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904,分61页显示  上一页  32  33  34  35  36  38  39  40  41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响答影随
系风捕影
息影长林
形只影单
形单影只
形孤影只
形影不离
形影参商
形影相吊
形影相对
形影相附
形影相随
形影相依
形影相追
形影自吊
《國語辭典》:响答影随(響答影隨)  拼音:xiǎng dá yǐng suí
形容报应的迅疾不爽。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一一七。广成先生序》:「由是论之,罪福报应犹响答影随,不差毫末。」
《國語辭典》:系风捕影(繫風捕影)  拼音:xì fēng bǔ yǐng
如风不可系,影不可捕。形容事物虚妄,没有事实根据。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赣水注》:「有二崖,号曰大萧小萧,言萧史所游萃处也。雷次宗云:『此乃系风捕影之论。』」也作「系风捕景」。
《國語辭典》:捕风捉影(捕風捉影)  拼音:bǔ fēng zhuō yǐng
1.比喻所做之事或所说的话毫无根据,凭空揣测。《儒林外史》第四五回:「余持又禀道:『可见这关文是个捕风捉影的了。』」《红楼梦》第九五回:「袭人心里著忙,便捕风捉影的混找。」也作「系风捕景」。
2.比喻事情毫无成果、徒劳无功。
《國語辭典》:系风捕景(係風捕景)  拼音:xì fēng bǔ yǐng
形容事物虚妄,没有根据。《汉书。卷二五。郊祀志下》:「听其言,洋洋满耳,若将可遇;求之,荡荡如系风捕景,终不可得。」也作「捕风弄月」、「捕风系影」、「捕风捉影」、「捕影拿风」、「捕影系风」、「系风捕景」、「系风捕影」。
《國語辭典》:系风捕景(繫風捕景)  拼音:xì fēng bǔ yǐng
形容事物虚妄,没有根据。如:「这种系风捕景的事,是不可能做到的。」也作「系风捕景」。
《分类字锦》:息影长林(息影长林)
陶弘景荅虞仲书野人幸得托形崇阜息影长林
分类:隐逸
《國語辭典》:形只影单(形隻影單)  拼音:xíng zhī yǐng dān
形容孤单,无依无靠。明。高明《琵琶记。伯喈辞官辞婚不准》:「形只影单,无弟兄,谁奉待?」《镜花缘》第四○回:「形只影单,饥寒谁恤?」也作「形单影只」。
《國語辭典》:形单影只(形單影隻)  拼音:xíng dān yǐng zhī
形容孤单无依。唐。韩愈祭十二郎文〉:「两世一身,形单影只。」明。无名氏《寻亲记》第四出:「形单影只,凄凉已极。」也作「形单影单」、「形孤影只」、「形只影单」。
分類:孤单
《國語辭典》:形孤影只(形孤影隻)  拼音:xíng gū yǐng zhī
形容孤独无所凭恃。明。张凤翼《灌园记》第三出:「他形孤影只,甚是凄楚。」《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一来家姑相留;二来小生形孤影只,岑寂不过。」也作「形单影只」。
《國語辭典》:形影不离(形影不離)  拼音:xíng yǐng bù lí
形容关系亲密,无时无处不在一起。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一二。槐西杂志二》:「夫妇甚相得,形影不离。」也作「形影相追」、「形影相随」、「形影相依」、「影形不离」。
《分类字锦》:形影参商(形影参商)
陆机 为顾彦先赠妇诗 形影参商乖,音息旷不达。
分类:离别
《國語辭典》:形影相吊(形影相弔)  拼音:xíng yǐng xiāng diào
吊,慰问。形影相吊形容孤独无依。三国魏。曹植上责躬应诏诗表〉:「形影相吊,五情愧赧。」《文选。李密。陈情表》:「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独立,形影相吊。」也作「形影相顾」。
分類:孤单无依
《漢語大詞典》:形影相对(形影相對)
同“ 形影相弔 ”。 《廿载繁华梦》第二一回:“﹝ 伍氏 ﹞镇日祇有几个丫环伏侍……餘外就形影相对,差不多眼儿望穿,也不得 周庸祐 到来一看。”
《漢語大詞典》:形影相附
同“ 形影相依 ”。 明 李东阳 《奉谦斋徐先生书》:“今已决策於此,又念贱父子二人形影相附,别无子弟可将事者。”
《國語辭典》:形影相随(形影相隨)  拼音:xíng yǐng xiāng suí
形容关系亲密,无时无处不在一起。明。沈受先《三元记》第二八出:「止合躬耕亩亩,形影相随,早晚相依。」《红楼梦》第一○三回:「庙名久隐,断碣犹存。形影相随,何须修募。」也作「形影不离」。
《國語辭典》:形影相依  拼音:xíng yǐng xiāng yī
形容关系亲密,无时无处不在一起。明。汤显祖《紫钗记》第八出:「娘和女俜仃可嗟,形影相依,怎生撇下?」也作「形影不离」。
《國語辭典》:形影相追  拼音:xíng yǐng xiāng zhuī
形容关系亲密,无时无处不在一起。唐。张说〈同赵侍御望归舟〉诗:「形影相追高翥鸟,心肠并断北风船。」也作「形影不离」。
《漢語大詞典》:形影自吊(形影自弔)
同“ 形影相弔 ”。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张诚:“块然一老鰥,形影自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