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401
词典
4
分类词汇
395
佛典
2
共395,分27页显示
上一页
17
18
19
20
2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3
24
25
26
下一页
分类词汇
(续上)
老地方
相似形
投脾胃
讨交情
谈得拢
谈恋爱
视神经
更唱迭和
钩通
高能物理学
多肽
度蜜月
非亲非故
分庭抗礼
方枘圆凿
《国语辞典》:
老地方
拼音:
lǎo dì fang
彼此最常见面及熟悉的地方。如:「咱们明午在老地方见面,不见不散。」
分类:
彼此
常见
见面
熟悉
《国语辞典》:
相似形
拼音:
xiāng sì xíng
数学上指彼此相似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图形为相似形。如各角互等,而各对应边的比例也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为相似形。
分类:
数学
彼此
相似
图形
《国语辞典》:
投脾胃
拼音:
tóu pí wèi
个性相投,彼此合得来。如:「我们俩自小是投脾胃的好朋友。」
分类:
个性
性相
相投
彼此
合得来
《国语辞典》:
讨交情(讨交情)
拼音:
tǎo jiāo qíng
藉由彼此的情谊,请求对方的协助。如:「他一向铁面无私,你向他讨交情是行不通的。」
分类:
彼此
情谊
请求
协助
《国语辞典》:
谈得拢(谈得拢)
拼音:
tán dé lǒng
1.谈成,彼此达成协议
2.谈得投机。如:「他们若谈得拢,事情就好办了。」
分类:
投机
彼此
达成
协议
《国语辞典》:
谈恋爱(谈恋爱)
拼音:
tán liàn ài
指男女相悦慕而彼此交往。如:「学生谈恋爱时,不能荒废课业。」
分类:
男女
女相
相悦
彼此
交往
《国语辞典》:
视神经(视神经)
拼音:
shì shén jīng
为第二对脑神经,由最内层的神经细胞彼此突起,聚合而成,可将视网膜上形成的物像,传到大脑的视区。
分类:
脑神经
内层
神经细胞
彼此
突起
《漢語大詞典》:
更唱迭和
(1).彼此唱和。 战国 楚
宋玉
《高唐赋》
:“当年遨游,更唱迭和,赴曲随流。” 唐 谷神子
《博异志·白幽求》
:“笙簫众乐,更唱迭和。”
(2).亦作“ 更唱叠和 ”。相互以诗词酬答。 清
钱泳
《履园丛话·园林·逸园》
:“太史之女曰 藴玉 者,自号 生香居士 ,亦能诗,与 在山 更唱迭和。” 明
宋濂
《寄和右丞温迪罕诗卷序》
:“吾昔在 中州 文物府中更唱叠和者,为何如耶?”
(3).指互相呼应配合。
《
旧唐书·裴度传
》
:“陛下听其所説,更访於近臣,私相计会,更唱迭和,蔽惑聪明。”
分類:
彼此
唱和
呼应
配合
相互
酬答
《漢語大詞典》:
钩通(鉤通)
亦作“钩通”。 犹沟通。通过联系使彼此相通。 鲁迅
《华盖集续编·空谈》
:“群众领袖本没有和 段祺瑞 等辈心心相印,也未曾互相钩通。” 朱自清
《“海阔天空”与“古今中外”》
:“‘笼统’固然是‘全’,‘钩通’‘调和’也正是‘全’呀!”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第一篇第二章第四节:“原始公社社会的犹太教,一经 耶稣 的改革便成为奴隶社会的信仰,再经烦琐哲学家的钩通便为封建时代的护符。”
分類:
沟通
联系
彼此
相通
《漢語大詞典》:
高能物理学
又称“粒子物理学”。研究具有1亿电子伏特以上能量的粒子的性质、结构、彼此间相互作用及其转化的物理学分支学科。是当代自然科学的前沿学科之一。
分類:
粒子
物理学
电子
伏特
上能
能量
性质
结构
彼此
此间
相互作用
转化
分支
学科
《漢語大詞典》:
多肽
氨基酸彼此连结而成的小分子化合物。是生物体的重要活性物质。含二个氨基酸的称二肽,含三个氨基酸的称三肽,依次类推。包括多肽类激素(如胃泌素、催产素等)、神经多肽和脑肽(如睡眠肽、脑啡肽、内啡肽等)和多肽抗菌素等。
分類:
氨基酸
彼此
连结
小分
化合物
《国语辞典》:
度蜜月
拼音:
dù mì yuè
新婚夫妇在婚后相偕旅行,期使彼此感情更加亲密,或适应对方的生活习惯。
分类:
新婚
夫妇
后相
相偕
旅行
彼此
感情
更加
亲密
《國語辭典》:
非亲非故(非親非故)
拼音:
fēi qīn fēi gù
没有亲戚或朋友关系。《二刻拍案惊奇》卷一四:「只是非亲非故,不过因对门在此,礼物往来得两番,没个名色,遽然相见,恐怕惹人议论。」
分類:
非亲非故
亲属
是故
故旧
彼此
过去
毫无
无关
《國語辭典》:
分庭抗礼(分庭抗禮)
拼音:
fēn tíng kàng lǐ
彼此的关系对等,以平等的礼节相见。比喻平起平坐,地位相当。《儒林外史》第四○回:「但凡做的来,萧云仙就和他分庭抗礼,以示优待。」也作「分庭伉礼」。
分類:
彼此
此地
平等
地位
等之
礼节
相见
势力
相等
宾主
主相
抗衡
《漢語大詞典》:
方枘圆凿(方枘圓鑿)
亦作“ 方枘圜凿 ”。 方形榫头与圆形榫眼。比喻彼此不相投合,事不能成。
《
文子·上义
》
:“今为学者,循先袭业,握篇籍,守文法,欲以为治。非此不治,犹持方枘而内圆凿也,欲得宜适亦难矣。”
《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
:“ 梁惠王 谋欲攻 赵 , 孟軻 称 大王 去 邠 ,此……持方枘欲内圜凿,其能入乎?” 司马贞 索隐:“按:方枘是笋也,圜凿是孔也。谓工人斲木,以方笋而内之圜孔,不可入也。故
《楚词》
云‘以方枘而内圜凿,吾固知其齟齬而不入’是也。谓 战国 之时, 仲尼 、 孟軻 以仁义干世主,犹方枘圜凿然。” 清 金农
《秋雨坐槐树下书怀》
诗:“方枘圆凿匪所用,顾者却避多猜嫌。”
分類:
方形
榫头
圆形
彼此
不相投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