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了岸
犹彼岸。佛教喻超脱生死的境界。 唐 李群玉 《湘中别成威阇黎》诗:“何方济了岸,祗仗慈航力。”
《漢語大詞典》:波罗岸(波羅岸)
彼岸。 明 王衡 《郁轮袍》第四折:“我今日呵,前船撑到突星滩,只望你后船慢渡波罗岸。”参见“ 波罗蜜 ”。
分類:彼岸
《國語辭典》:波罗蜜(波羅蜜)  拼音:bō luó mì
1.从生死轮回的苦海至解脱的彼岸。为梵语的Pāramitā音译。晋。支遁〈大小品对比要钞序〉:「夫般若波罗蜜者,众妙之渊府、群智之玄宗、神王之所由、如来之照功。」也译作「波罗蜜多」。
2.植物名。桑科波罗蜜属,常绿乔木。树皮灰褐色,树干具有白色黏质乳液。叶互生,椭圆或倒卵形。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序穗状,雌花序球形或椭圆形,花被几乎全部陷入于肉质花序轴中。果实为聚合果,也称为「波罗蜜」,长椭圆形,大如冬瓜,肉似凤梨而味甜,可食。也称为「菠萝蜜」、「婆那娑」。
《國語辭典》:横渡(橫渡)  拼音:héng dù
从海洋、江河的此岸渡到另一边。如:「他驾著单桅帆船冒险横渡太平洋」。
《國語辭典》:广度(廣度)  拼音:guǎng dù
1.广大的程度。常用于抽象事物。如:「我们必须要探讨这个问题的深度与广度,才能做进一步的决策。」
2.宽宏的气度。亦指有宽宏气度的人。文选。嵇康 与山巨源绝交书:「然使长才广度,无所不淹,而能不营,乃可贵耳。」
3.佛教用语。即普渡。唐。李邕〈五台山清凉寺碑〉:「示立诸相而无所立,广度群生而无所度。」
《國語辭典》:宝筏(寶筏)  拼音:bǎo fá
1.比喻引导众生渡过苦海到达彼岸的佛法。唐。李白春日归山寄孟浩然〉诗:「金绳开觉路,宝筏度迷川。」
2.泛指能解人迷惑的思想、学说或工具。如:「升平宝筏」。
《國語辭典》:此岸  拼音:cǐ àn
佛教上指烦恼、轮回的世界。相对于解脱、没有烦恼的涅槃彼岸而言。《维摩诘所说经。卷下。见阿柹佛品第十二》:「不此岸,不彼岸,不中流而化众生。」
《漢語大詞典》:愿船(願船)
佛教语。谓菩萨的誓愿,欲尽度众生于彼岸,故以船喻。 唐 迦才 净土论卷下:“ 阿弥陀佛 与 观世音 、 大势至 ,乘大愿船,浮生死海,就此娑婆世界,呼唤众生,令上大愿船。” 清 龚自珍 《发大心文》:“我若不以今生坐大愿船,自鼓愿檝,尽诸后身,终成蹉忽。”
《漢語大詞典》:宝船(寶船)
(1).装载珍宝的船。晋书·陶璜传:“﹝ 璜 ﹞以前所得宝船上锦物数千匹遗 扶严 贼帅 梁奇 , 奇 将万餘人助 璜 。”
(2).特指古代从事海外贸易的大船。如: 郑和 宝船。
(3).佛教语。比喻普渡众生越苦海达彼岸的佛法。《观佛三昧海经·观四无量心品》:“见诸化佛从佛胷出入於佛脐,游佛心间,乘大宝船,经往五道受罪人所。” 南朝 梁简文帝 《千佛愿文》:“涤无明於欲界,度苍生於宝船。” 北齐 邢邵 《并州寺碑》:“望彼岸而攸往,汎宝船而利涉。”
《國語辭典》:宝舟(寶舟)  拼音:bǎo zhōu
尊称别人的船。《儒林外史》第八回:「王惠道:『这里不是说话处,宝舟在那边?』蘧公孙道:『就在岸边。』」
《漢語大詞典》:舍身崖(捨身崖)
泰山 崖名。旧时信佛者谓投身崖下可脱诸罪而登彼岸。 明 俞弁 《山樵暇语》卷五:“ 泰山 有 捨身崖 ,岁有男妇往焉,以身投於崖下,谓之捨身。太傅 王世昌 越 有诗云:‘ 捨身崖 下深难测,每怪轻生世上人。我亦有身偏自重,捨时除是为君亲。’”
《漢語大詞典》:达济(達濟)
渡水到达彼岸。 唐 王度 《古镜记》:“ 勣 携镜上舟,照江中数步,明朗彻底;风云四歛,波涛遂息;须臾之间,达济天堑。”
《漢語大詞典》:度引
佛教语。谓超度苦海,引至彼岸。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一章:“略知文字,无所知识,皈依 佛 回 ,度引无力,享受无量之苦难而终无慈航普拯其溺也。”参见“ 度无极 ”。
测量。 唐 柳宗元 《天对》:“当焉为明,不逮为晦。度引久穷,不可以里。”
《漢語大詞典》:度无极(度無極)
佛教语。犹言到彼岸。 唐 玄应 一切经音义卷三:“度无极,或言到彼岸,皆一义也。梵言波罗蜜多是也。” 宋 法云 翻译名义集卷四:“生死为此岸,涅槃为彼岸,烦恼为中流,菩萨以无相智慧乘禪定舟航,从生死此岸到涅槃彼岸……故云度无极。”
《国语辞典》:六波罗蜜(六波罗蜜)  拼音:liù bō luó mì
波罗蜜,译自胡语,义为度或到彼岸,指到没有烦恼、不再轮回的彼岸。六波罗蜜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六种修行德目。修行者经由此六种修行德目,可至解脱的境界。唐。贾膺福〈大云寺碑〉:「四无量心,普觉群有;六波罗密,广銮菩提。」也译作「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