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征 → 徵征”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國語辭典》:特徵  拼音:tè zhēng
1.特地徵召或召集。《后汉书。卷三○下。郎顗襄楷列传。郎顗》:「宜蒙特徵,以示四方。」《魏书。卷八四。儒林列传。卢景裕》:「闻景裕经明行著,驿马特徵。」
2.事物特殊的徵象、标志。如:「猴子红色的臀部,是其特徵之一。」清。徐珂《清稗类钞。文学类。中外文字之比较》:「然谓其为多字之国则可,谓其文字之增加,即为一国文化进步之特徵,似尚有说焉。」
《國語辭典》:徵用  拼音:zhēng yòng
1.徵召任用。《史记。卷一二一。儒林列传。序》:「公卿皆武力有功之臣。孝文时颇徵用。」《三国志。卷一三。魏书。钟繇华歆王朗传。华歆》:「若有秀异,可特徵用。」
2.政府因公借用或租用私有财产。如:「市政府徵用这层楼做为展览馆。」
《漢語大詞典》:徵庸
谓被征召任用。《书·舜典》:“ 舜 生三十徵庸。” 孔 传:“言其始见试用。” 蔡沉 集传:“徵,召也。 舜 生三十年, 尧 乃召用。” 明 何景明 《寄赠王子衡》诗:“文彩惊流辈,徵庸忆往年。”
分類:征召
《國語辭典》:徵庸  拼音:zhēng yōng
徵召任用。《书经。舜典》:「舜生三十徵庸,三十在位。」
分類:征召
《漢語大詞典》:征问(徵問)
征召询问。史记·淮南衡山列传:“今 淮南王 孙 建 ,材能高, 淮南王 王后 荼 、 荼 子太子 迁 常疾害 建 。 建 父 不害 无罪,擅数捕繫,欲杀之。今 建 在,可徵问,具知 淮南 阴事。”
分類:征召询问
《國語辭典》:徵引  拼音:zhēng yǐn
1.徵召任用。《魏书。卷九。肃宗纪》:「门才术艺、应于时求者,自别徵引,不在斯例。」《南史。卷七一。儒林列传。顾越》:「朝廷以臣微涉艺学,远垂徵引。」
2.引證文献。如:「徵引详博」。唐。柳宗元与崔连州论石钟乳书〉:「再获书辞,辱徵引地理證验。」
《漢語大詞典》:征守(徵守)
谓天子征召守国的诸侯。周礼·春官·典瑞:“珍圭以徵守,以恤凶荒。” 郑玄 注:“‘以徵守’者,以徵召守国诸侯,若今时徵郡守以竹使符也。”
《漢語大詞典》:徵守
谓天子征召守国的诸侯。周礼·春官·典瑞:“珍圭以徵守,以恤凶荒。” 郑玄 注:“‘以徵守’者,以徵召守国诸侯,若今时徵郡守以竹使符也。”
《漢語大詞典》:征拜(徵拜)
征召授官。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年二十,举孝廉为郎,除 洛阳 北部尉,迁 顿丘 令,徵拜议郎。”周书·裴宽传:“ 武成 二年,徵拜司中大夫。” 唐 刘长卿 《送梁郎中赴吉州》:“但愁徵拜日,无奈借留何!” 唐 韩愈 《韶州留别张端公使君》:“已知奏课当徵拜,那復淹留咏白苹。”
《漢語大詞典》:召辟
征召未仕的士人为官。宣和书谱·吴融:“祖 翕 有高世志,不应召辟,朝廷赐 文简先生 号。”
分類:征召士人
《漢語大詞典》:吉征(吉徵)
(1).幸运的征召。汉书·何并传:“郡中乱, 王莽 遣使徵 詡 ,官属数百人为设祖道, 詡 据地哭。掾史曰:‘明府吉徵,不宜若此。’”
(2).吉祥的征兆。 三国 魏 嵇康《答释难宅无吉凶摄生论》:“无吉徵而自宅,以徵假见难可也。”晋书·刘聪载记:“ 张氏 梦日入怀,寤而以告, 元海 曰:‘此吉徵也,慎勿言。’”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景宁寺:“﹝ 王元渊 ﹞夜梦著袞衣,倚槐树而立,以为吉徵。”
《漢語大詞典》:鹤简(鶴簡)
征召贤士的诏书。 唐 方干 《赠黄处士》诗:“若出薜萝迎鹤简,应抛舴艋别渔磯。”参见“ 鹤书 ”。
《國語辭典》:鹤书(鶴書)  拼音:hè shū
一种美术字体。古时专用于徵召贤士的诏书书体,因形似鹤头,所以称为「鹤书」,汉时称为「尺一简」。后亦用以指诏书。南朝齐。孔稚圭 北山移文:「及其鸣驺入谷,鹤书赴陇,形驰魄散,志变神动。」唐。刘长卿 酬秦系诗:「鹤书犹未至,那出白云来。」
《漢語大詞典》:避招
谓逃避征召,隐居不仕。 元 袁桷 《赋文子方篔簹亭竹影》诗之五:“朔吹南尘久避招,闭门自醉独逍遥。”
《漢語大詞典》:齿召(齒召)
录用征召。 三国 魏 曹植 《上责躬应诏诗表》:“不图圣詔,猥垂齿召。”《宋书·谢晦传》:“童稚之目,猥荷齿召,荐女迁子,合门相送。”
分類:录用征召
《漢語大詞典》:征举(徵舉)
征召举荐。后汉书·刘恺传:“ 愷 性篤古,贵处士,每有徵学,必先巖穴。” 唐 韩愈 《薛公墓志铭》:“﹝公﹞忠厚而好学,不应徵举,沉浮閭巷间。”清史稿·世宗纪:“己未,徵举博学鸿词。”
分類:征召举荐
《漢語大詞典》:征朝(徵朝)
谓征召诸侯朝聘。《东周列国志》第七十回:“ 昭公 新立,欲修復先人之业,闻 齐侯 遣 晏婴 如 楚 修聘,亦使人徵朝於 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