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彰较(彰較)
见“ 彰明较著 ”。
《國語辭典》:彰明较著(彰明較著)  拼音:zhāng míng jiào zhù
较,明显。彰明较著形容非常显明。《史记。卷六一。伯夷传》:「盗蹠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也作「彰明昭著」。
分類:显明
《韵府拾遗 宥韵》:彰谬(彰谬)
宋书蔡兴宗传纷纭彰谬上延诏旨不有霜准轨宪斯沦
《漢語大詞典》:彰验(彰驗)
指明确的证据。晋书·陆云传:“ 云 为 孟玖 所怨,远近莫不闻。今果见杀,罪无彰验,将令羣心疑惑,窃为明公惜之。”
分類:明确证据
《韵府拾遗 阳韵》:怨彰
范宁谷梁传序骨肉之亲离则角弓之怨彰
《漢語大詞典》:涣彰
显赫。涣,通“ 焕 ”。隶释·汉戚伯著碑:“位至属国都尉、 京兆 府丞、 渤海 太守,功德涣彰。”
分類:显赫
《漢語大詞典》:谬彰(謬彰)
谓虚假地自我表彰。文选·潘岳〈关中诗〉:“虚皛 湳德 ,谬彰 甲吉 。” 李善 注:“ 湳 甲 ,二 羌 号也; 德 吉 ,其名也。言 观 虚明诛二 羌 之功,此 观 之过也。”一本作“繆彰”。
《骈字类编》:静彰(静彰)
后唐 宗庙 乐舞辞 静彰帝道,动合乾符。
《國語辭典》:欲盖弥彰(欲蓋彌彰)  拼音:yù gài mí zhāng
语本《左传。昭公三十一年》:「或求名而不得,或欲盖而名章,惩不义也。」想要遮盖掩饰反而更加显明。如:「大家原本只是怀疑他而已,但他忙于辩解的样子反而是欲盖弥彰,不打自招。」也作「欲盖弥章」。
《漢語大詞典》:欲盖而彰(欲蓋而彰)
犹欲盖弥彰。隋书·宇文化及司马德戡等传序:“昔 孔子 修春秋,而乱臣贼子知惧,抑使之求名不得,欲盖而彰者也。” 唐 刘知几 史通·申左:“春秋之义也,欲盖而彰,求名而亡,善人劝焉,淫人惧焉。” 明 刘基 《郁离子·玄豹》:“世人欲盖而彰,欲抑而扬。”
《高级汉语词典》:以彰其慢
公开过失
《國語辭典》:众目昭彰(眾目昭彰)  拼音:zhòng mù zhāo zhāng
众人的眼睛都看得很清楚。《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五:「在你家搜出人腿来,众目昭彰,一传出去,不到得轻放过了你。」
《國語辭典》:知微知彰  拼音:zhī wéi zhī zhāng
能洞悉事物萌发之初的徵兆,并能预知其后来发展的显著结果。《易经。系辞下》:「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刚。」南朝梁。元帝〈法宝联璧序〉:「相兼二八,知微知彰;将称四七,如貔如虎。」也作「知章知微」、「知微知章」。
《漢語大詞典》:彰往考来(彰往考來)
谓彰明往事,考察未来。语本易·繫辞下:“夫彰往而察来,而微显阐幽。” 孔颖达 疏:“往事必载,是彰往也;来事豫占,是察来也。” 高亨 注:“彰往,表明往事也。察来,观察来事也。” 晋 杜预 《〈春秋经传集解〉序》:“若夫制作之文,所以彰往考来,情见乎辞。”
《国语辞典》:彰往察来(彰往察来)  拼音:zhāng wǎng chá lái
揭示以往的事迹,据以考察未来的情况。《易经。系辞下》:「夫易,彰往而察来,而微显阐幽。」也作「章往考来」。
《國語辭典》:彰善瘅恶(彰善癉惡)  拼音:zhāng shàn dàn è
瘅,憎恨。彰善瘅恶指表扬好的,憎恨坏的。《书经。毕命》:「彰善瘅恶,树之风声。」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史传》:「诸侯建邦,各有国史,彰善瘅恶,树之风声。」也作「瘅恶彰善」。