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征 → 徵征”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共293,分20页显示  上一页  15  16  17  18  19
分类词汇(续上)
截串
忙银
敛怨求媚
粮票
厘金局
厘局
厘卡
柳课
《漢語大詞典》:截串
亦作“ 截票 ”。 旧时征收田赋的缴款凭证。分为两半,一留官府,一给纳税户。后改为三联,一留官府,一给差役,一给纳税户,称三连串票。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钱穀·三连串票》:“串票者,纳粮花户执之以为据者也。然花户有执,而排里临限,无凭查截,势必问之流水,未免号杂而难稽,故截串之不可不并设也。” 清 黄六鸿 《截票免比》:“连二免比票,一截票存算,一归农免比,合缝用印……查比之日,总书将所存截票存算票根,粘入限簿。”
《漢語大詞典》:忙银(忙銀)
清 代称每年上忙、下忙所征收的税银。 民国 初年,沿袭旧名,称田赋为忙银。 郭孝成 《江苏光复纪事》:“本年忙银,准其仍用旧串,但将减成、折价各节,加用红戳叙明。”
《國語辭典》:敛怨求媚(斂怨求媚)  拼音:liàn yuàn qiú mèi
不顾民怨地搜刮钱财,以博取君王的欢心。《资治通鉴。卷二二四。唐纪四十。代宗大历元年》:「节度使非能男耕女织,必取之于人。敛怨求媚,不可长也,请却之。」
《漢語大詞典》:粮票(糧票)
(1).购买粮食和粮食制品的票证。 叶圣陶 《涿鹿的劈山大渠》:“勘察渠线的测量队在去年十二月间出发, 郭全举 闻讯,带着粮票和盘费,自动地给测量队带路。”
(2).旧时政府征收钱粮的通知单。 沙汀 《丁跛公》:“但一眨眼,提前预征的粮票又下来了。”
《漢語大詞典》:厘金局(釐金局)
亦称“ 釐捐局 ”。 征收厘金的机关。又名厘局。《清会典事例·户部·厘税》:“ 贵州省 设釐金局二十五处。”《清会典事例·户部·厘税》:“﹝ 同治 ﹞十年, 直隶省 天津府 ,改捐输义馆为 天津 釐捐局,抽收百货釐金。”《文明小史》第九回:“有的因为手中提的礼包分量过重,有的因为篮中所买的菜过多了些,按照釐捐局颁下来的新章,都要捐过,方许过去。” 沈从文 《边城》二:“地方还有个釐金局。”亦省作“ 釐局 ”。清史稿·食货志六:“是年( 咸丰 三年) 苏 常 叠陷,丁、漕无收,乃设釐局於 上海 ,藉资接济。” 钱仲联 《黄公度先生年谱》:“ 粤 西故瘠地,南征军餉,皆挹注於 南 ( 南寧 )梧( 梧州 )两釐局。”参见“ 釐捐 ”。
《漢語大詞典》:厘局(釐局)
旧时管理征收厘金的机关。局下设卡,卡又有分卡、巡卡。《负曝闲谈》第六回:“这回幸亏从前的旧居停,替他在方伯面上吹嘘吹嘘,派了个 瀏河 厘局分卡的委员,总算是苦尽甜来了。”
见“ 釐金局 ”。
《漢語大詞典》:厘卡(釐卡)
旧时征收厘金的机构。一般于通商要道设置正卡,下设分卡、巡卡等。分卡下再设置查验分卡和收厘分卡。前者专司查验和缉私;后者专管征收。 清 薛福成 《应诏陈言疏》:“可否飭下各省督抚察度情形,或酌减捐数,或归併釐卡,以为异日尽裁之渐。” 清 刘铭传 《请开铁路以图自强疏》:“方今国计絀於防边,民生困於釐卡。”参见“ 釐捐 ”、“ 釐金局 ”。
《漢語大詞典》:柳课(柳課)
元 代向御河边种柳者征收的苛税。元史·王思诚传:“ 南皮 民父祖,尝濒御河种柳,输课於官,名曰‘柳课’。后河决,柳俱没,官犹徵之,凡十餘年,其子孙益贫,不能偿。 思诚 连请於朝除之。”
分類:河边征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