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42—1811 【介绍】: 清僧。遵化直隶州丰润人,字彻悟,一字讷堂,别号梦东,俗姓马。少通经史,出家后遍历讲席,博通性相二宗。后习天台教法,继参广通、粹如,提倡禅净双修。未几,退居红螺山资福寺,一心弘宣净土。一时受其化者,遍于南北。后世尊为净土第十二祖。有《彻悟禅师语录》等。晚晴簃诗汇·卷一九七
际醒,字彻悟,一字讷堂,又号梦东,丰润人,本姓马。历主京师广通、觉生寺、红螺山资福寺。有《梦东禅师遗集》。新续高僧传·净读篇第八之七
释际醒,字彻悟,一字讷堂,别号梦东。姓马氏,丰润人也。幼通经史,薙染后,褊历讲席,博贯性相,而于法华三观、十乘之旨,尤为心得。参广通粹如纯明向上事,师资道合,乃心印焉。后粹如迁万寿,醒遂继席。广通策励后学,每谓“永明延寿禅门宗匠尚归心净土,期生安养,况今末代,尤宜遵承。”于是专主莲宗。寻迁觉生寺,未几,退居红螺山资福寺,衲子依恋追随甚众。醒率性真实,为法为人中心诚恳,始终无厌,平昔示众,一以净土为教。每当讲演辨析两土圣贤苦折乐摄之思,或至泪随声落,而听受之者,亦未尝不涕泗沾襟也。尝云“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行愿,持佛名号。此十六字为念佛法门。世间一切重苦,无过生死,生死不了,难免堕落。一念之差,便入恶趣。三途易入而难出,地狱时长而苦重。七佛以来犹为蚁子,八万劫后未脱鸽身。畜道时长已极,鬼狱时长尤倍。久经长劫,何了何休,万苦交煎,无归无救。”每一言之,衣毛卓竖,故当痛念生死,发大菩提心也。且示八事:“一、真为生死,发菩提心,是学道通途。二、以深行愿,持佛名号,是净土正宗。三、摄心专注而念,是下手方便。四、折伏现行烦恼,是修心要务。五、坚持四重戒法,是入道根本。六、种种苦行,是修道助缘。七、一心不乱,是净行归宿。八、种种灵瑞,是往生验證。此八事,修净业者,不可不知也。心能造业,心能转业。心不能转业即为业缚,业不随心转即能缚心。心与道合,心与佛合,即能转业。心随常分,任连作受,即为业缚。一切现前境界,一切当来果报,皆唯业所感,唯心所现。唯业所感,故前境来报,皆有一定,以业能缚心也。唯心所现,故前境来报,皆无一定,以心能转业也。若前境未报,一定之时,忽发广大心,修其实行,心与佛合,心与道合,则心能转业,前境未报,定而不定。又若前境来报,不定之时,而大心忽退,实行有亏,则业能缚心,即前境未报,不定而定。盖吾人生死关头,唯二种力:一者,心绪多端,重处偏坠,此心力也;二者,如人负债,强者先牵,此业力也。业力最大,心力尤大,以业无自性,全依于心,故心重能使业强。今以重心而修净业,故净业强,心重业强,唯西方是趋,则他日报尽命终,定往西方,不生馀处矣。何为重心信深愿切,一切邪说,莫能摇惑,一切境缘,莫能引转。如古德时临命终,六欲天童次第接引皆不去,唯专心待佛,后佛见乃曰佛来也,遂合掌而逝。夫时临命终,四大分张此何时也。六欲天童,次第接引此何境也。苟素常信愿不到十分坚固,当此时此境而能强作主宰乎?如古德可为修净业之金鉴矣。或谓一切诸法,悉皆如梦,同是一梦,修之何益,不知七地以前梦中修道,无明大梦,虽等觉犹眠,唯佛一人始称大觉。当梦眠未开之时,苦乐宛然,但娑婆之梦,从梦入梦,梦之又梦,展转沈迷。极乐之梦,从梦入觉,觉之又觉,渐至于大觉。所以永明云:‘有禅无净土,十人九错路。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此真实语也,学者幸勿忽诸。”嘉庆十五年二月,预知时至,辞诸檀护,曰:“幻缘不久,虚生可惜,各宜努力念佛,他年净土相见也。”临寂前旬日示微疾,命众相助号佛,见空中幢幡无数,自西而来告众曰:“净土示相,吾将西归。”至期面西端坐合掌,凝睇曰:”称一声洪名,见一分好相。”手结弥陀,安详而逝。众闻异香,浮空供奉七日,面貌如生。茶毗获舍利甚多,以嘉庆十五年十二月十七日示寂,世寿七十。拈花寺沙门体宽为之传,所著有《念佛伽陀》一卷,《语录》二卷,中多开示念佛法门。武林钱伊庵居士得之,于其友陈复斋重刻于浙中,其道遂南,读其书而起发其行愿者不少,盖莲池、思齐后,一人而已。
《漢語大詞典》:贯道(貫道)
(1).谓彻悟至理。《关尹子·五鉴》:“勿以我心揆彼,当以彼心揆彼,知此説者,可以周事,可以行德,可以贯道,可以交人,可以忘我。”《三国志·吴志·顾谭传》:“ 薛综 为选曹尚书,固让 谭 曰:‘ 谭 心精体密,贯道达微,才照人物,德允众望,诚非愚臣所可越先。’”
(2).犹载道。 唐 李汉 《〈昌黎先生集〉序》:“文者,贯道之器也。不深於斯道,有至焉者不也?” 宋 刘本 《〈初学记〉序》:“《礼》《乐》之文,随世而存亡,不见其大全,惟是《诗》《书》垂世,焕乎其可观者,皆贯道之器,非特雕章繢句以治聋俗之耳目者也。” 清 钱谦益 《〈苏州府重修学志〉序》:“ 朱伯原 之文曰:‘为文足以贯道,为经足以通理。’其绪言具在也。”
(2).犹载道。 唐 李汉 《〈昌黎先生集〉序》:“文者,贯道之器也。不深於斯道,有至焉者不也?” 宋 刘本 《〈初学记〉序》:“《礼》《乐》之文,随世而存亡,不见其大全,惟是《诗》《书》垂世,焕乎其可观者,皆贯道之器,非特雕章繢句以治聋俗之耳目者也。” 清 钱谦益 《〈苏州府重修学志〉序》:“ 朱伯原 之文曰:‘为文足以贯道,为经足以通理。’其绪言具在也。”
《漢語大詞典》:了达(了達)
(1).佛家语。彻悟;通晓。《坛经·宣诏品》:“明与无明,凡夫见二。智者了达,其性无二。无二之性,即是实性。” 唐 顾况 《从江西道中寄齐相公》诗:“能依二諦法,了达三轮空。” 元 李寿卿《度柳翠》第四折:“法座下有甚麼不能了逹?钉嘴铁舌,铜头铁额,火眼金睛,都来问禪。” 梁启超 《湖南时务学堂学约》:“度数年之力, 中国 要籍一切大义,皆可了达。”
(2).超脱。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后集·陶靖节》:“ 渊明 自作挽辞, 秦太虚 亦效之。余谓 渊明 之辞了达, 太虚 之辞哀怨。”
(3).“了身达命”之略语。谓了悟人生,通达事理。 元 无名氏 《猿听经》第二折:“俺这师父是个了达的祖师,在此山内修行了数十餘年也。”
(2).超脱。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后集·陶靖节》:“ 渊明 自作挽辞, 秦太虚 亦效之。余谓 渊明 之辞了达, 太虚 之辞哀怨。”
(3).“了身达命”之略语。谓了悟人生,通达事理。 元 无名氏 《猿听经》第二折:“俺这师父是个了达的祖师,在此山内修行了数十餘年也。”
彻悟
【佛学大辞典】
(人名)清代乾嘉时人。名际醒,字彻悟。一字讷堂。京东丰润县人。俗姓马氏。投三圣庵荣池老宿薙发。于性相二宗三观十乘之旨,靡不通达。乾隆三十三年冬参广通粹如纯翁,乃印心焉。是为临济三十六世,磬山七世也。尝慕永明延寿禅师之为人,遂栖心净土,主张莲宗。日限尺香晤客,过此惟礼拜持念而已。师每当说法,如瓶泻云兴,辩才无碍,莲宗之风大扇。当时为法门第一人。嘉庆十五年十二月十七日,西向合掌,端坐念佛,见佛垂引而化。年七十岁。所著有示禅教律,念佛伽陀行于世。见彻悟语录下。
(人名)清代乾嘉时人。名际醒,字彻悟。一字讷堂。京东丰润县人。俗姓马氏。投三圣庵荣池老宿薙发。于性相二宗三观十乘之旨,靡不通达。乾隆三十三年冬参广通粹如纯翁,乃印心焉。是为临济三十六世,磬山七世也。尝慕永明延寿禅师之为人,遂栖心净土,主张莲宗。日限尺香晤客,过此惟礼拜持念而已。师每当说法,如瓶泻云兴,辩才无碍,莲宗之风大扇。当时为法门第一人。嘉庆十五年十二月十七日,西向合掌,端坐念佛,见佛垂引而化。年七十岁。所著有示禅教律,念佛伽陀行于世。见彻悟语录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