), 秀容 部落首领 尒朱兆 攻入 洛阳 ,纵兵大掠,时有骑兵数十入寺淫秽。此后颇有讥讪,语曰:“ 洛阳 男儿急作髻, 瑶光寺 尼夺作婿。”参阅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瑶光寺
《漢語大詞典》:石牛
(1).石雕之牛。古人常列于陵墓前。
(2).石质牛形的灵异之物。古人迷信,以为石牛出现象征祥瑞或预示灾变。汉书·王莽传上:“是岁 广饶侯 刘京 、车骑将军千人 扈云 、大保属 臧鸿 奏符命。 京 言 齐郡 新井、 云 言 巴郡 石牛、 鸿 言 扶风 雍石, 莽 皆迎受。”宋书·五行志四:“ 石虎 末, 洛阳城 西北九里,石牛在青石趺上忽鸣唤,声闻四十里。”
《漢語大詞典》:丹雀
神话中象征祥瑞的赤色雀。 晋 王嘉 拾遗记·炎帝神农:“时有丹雀,衔九穗禾,其坠地者,帝乃拾之,以植於田,食者老而不死。” 唐 杜甫 《送高司直寻封阆州》诗:“丹雀衔书来,暮栖何乡树?” 仇兆鳌 注:“周礼疏:‘季秋甲子,赤雀衔丹书入 丰 。’”
《漢語大詞典》:瑶枢(瑶樞)
即天枢。北斗第一星。古人以为象征祥瑞。 前蜀 杜光庭 《寿春节进章真人像表》:“北极瑶枢,焕虹光而诞睿;中天玉斗,飞紫电以凝华。” 宋 程珌 《喜迁莺·寿李文昌》词:“赐第彤墀秋早,又一瑶枢光洁。”
《漢語大詞典》:秬草
犹嘉谷。象征祥瑞。南齐书·高帝纪上:“秬草腾芳於郊园,景星垂暉於清汉。”
《漢語大詞典》:瑞应车(瑞應車)
象征祥瑞之车。《汉书·礼乐志》“象载瑜” 唐 颜师古 注:“象载,象舆也。山出象舆,瑞应车也。” 宋 洪迈 容斋三笔·象载瑜:“《景星》章云:‘象载昭庭’……按乐章词意,正指瑞应车,言昭列於庭下耳。”参见“ 山车 ”。
《漢語大詞典》:山车(山車)
(1).传说帝王有德,天下太平,则山车出现,古代以为祥瑞之物。《礼记·礼运》“山出器车” 孔颖达 疏引《礼纬斗威仪》:“‘其政大平,山车垂鉤。’注云:‘山车,自然之车;垂鉤,不揉治而自圆曲。’”太平御览卷七七三引《孝经援神契》:“ 虞舜 德盛於山陵,故山车出。山者,自然之物也,山藏之精。”《后汉书·舆服志上》:“ 秦 并天下,閲三代之礼,或曰 殷 瑞山车,金根之色。” 刘昭 注:“ 殷 人以为大路,於是 始皇 作金根之车。 殷 曰(乘)﹝桑﹞根, 秦 改曰金根。” 晋 王嘉 拾遗记·轩辕黄帝:“﹝ 轩辕黄帝 ﹞泛河沉璧,有泽马羣鸣,山车满野。”宋书·符瑞志下:“山车者,山藏之精也。不藏金玉,山泽以时,通山海之饶,以给天下,则山成其车。”隋书·礼仪志五:“玉輅,禋祀所用……昔 成汤 用而郊祀,因有山车之瑞,亦谓桑根车。”
(2).一种有棚的车。资治通鉴·唐肃宗至德元年:“初,上皇每酺宴,先设太常雅乐坐部、立部,继以鼓吹、胡乐、教坊、府县散乐、杂戏,又以山车、陆船载乐往来。” 胡三省 注:“山车者,车上施棚阁,加以綵繒,为山林之状。”宋史·礼志十六:“是岁,东封 泰山 ,所过州府,上御子城门楼,设山车、綵船载乐,从臣侍坐,本州父老、进奉使、蕃客悉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